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权价值的五对思维范畴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任帅军
  • 关键词:人权价值 ; 思维范畴 ; 实践—价值关系
  • 中文刊名:XXNT
  • 英文刊名:Tribune of Study
  • 机构: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版日期:2017-06-15
  • 出版单位:学习论坛
  • 年:2017
  • 期:v.33;No.390
  • 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课题“人权价值的生活实现问题研究”(2016EKS006);;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59批面上资助(2016M591612)的阶段性成果
  • 语种:中文;
  • 页:XXNT201706014
  • 页数:5
  • CN:06
  • ISSN:41-1023/D
  • 分类号:77-81
摘要
探究作为"前提"的人权价值的思维到底是什么,是研究人权价值如何能够满足价值主体需要的前提。人权价值的思维具有普遍性与特殊性、目的性与对象性、理想性与现实性、逻辑性与直觉性、至上性与非至上性。这五对思维范畴揭示了人类实现人权价值实践的"不以意识为转移的和无条件的前提"。只有对这个"前提"进行反思,揭示隐匿在人权价值中的具有强制性的思维范畴,才是对人权价值思维前提的研究。
        
引文
[1][1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977、977.
    [2]任帅军.人权价值尺度思想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6,(10):5~13.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96.
    [4][5][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39、133、57.
    [7]孙正津.哲学:思想的前提批判[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186.
    [8][9]列宁全集:第5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183、183.
    [10][13][德]黑格尔.精神现象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64、63.
    [12][德]黑格尔.小逻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328.
    [14]任帅军.论法律评价活动的要素、程序与共识形成机制[J].学习论坛,2016,(3):75~80.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