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合作:人类学中国化的学者探索——以徐杰舜教授为例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Professor Xu Jieshuns academic cooperation: The Sinicization of anthropology by a China-specific anthropologist
  • 作者:杨丽娟
  • 英文作者:YANG Li-juan;School of Management,Chengdu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关键词:学术合作 ; 人类学中国化 ; 社会网络分析 ; 徐杰舜
  • 英文关键词:academic cooperation;;Sinicization of anthropology;;social network analysis;;Professor Xu Jieshun
  • 中文刊名:YNZZ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Yunnan Minzu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 机构: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管理学院;
  • 出版日期:2017-11-15
  • 出版单位: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年:2017
  • 期:v.34;No.175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少数民族民宿旅游与文化交往的实证研究”(14BMZ071)阶段性成果
  • 语种:中文;
  • 页:YNZZ201706004
  • 页数:7
  • CN:06
  • ISSN:53-1191/C
  • 分类号:31-37
摘要
人类学的中国化不是一人一夕可以完成的,开放的学术合作是中国人类学知识共同体得以前行的现实路径。利用社会网络分析软件,以徐杰舜教授为学术合作考察核心,分析其学术合作形式的类型、合作社会网络的空间和话语特征,探析出学术合作是人类学中国化进程中的团队形成、话语交流、知识发现以及学科推动的重要渠道。
        The Sinicization of anthropology can not be accomplished by one man,so the free academic cooperation is the realistic approach to the progress of the Chinese anthropologists as a whole. Using the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software,this paper discusses Professor Xu Jieshun's academic cooperation,its types and the spatial and discourse features in this social network,and concludes that the academic cooperation is a key channel for the team formation,discourse comprehension,knowledge acquisition and disciplinary development of the Sinicization of anthropology
引文
(1)何星亮:《论人类学的本土化与国际化》,《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1期。
    (2)章立明:《社会文化人类学的中国化反思》,《世界民族》2014年第1期。
    (3)张有隽:《对人类学本土化在中国的几点看法》,《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1期。
    (4)黄淑娉:《人类学中国化的理论、实践和人才》,《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4期。
    (5)王建民:《中国人类学发展史中的几个问题》,《思想战线》1997年第3期。
    (6)[美]顾定国:《一位美国人类学家眼里的“人类学中国化”》,胡鸿保,周燕译,《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4期。
    (7)徐冶,徐新建,彭兆荣,纳日碧力戈,郭净:《研究中国,建设中国---人类学本土化五人谈》,荣仕星,徐杰舜主编:《人类学本土化在中国》,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8年版,第135~138、142页。
    (8)杨筑慧:《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的本土化与边缘化》,《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2期。
    (9)王铭铭:《范式与超越:人类学中国社会研究》,《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
    (1)Wuchty S,Jones B F,Uzzi B.The increasing domi-nance of teams in production of knowledge[J].Science,2007,316(5827):1036-1039
    (2)通过中国知网(cnki),在篇名中输入“徐杰舜”,截止到2015年2月20日。
    (3)李立纲:《汉族与中国文化---读徐杰舜《汉民族历史和文化新探》的思考》,《学术论坛》1987年第5期。
    (4)钱宗范:《汉民族研究的一块基石---徐杰舜著〈汉民族发展史〉简评》,《广西社会科学科学》,1993年第6期。
    (5)王雄杰:《汉族史研究的新进展──徐杰舜〈汉民族发展史〉一书评析》,《浙江社会科学》1994年第5期。
    (6)赵旭东:《汉民族领域研究的真正开拓者---〈徐杰舜与汉民族研究〉序》,《青海民族研究》2013年第4期。
    (7)杨圣敏:《努力实践汉民族研究理论体系的构建---〈徐杰舜学术年谱〉序》,《青海民族研究》2013年第4期。
    (8)刘冰清:《徐杰舜汉民族研究的三级跳》,《青海民族研究》2014年第3期。
    (9)严昌洪:《评徐杰舜的〈中国民族史新编〉》,《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第6期。
    (10)郭岚,吴晓萍:《徐杰舜主编〈中华民族认同与认同中华民族〉出版》,《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
    (11)杨青青:《踏破铁鞋无觅处,柳暗花明又一村---读徐杰舜〈新乡土中国---新农村建设武义模式〉》,《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
    (12)郑向春:《人类学者于田野中的行动尺度---评徐杰舜〈福村迟来的转身:一个山村在景区开发中现代转型记实之一〉》,《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
    (13)刘珩:《人类学非西方理论范式构建的尝试---评徐杰舜〈乡村人类学〉》,《百色学院学报》2013年第5期。
    (14)龙晔生,李陶红:《第二种人类学史---以徐杰舜教授“中国人类学者访谈录”为研究对象》,《民族论坛》2015年第2期。
    (15)孟凡夏:《汉民族研究是一座学术宝库---徐杰舜教授访谈录》,《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1期。
    (16)海力波:《我的人类学情怀---访中央民族大学博士生导师徐杰舜教授》,《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第3期。
    (17)计亚男:《草原文化与农业文化互补互促---广西民族大学教授徐杰舜》,《光明日报》2009-9-12:007版。
    (1)数据来源:通过中国知网(cnki)检索出以“徐杰舜”为作者的所有文章(1982-2014),再进数据整理,归类成“合作数”“发文数”。
    (2)刘冰清:《徐杰舜汉族研究的三级跳》,《青海民族研究》2014年第3期。
    (3)徐杰舜,黄泽:《打破门户之见实施学科大联合---人类学学者访谈录之一》,《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2期。
    (1)李亦园:《序》,徐杰舜主编:《人类学的世纪坦言》,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2)韦小鹏:《人类学高级论坛简介》(内部资料)。
    (1)图中学者名后的编号为文章序号,由于数据库没有区分独著和合作,故文章序号为独著和合作夹杂在一起统一编号,而作图时只选择的是合作,所以图中的编号顺序没有完全连续。
    (1)引自黄忠彩2015年3月14日在“人类学与中国研究”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2)徐杰舜:《中国人类学的现状及未来走向》,《广西民族学院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4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