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跨域治理中的多元主体关系研究——基于微山湖水域划分和山西通利渠水权之争的案例分析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The Study on the Relations of Pluralistic Subjects in the Cross-Boundary Governance of Water Resources:The Analysis of Weishan Lake and Tongli Canal Cases
  • 作者:崔晶
  • 英文作者:Cui Jing;School of Government,Central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 关键词:水资源跨域治理 ; 府际关系 ; 国家与社会 ; 微山湖 ; 通利渠
  • 英文关键词:cross-boundary governance of water resources;;intergovernmental relations;;state and society;;Weishan Lake;;Tongli Canal
  • 中文刊名:HZSD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 机构: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 出版日期:2018-03-27
  • 出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年:2018
  • 期:v.57;No.252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生态环境协作治理中的府际关系及政府与民众关系研究”(17BGL164)
  • 语种:中文;
  • 页:HZSD201802002
  • 页数:8
  • CN:02
  • ISSN:42-1040/C
  • 分类号:7-14
摘要
作为传统的国家治理方式,疏放式治理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被保存并"遗传"了下来,这使得中央、地方政府和基层社会之间保持了一种既松散又关联的关系。本文基于地方水资源跨域治理的视角,从中央与地方关系和国家(政府)与社会(民众)关系两条国家治理线索出发,通过对近现代微山湖地区水域划分和山西通利渠水权之争两个水资源治理案例的考察,探讨了中国国家治理结构"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多元主体双向多重构建过程。论文认为,在国家水资源跨域治理过程中,既有从中央到基层的疏放式管理(包括中央对地方调解式的向下分权与回应式的不告不理,以及利用乡绅、胥吏、民众等进行非正式管理),也有从基层到中央的顺势利用;既有从中央到地方政府最终决定权的保留和中央权威对基层社会的渗透,也有地方政府与基层社会对中央权威的亦步亦趋和调整适应。这一水资源治理的双向多重构建过程体现了中国政治制度发展的历史连续性,也对未来中国国家治理的创新性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As a typical approach of public management,the substantial governance is preserved and inherited.The substantial governance is rendered 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lack management on one hand,and on the other hand,it makes the local level society keep stable social order.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central-local government relations and state(government)-society(the public)relations based on the two cases of Weishan Lake and Tongli Canal in the process of cross-boundary governance of water resources.This article finds the twofold configurations including the top-down approach in the slack management between the central and local governments and the subtle influence from central government to the local and the bottom-up approach in taking advantage of opportunities for local governments and following the rules of the central government step by step.This twofold and multi-level process reflects the historical continuity of Chinese political system and provides implications for future development of state governance.
引文
(1)Lieberthal,Kenneth,and Savid Lampton.Bureaucracy,Politics,and Decision Making in Post-Mao China.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92.
    (2)杜勇涛:《地方、人士与空间秩序—宋明间的徽州及其对中英地方史比较研究的启发》,载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世界古代史教研室编:《多元视角下的封建主义》,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第512页。
    (3)荣敬本等:《从压力型体制向民主合作体制的转变:县乡两级政治体制改革》,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第28页。
    (4)周雪光、练宏:《中国政府的治理模式:一个“控制权”理论》,《社会学研究》2012年第5期。
    (5)周雪光:《基层政府间的“共谋现象”—一个政府行为的制度逻辑》,《社会学研究》2008年第6期。
    (6)Qian,Yingyi,and Chenggang Xu.“Why Chinas Economic Reforms Differ:The M-Form Hierarchy and Entry/Expansion of the Non-State Sector.”Economics of Transition 1,no.4(1993):.
    (7)周黎安:《转型中的地方政府:官员激励与治理》,上海:格致出版社,2008年,第191-198页。
    (8)Oi,Jean C.“Fiscal Reform and the Economic Foundations of Local State Corporatism in China.”World Politics 45,no.1(1992):99-126.
    (9)O'Brien,Kevin J.,and Lianjiang Li.“Suing the Local State:Administrative Litigation in Rural China.”The China Journal,51(2004):75-96.
