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的“界碑”与“症候”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Milestone and Symptom in Internet Literature: A Discussion Starting from the Aborted Literature Collection of Shenzhen·Internet Literature Volume
  • 作者:卢冶
  • 英文作者:Lu Ye;
  • 关键词:网络文学 ; 网络性 ; 后现代
  • 中文刊名:WXPL
  • 英文刊名:Literary Review
  • 机构:辽宁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5-15
  • 出版单位:文学评论
  • 年:2019
  • 基金:辽宁大学青年科研基金项目“东亚视域:中日现当代文学比较研究”(项目编号LDQN201600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语种:中文;
  • 页:WXPL201903023
  • 页数:9
  • CN:03
  • ISSN:11-1037/I
  • 分类号:207-215
摘要
本文从一次网络文学选集的编纂困境,引出对当今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生态的回溯和评述,重点分析了当今网络文学出现"属性资料库"特征背后,是媒介环境由"网络"到"网络性"的巨大变革,并由此提出,"网文"话语规则的改变,映射出中国后现代文化已进入"平等主义"的成熟阶段。然而新的叙事平台上仍然缠绕着旧问题,如网络文学的经典化标准、现代性意义上的落后焦虑、资本和自由的悖论性裂隙,以及网络媒介的超地域性与国家性、城市性的应和与冲突。这些特征和问题,使网络文学仍然是我们讨论中国文化政治的现状与未来之际无法忽视的强力症候。
        
引文
[1][3][17]何平:《再论“网络文学就是网络文学”》,《文艺争鸣》2018年第10期。
    [2][4]东浩纪:《游戏性写实主义的诞生:动物化的后现代2》,黄锦容译,第14、16页,唐山出版社2015年版。
    [5]参见斯拉沃热·齐泽克:《事件》,王师译,第6页,上海文艺出版社2016年版。
    [6][7]邵燕君:《网络文学的“断代史”与“传统网文”的经典化》,序言,邵燕君、薛静编:《中国网络文学二十年·典文集》,漓江出版社2019年版。
    [8]参见约书亚·梅罗维茨:《消失的地域:电子媒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肖志军译,第305-308页,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9]撒冷:《YY之王》,第1卷第12节,2014年11月5日,https://read.qidian.com/chapter/inW5pilucDk1/VFX_6VtSaaE1.
    [10][12]天堂羽:《超级状师》,第86章,第210章,2008年7月22日,https://www.biquta.com/30_30535/1705978.html,https://www.biquge.cc/html/6/6363/6823067.html.
    [11]乔焕江:《要素与矛盾——如何理解网络文学》,载于微信公众号“批判传播学”,2018年6月10日;何平:《再论“网络文学就是网络文学”》,《文艺争鸣》2018年第10期。
    [13][16]李敬泽、邵燕君:《中国网络文学的繁荣在世界上是个特例》,2016年6月4日,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478440。
    [14]参见柄谷行人:《日本现代文学的起源》,赵京华译,第6页,三联书店2006年版。
    [15]邵燕君、吉云飞、肖映萱:《媒介革命视野下的中国网络文学海外传播》,《文艺理论与批评》2018年第2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