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情感渐生信仰——怀特海过程哲学视域下对教育仪式的审思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Producing Belief Gradually Through Emotion: Reflections on Educational Rituals with the Perspective of Whitehead's Process Philosophy
  • 作者:刘锦诺 ; 杨丽
  • 英文作者:LIU Jinnuo;YANG Li;
  • 关键词:教育仪式 ; 学生情感 ; 信仰教育 ; 怀特海
  • 中文刊名:ZJYX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Education
  • 机构: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1-10
  • 出版单位:中国教育学刊
  • 年:2019
  • 期:No.309
  • 语种:中文;
  • 页:ZJYX201901015
  • 页数:6
  • CN:01
  • ISSN:11-2606/G4
  • 分类号:70-75
摘要
阿尔弗雷德·诺思·怀特海(Alfred North Whitehead)过程哲学思想中对仪式经由情感渐生信仰的相关论述,为思考现代教育仪式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提供了新的思路。教育仪式具有唤起学生积极的仪式情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信念进而促进信仰生成的实践价值。而在教育仪式的实践过程中易出现的对象化、简单化、形式化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健康、积极信仰的养成。结合怀特海过程哲学的相关思想,以身体的能动性、仪式的艺术性及符号的象征性三个方面,探讨如何派生积极的情感,使教育仪式发挥以情感渐生信仰的功能。
        
引文
[1]习近平.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J].党建,2015(4):1.
    [2]怀特海阿尔弗雷德诺思.宗教的形成·符号的意义及效果[M].周邦宪,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4.
    [3]平章起.成年仪式的德育功能研究[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2:147.
    [4]张家军,陈玲.学校仪式教育的价值迷失与回归[J].中国教育学刊,2016(2):90-95.
    [5]石中英.教育信仰与教育生活[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2):28-35.
    [6]弗洛姆埃里希.自为的人:伦理学的心理学探究[M].万俊人,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社,1988.
    [7]怀特海阿尔弗雷德诺思.科学与近代世界[M].何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215.
    [8]布坎南约翰.万物有情论:怀特海与心理学[M].陈英敏,刘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142.
    [9]怀特海阿尔弗雷德诺思.思维方式[M].刘放桐,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10]李泽厚.由巫到礼·释礼归仁[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5.
    [11]王聪聪.82.8%的人希望强化中国人自己的仪式[N].中国青年报,2011-04-21(07).
    [12]张硕果.中学学校仪式设计16例[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5.
    [13]刘铁芳.生命情感与教育关怀[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0(11):26-30.
    [14]李泽厚.华夏美学·美学四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18.
    [15]亚里士多德.诗学[M].陈中梅,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74.
    [16]曾繁仁.美育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17]刘威.清华附中高15级举办“歌以言志”新高三启动仪式[EB/OL].(2017-07-07)[2018-04-05].http://www.qhfz.edu.cn/xinwen/20170707/5927.html.
    [18]怀特海阿尔弗雷德诺思.观念的冒险[M].周邦宪,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2:294.
    [19]普列汉诺夫格奥尔基瓦连廷诺维奇.普列汉诺夫美学论文集[M].曹葆华,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308.
    [20]黑格尔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美学(第二卷)[M].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10.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