    (10)(39)瞿同祖:《清代地方政府》,范忠信等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年,第59-178页,第265页。
    (11)孔飞力:《中华帝国晚期的叛乱及其敌人:1796-1864年的军事化与社会结构》,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第229-230页。
    (12)黄宗智:《集权的简约治理—中国以准官员和纠纷解决为主的半正式基层行政》,《开放时代》2008年第2期。
    (13)有关“黄仁宇悖论”的讨论,引自周雪光教授在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专题讲座“一统观念与帝国逻辑:以科举制为着眼点”,2016年10月17日,文责自负。
    (14)李怀印:《华北村治—晚清和民国时期的国家与乡村》,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序第4-5页。
    (15)(26)周雪光:《从“黄宗羲定律”到帝国的逻辑:中国国家治理逻辑的历史线索》,《开放时代》2014年第4期。
    (16)微山县档案馆:《山东省微山县与江苏省沛县湖田水利纠纷问题文件汇编》,1991年4月。
    (17)马克斯韦伯:《儒教与道教》,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52-56页。
    (18)(38)田雷:《中央集权的简约治理--微山湖问题与中国的调解式政体》,黄宗智、尤陈俊:《历史社会法学:中国的实践法史与法理》,北京:法律出版社,2014年,第296,300页。
    (19)(20)(23)江苏省地方志:《边界纠纷:江苏省沛县、铜山县与山东省微山县》,http://www.jssdfz.gov.cn/book/mzz/D2/D6J.html,2016年9月23日。
    (21)Shirk,Susan.The Political Logic of Economic Reform in China.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93,10.
    (22)《民政部崔乃夫部长在解决苏鲁微山湖边界争议协商会议结束时的讲话》,1983年10月27日,转引自田雷:《中央集权的简约治理--微山湖问题与中国的调解式政体》,黄宗智、尤陈俊主编:《历史社会法学:中国的实践法史与法理》,北京:法律出版社,2014年,第306页。
    (24)(27)济宁市档案馆、徽山县档案馆:《徽山湖区问题文件选编》,1991年6月,第80-81,89-90页。
    (25)(28)丁秀娟:《建国后微山湖地区的省际湖田湖产纠纷情况研究》,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第8页,第15页。
    (29)(30)(32)(33)(34)(35)(49)行龙:《环境史视野下的近代山西社会》,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114-115页,第116页,第116-117页,第118-119页,第126-129页,第130页,第164页。
    (31)《平阳府正堂加三级记录六次董奉府部院批定临汾、洪洞、赵城三县十八村自下而往上使水永不违例碑记》,《洪洞县水利志》,第313页,转引自邓小南:《追求用水秩序的努力--从前近代洪洞的水资源管理看“民间”与“官方”》,行龙、杨念群:《区域社会史比较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第36页。
    (36)徐勇:《历史延续性视角下的中国道路》,《中国社会科学》2016年第7期。
    (37)周雪光:《从“官吏分途”到“层级分流”:帝国逻辑下的中国官僚人事制度》,《社会》2016年第1期。
    (40)关于“非正式治理行为和方式”的研究,请参见:曾小萍:《州县官的银两—18世纪中国的合理化财政改革》,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286页;黄仁宇:《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第258页;瞿同祖:《清代地方政府》,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年,第59-178,265页。
    (41)孙立平、郭于华:《“软硬兼施”:正式权力非正式运作的过程分析—华北B镇定购粮食收购的个案研究》,载《清华社会学评论特辑》,厦门:鹭江出版社,2000年,第21-46页。
    (42)曹正汉:《中国上下分治的治理体制及其稳定机制》,《社会学研究》2011年第1期。
    (43)费孝通:《乡土重建》,长沙:岳麓书社,2012年,第41页。
    (44)夫马进:《中国善会善堂史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648页。
    (45)邓小南:《追求用水秩序的努力—从前近代洪洞的水资源管理看“民间”与“官方”》,载行龙、杨念群:《区域社会史比较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第39页。
    (46)郁建兴、黄飚:《地方政府在社会抗争事件中“摆平”策略》,《政治学研究》2016年第2期。
    (47)谭景玉:《宋代乡村组织研究》,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464页。
    (48)通利渠册:《洪洞县水利志》,第298页,转引自邓小南:《追求用水秩序的努力--从前近代洪洞的水资源管理看“民间”与“官方”》,载行龙、杨念群:《区域社会史比较研究》,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35页。
    (49)阎步克:《一般与个别:论中外历史的会通》,《文史哲》2015年第1期。
    (50)沟口雄三:《中国与日本“公私”观念之比较》,载张中秋:《中国法律形象的一面: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法》,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年,第322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