社会符号学视角下《朱子家训》的言内意义与审美功能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余燕
  • 关键词:社会符号学 ; 《朱子家训》 ; 翻译 ; 言内意义 ; 审美功能
  • 中文刊名:MZXS
  • 英文刊名:Masterpieces Review
  • 机构: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5-10
  • 出版单位:名作欣赏
  • 年:2019
  • 期:No.646
  • 基金:2018年四川外国语言文学研究中心资助项目“社会符号学视域下朱熹著《朱子家训》英译研究”(SCWY18-09)成果之一
  • 语种:中文;
  • 页:MZXS201914011
  • 页数:4
  • CN:14
  • ISSN:14-1034/I
  • 分类号:34-36+73
摘要
朱柏庐著《朱子家训》是几百年来在中国广泛流传的家庭伦理古代典籍。社会符号学翻译观强调翻译不仅要尽量再现原文的意义,还应该尽量接近原文的功能,在意义和功能上忠实于源语。本文以社会符号学为视角,从言内意义的传递和审美功能的再现两个方面,以"意义相符,功能相似"的翻译标准为指导,探讨《朱子家训》张香桐译本和郭著章译本对原文言内意义的传递和审美功能的再现。
        
引文
[1]陈德明,秦艳艳.《朱子家训》两个英译本的比较——典籍英译初探[J].当代外语研究,2010(4).
    [2]郭著章.汉英对照蒙学精品(第1分册)[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3]谭载喜.奈达论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4.
    [4]许渊冲.翻译的艺术[M].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18.
    [5]张香桐.英译朱子家训[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
    (1)《朱子家训》有两个版本:一为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所著,二为明末清初学者朱柏庐所著,两个版本书名相同而作者不同,内容有极大的差异,本文研究对象为朱柏庐著《朱子家训》。
    (2)(9)转引自毛华奋:《汉语古诗英译比读与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年版,第7页,第57页。
    (3)(7)张小胜:《论〈红楼梦〉杨译本中言内意义的再现--从社会符号学翻译法角度》,《文学·语言》2008年第3期,第51页。
    (4)陈宏薇:《社会符号学翻译法研究》,《青岛海洋大学学报》1996年第3期,第91页。
    (5)刘宓庆:《翻译美学教程》,北京中译出版社2016年版,第76页。
    (6)陈宏薇:《新编汉英翻译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第7页。
    (8)Nida,Eugene Albert.Towards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164页。
    (10)张智中:《汉诗英译美学研究》,商务印书馆2015年版,第105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