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社会学中女性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崔莉 ; 马成明
  • 关键词:情感社会学 ; 女性 ; 情感劳动 ; 社会性别 ; 婚姻 ; 消费
  • 中文刊名:LMDX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Radio & TV University
  • 机构:北方民族大学文史学院;
  • 出版日期:2018-07-20
  • 出版单位:内蒙古电大学刊
  • 年:2018
  • 期:No.170
  • 语种:中文;
  • 页:LMDX201804007
  • 页数:5
  • CN:04
  • ISSN:15-1141/N
  • 分类号:28-32
摘要
情感关涉到女性社会生活各个维度,是其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核心,并成为社会学研究的经典论题之一。通过对情感社会学中关于女性研究著述成果进行梳理,可以将其归纳为情感劳动、社会性别、婚姻和消费四个维度。在此基础上对研究现状作出思考,以期推动情感社会学的进一步发展。
        
引文
[1]淡卫军.情感,商业势力入侵的新对象——评霍赫希尔德《情感装饰:人类情感的商业化》一书[J].社会,2005,(2):184-195.
    [2]乔纳森·特纳.社会学理论的结构(邱泽奇译)[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97.
    [3]罗布特·K·默顿.社会研究与社会政策(林任聚等译)[M].北京:三联书店,2001.132.
    [4]潘习龙.情感性劳动中的角色误区[J].商业研究,2004,(6):168.
    [5]郭景萍.情感社会学:理论·历史·现实[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8.218.
    [6]郭景萍.西方情感社会学理论的发展脉络[J].社会,2007,(5):26-46.
    [7]冯珍,凌文辁.情感劳动问题研究[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1,(9):5-9.
    [8]张冉,马瑞迪斯·纽曼.情绪劳动管理:非营利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视角[J].浙江大学学报,2012,(2):5-21.
    [9]王斌.女性社会工作者与情感劳动:一个新议题[J].妇女研究论坛,2014,(4):97-103.
    [10]崔应令.乡村女性自我的再认识——一项来自恩施土家族双龙村的研究[J].社会,2009,(2):79-98.
    [11]苏熠慧,倪安妮.育婴家政工情感劳动的性别化机制分析——以上海CX家政公司为例[J].妇女研究论丛,2016,(5):17-24.
    [12]马冬玲.情感劳动——研究劳动性别分工的新视角[J].妇女研究论丛,2010,(3):14-19.
    [13]李晓菁,刘爱玉.资本控制与个体自主——对国内空姐情感劳动的实证研究[J].妇女研究论丛,2017,(5):24-36.
    [14][美]凯特·米利特.性政治(宋文伟译)[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
    [15]斯科特.性别:历史分析的有效范畴[A].妇女:最漫长的革命[C].北京:三联书店,1997.168.
    [16]盖尔·卢宾.女人交易[A].王政.社会性别研究选译[C].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1998.
    [17]陈智慧,李莉.女性本质优势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体现[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14,(5):124-129.
    [18]李立.社会性别视角下女性情感类心理咨询个案分析[C].北京林业大学性与性别研究所会议论文集,2010:113-118.
    [19]王驰,张波.平等概念与差异形成机制——基于性别视角[J].山东女子学院学报,2018,(2):7-13.
    [20]崔应令.性别关系变迁研究:从传统到现代——以湖北恩施土家族双龙村为例[D].武汉:武汉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
    [21]蔡雨岑.社会性别视角下乡村旅游与社区女性发展研究——以山东省河口村为个案[D].济南:济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
    [22]夏辛萍.社会性别视角下农村老年女性养老问题[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24):6296-6298.
    [23][清]沅元.十三经注疏·礼记正义·婚义第四十四[M].北京:中华书局,1980.1680.
    [24]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9.
    [25][美]威廉·A·哈维兰.文化人类学(瞿铁鹏等译)[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227.
    [26][美]路易斯·亨利·摩尔根.古代社会(刘峰译)[M].北京:京华出版社,2000.53.
    [27]克劳德·列维一斯特劳斯.结构人类学(俞宣孟等译)[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93.
    [28]费孝通.乡土国生育制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100.
    [29]特纳,斯戴兹.情感社会学(孙俊才等译)[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29.
    [30]李银河.中国人的性爱与婚姻[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6.
    [31]冯雪红.维吾尔族女性早婚现象的人类学分析[J].山东女子学院学报,2011,(1):28-34.
    [32]冯雪红.维吾尔族妇女再婚若干问题研究——项来自新疆喀什地区S县A村的田野考察[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1,(4):64-70.
    [33]靳小怡,段朱清.多源数据视野下的农民工跨户籍婚姻——基于城镇化类型与性别视角的分析[J].妇女研究论丛,2017,(4):17-30.
    [34]李卫东.农民工婚姻稳定性研究:基于代际、迁移和性别的视角[J].中国青年研究,2017,(7):74-81.
    [35]蒋碧玉.论家庭收入对女性婚姻幸福感的影响:夫妻积极情感表达的中介作用[J].好家长,2015,(47):33.
    [36]陈慧谷,小科.新生代未婚农村务工女性情感问题访谈[J].北京农业,2013,(36):319-320.
    [37]郭景萍.女性消费文化的社会意义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6):42-47.
    [38]陈纯洁.试论大众文化对都市青年女性情感取向的影响[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7,(6):93-96.
    [39]杨君,冯燕.都市女性情感的自我表达与主体性建构——迈向经验解释的广场舞群体[J].福建论坛,2017,(3):96-102.
    [40]宋素红.消费主义视野下的女性网[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7,(4):60-64.
    [41]董海峰.女性拜金主义择偶观的社会成因探析[J].福建大学学报,2013,(6):63-68.
    [42]塔季扬娜·切尔内绍娃.中俄女性杂志中女性形象对比研究——以《瑞丽》《时尚》为例[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7-9.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