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近代德意志地区的自治实践及其理论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王银宏
  • 关键词:地方自治 ; 自治理论 ; 民主
  • 中文刊名:SKLU
  • 英文刊名:Tribune of Social Sciences
  • 机构: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研究院;
  • 出版日期:2017-02-10
  • 出版单位:社会科学论坛
  • 年:2017
  • 期:No.302
  • 基金:中国政法大学校级科学研究青年项目《德意志公法文化中的宪法审查制度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16ZFQ82002
  • 语种:中文;
  • 页:SKLU201702020
  • 页数:9
  • CN:02
  • ISSN:13-1229/C
  • 分类号:214-222
摘要
德意志国家的自治实践有着悠长的历史传统。从神圣罗马帝国的邦国"自治"到莱茵邦联、德意志邦联、北德意志邦联和奥匈帝国这些具有些许"联邦"或"邦联"性质的德意志"国家",其各个"组成部分"都具有高度的自治性。19世纪初,德意志国家发展出明确的地方自治原则,这些自治实践在一定程度上以民主为基础。鲁道夫·冯·格内斯特、洛伦茨·冯·斯坦因、奥托·冯·基尔克等人分别从法治国家理念下的"代表制自治"、国家行政内部的行政自治、共同体自治等方面为自治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无论在联邦制国家,还是在中央集权制国家,"自治"都成为一种重要的制度存在。
        
引文
[1]在普鲁士于1871年统一德意志诸邦之前,“德国”(Deutschland)并不是一个国家-政治上的概念,而仅是一个德语语言和文化上的概念,在此之前的德国和奥地利的历史相互交织在一起。本文所言的“近代德意志地区”主要是指从神圣罗马帝国开始,至“德意志第二帝国”(1871-1918年)之前的“德意志地区”,其中也包括奥匈帝国。按照较为详细的历史时期划分,神圣罗马帝国时期涵括了从中世纪到近代早期(约1500-1800年)近千年的历史时期。
    [2]王银宏:《1356年〈金玺诏书〉与德意志国王选举制度》,载《史学月刊》2016年第7期。
    [3][4]Eckhard Müller-Mertens,Geschichtliche Würdigung der Goldenen Bulle,in:Wolfgang D.Fritz,Die Goldene Bulle.Das Reichsgesetz Kaiser KarlsⅣ.vom Jahre 1356,Weimar 1978,S.19,S.10.
    [5]神圣罗马帝国的“帝国改革”始于1495年,但学术界对其时间下限则没有达成统一的认同,多数学者将其限定为1495年至1521年(或者延至“第二帝国咨政院”结束),但是此时的帝国改革远未结束,也有少数学者将其下限延至1555年《奥格斯堡宗教和约》的达成。但是,直至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才对帝国的相关问题,特别是帝国改革所涉及的诸多问题做出终局性的规定。详见王银宏:《1495年“帝国改革”与神圣罗马帝国和平秩序建构之制度困境的反思》,载《比较法研究》2016年第4期。
    [6]参见[英]彼得·威尔逊:《神圣罗马帝国1495-1806》第92-93页,殷宏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7]Hans Boldt,Deutsche Verfassungsgeschichte(Band 1)(3.Aufl.),München 1994,S.257.
    [8][9][10][23][德]格尔德·克莱因海尔、扬·施罗德主编:《九百年来德意志及欧洲法学家》第337-339、284-285、402、408-409页,许兰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11][德]格尔德·克莱因海尔、扬·施罗德主编:《九百年来德意志及欧洲法学家》第402-403页,许兰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关于卡尔·冯·斯坦因的自治思想较为深入的研究,参见Dieter Schwab,Die?Selbstverwaltungsidee“des Freiherrn vom Stein und ihre geistigen Grundlagen,Frankfurt am Main 1971.
    [12]Ludwig K.Adamovich,Bernd-Christian Funk,Gerhart Holzinger,?sterreichisches Staatsrecht(Band 2),Wien-New York1998,S.214-215.
    [13][14][35][36]Thomas Simon,Die F?deralisierung des Kaisertums?sterreich nach 1860 und der Gedanke der Selbstverwaltung,in:Helmut Neuhaus(Hg.),Selbstverwaltung in der Geschichte Europas in Mittelalter und Neuzeit.Tagung der Vereinigung für Verfassungsgeschichte in Hofgeismar vom 10.bis 12.M?rz 2008(=Der Staat,Beiheft 19),Berlin 2010,S.261-262,S.257,S.264,S.279f.
    [15]Otto von Gierke,Das deutsche Genossenschaftsrecht(Band 1),Berlin 1868,S.831f.;vgl Ernst-Wolfgang B?ckenf?rde,Recht,Staat,Freiheit.Studien zur Rechtsphilosophie,Staatstheorie und Verfassungsgeschichte,Frankfurt am Main 1992,S.154.
    [16][19]Erich J.Hahn,Rudolf von Gneist 1816-1895,Frankfurt am Main 1995,S.79-80,S.80.
    [17]Rudolf Gneist,Verwaltung,Justiz,Rechtsweg,Berlin1869,S.57.Vgl Ernst-Wolfgang B?ckenf?rde,Recht,Staat,Freiheit.Studien zur Rechtsphilosophie,Staatstheorie und Verfassungsgeschichte,Frankfurt am Main 1992,S.153.
    [18]郭冬梅:《德国对日本近代地方自治的影响--以格奈斯特、莫塞和山县有朋的地方自治观为中心》,载《日本学论坛》2007年第4期。
    [20]Ernst-Wolfgang B?ckenf?rde,Recht,Staat,Freiheit.Studien zur Rechtsphilosophie,Staatstheorie und Verfassungsgeschichte,Frankfurt am Main 1992,S.153.
    [21][32][34][德]米歇尔·施托莱斯:《德国公法史:国家法学说和行政学(1800-1914)》第518、485、485页,雷勇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22][荷]Mark R.Rutgers:《公共行政学研究可以撇开国家概念吗?--对劳伦斯·冯·斯坦因思想的反思》,韩莹莹译,载《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第3期。
    [24][25][26]Lorenz Stein,Die Verwaltungslehre(Erster Theil),Stuttgart 1865,S.364,S.364,S.366.
    [27]Otto von Gierke,Das deutsche Genossenschaftsrecht(Band 2),Berlin 1873,S.XV.转引自仲崇玉:《论基尔克法人有机体说的法理内涵和政治旨趣》,载《现代法学》2013年第2期。
    [28][30][31]Otto Gierke,Die Genossenschaftstheorie und die deutsche Rechtsprechung,Berlin 1887,S.135,S.5,S.8.
    [29]仲崇玉:《论基尔克法人有机体说的法理内涵和政治旨趣》,载《现代法学》2013年第2期。
    [33]基尔克的这种国家整体人格理论还对法治国家中“国家受法律之统治”思想产生了广泛影响。Vgl ErnstWolfgang B?ckenf?rde,Recht,Staat,Freiheit.Studien zur Rechtsphilosophie,Staatstheorie und Verfassungsgeschichte,Frankfurt am Main 1992,S.155,FN 45.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