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引《书》与德性政治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胡治洪
  • 关键词:孟子 ; 《尚书》 ; 德性政治
  • 中文刊名:XHAI
  • 英文刊名:Academia Bimestrie
  • 机构: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出版日期:2014-09-20
  • 出版单位:学海
  • 年:2014
  • 语种:中文;
  • 页:XHAI201405015
  • 页数:11
  • CN:05
  • ISSN:32-1308/C
  • 分类号:88-98
摘要
《孟子》一书征引《尚书》计二十三条次,其中为孟子本人征引者凡二十条次。孟子引文与《尚书》原文的字句虽然往往相异,但基本思想却一脉相承。孟子引《书》强调政治领袖的道德品质,指出政治领袖实现仁政之责任,表彰仁德政治,揭示儒家民主政治的天道、民意以及传统基础,肯定德性政治以刑辅仁、除恶安良的两面性,并对暴恶政治进行强烈批判。孟子引《书》所体现的德性政治思想在儒家传统中源远流长,道贯古今,为人类政治提供了具有普遍意义的启示或警诫。
        
引文
本文的文献基础建立在今传《尚书》五十八篇均为孟子以前的真本这一观点之上,有关论证参见拙文《〈尚书〉真伪问题之由来与重辨》,载《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
    1 “《孟子》引《书》”指《孟子》这部书中所有的对于《尚书》的征引,包括墨者夷之、万章、公孙丑等的引述;而“孟子引《书》”则仅指孟子本人对于《尚书》的征引,后者方为本文的研究重点。
    2 见陈梦家《尚书通论》(增订本),中华书局,1985年,第12-14 页。
    3 见刘起釪《尚书学史》,中华书局,1989年,第49页,另参见第64页。
    4 依次见于《尚书学史》第37、30、47、15、15、16、47、24、15、24、28 、17页。又,刘氏引文“革车三百乘”句,《孟子》原文作“革车三百两”。
    5 “舜往于田,号泣于旻天”倒近于《大禹谟》“帝初于历山,往于田,日号泣于旻天于父母”。
    6 刘起釪《尚书学史》“先秦文籍引用《尚书》篇数次数总表”载《孟子》引《书》凡七篇,既与该表“孟子”一栏列举的引《书》篇目统计数不合,也与其正文中陈述的《孟子》引《书》篇数不合。按其正文陈述《孟子》引《书》凡十五篇,此尚未将《太甲》、《说命》、《泰誓》分篇计算。故不知刘氏“总表”定《孟子》引《书》仅七篇是如何统计出来的。参见氏著《尚书学史》,第15-49页。
    7 有些版本“皆”作“偕”,此从《孟子注疏》本,《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第2666页。
    810朱熹《四书集注》,岳麓书社,1998年,第293、293、293、311、362、386、386、386、386、439、440 、457、523页。
    9 《尚书正义》孔安国传及孔颖达疏,《十三经注疏》,第160、180、180、174、246、163、215、181、246、129 、204、181-182页。
    《孟子注疏》赵岐注及孙奭疏,《十三经注疏》,第2666、2675、2675、2712、2712、2714-2715、2735-2736、2736、2738-2739、2743-2744、2773页。
    孟子抨击梁惠王曰“不仁哉!梁惠王也”,见《孟子·尽心下》。
    朱熹:《四书集注》,第311页。朱熹曰:“小勇,血气所为。大勇,义理所发。”见同页。
    “仁力”概念引自牟钟鉴《新仁学构想——爱的追寻》,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93-95页。
    孟子引“徯我后,后来其无罚”一语既近于《商书·仲虺之诰》所谓“徯予后,后来其苏”,又似更近于《商书·太甲中》所谓“徯我后,后来无罚”,由此反映的情况是,《仲虺之诰》和《太甲》确凿存在于先秦时期,而孟子杂引之以明己说。
    《孟子·梁惠王下》。瑐瑣《孟子·滕文公下》。瑐瑤《孟子·尽心下》。
    《尚书正义》孔安国传,《十三经注疏》,第164、185、137、181页。
    《尚书正义》孔颖达疏,《十三经注疏》,第164、129页。
    《孟子注疏》赵岐注,《十三经注疏》,第2701、2712页。
    《孟子注疏》孙奭疏,《十三经注疏》,第2701、2712、2715、2736、2737页。
    《尚书正义》孔颖达疏,《十三经注疏》,第118页。另见陆德明《经典释文》,中华书局,1983年,第36页。
    咸丘蒙依据道听途说,以为舜摄政期间便以尧为臣,孟子断然否定了这种说法。不仅如此,孟子根据已为天子者若为故天子守丧则有违于“天无二日,民无二王”这一惯例,表明舜既率天下诸侯为尧守三年之丧,就决不会违例而在这三年中践天子位。参见《孟子·万章上》“咸丘蒙问曰”章。另参见同篇“万章曰尧以天下与舜”章,此章更加确切地说明舜在摄政和守丧期间未践天子位。
    《论语·为政》。
    孟子引《诗·大雅·下武》之篇,朱熹注曰:“言人能长言孝思而不忘,则可以为天下法则也。”见《四书集注》,第440页。
    《孟子·离娄上》。
    参见《孟子·告子下》。
    《荀子·王制》。
    《新书·过秦上》。贾谊指出秦朝速亡的原因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由此表明其主张攻守势异而仁义必施。
    《汉书·董仲舒传》。
    《新论·王霸》。
    《中说·天地》。
    《李文公集·平赋书》。
    《刘禹锡集·答饶州元使君书》。
    《柳宗元集·断刑论下》。
    《范文正公集·岳阳楼记》。
    《通书·家人睽复无妄》。
    《张载集》之《正蒙》、《性理拾遗》、《周礼》。
    《二程集》之《文集》、《论十事札子》、《论王霸札子》。
    《朱子全书》之《四书或问》、黄榦《朱先生行状》。
    《逊志斋集·杂诫》。
    《亭林文集·病起与蓟门当事书》。
    《船山全书》之《读通鉴论》、《黄书》。
    《二曲集·体用全学》。
    熊十力弃政归学的深刻用心就是想要提升社会政治及世道人心的道德水平,其批判现实之标准正是儒家德性政治论和心性论,参见拙文《辛亥革命与熊十力的哲学创构》,载《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牟宗三的“新外王三书”(《政道与治道》、《历史哲学》、《道德的理想主义》),徐复观的《中国孝道思想的形成、演变及其在历史中的诸问题》、《中国自由社会的创发》、《儒家政治思想的构造及其转进》、《从命到性——〈中庸〉的性命思想》、《从性到心——孟子以心善言性善》、《孟子政治思想的基本结构及人治法治问题》、《程朱异同——平铺地人文世界与贯通地人文世界》等论著,杜维明的《论儒学的宗教性:对〈中庸〉的现代诠释》、《道、学、政:论儒家知识分子》、《杜维明学术专题访谈录——宗周哲学之精神与儒家文化之未来》、《儒家与自由主义》等论著,也都阐发了儒家德性政治思想。
    徐复观:《良知的迷惘》,载《徐复观杂文——记所思》,(台北)时报文化出版事业有限公司,1984年,第115页。
    黄勇:《郭齐勇教授〈论儒家的政治哲学及其正义理论〉一文简评》,“哲学和公共政策”会议,武汉大学2014年3月22-23日。黄勇教授在美国执教多年,对现代西方政治哲学研究甚深。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