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尹湾汉墓木牍《集簿》户口统计资料真实性探讨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A Probe on the Authenticity of Household Statistics in the Wooden Tablets Jibu from Yinwan Han Tombs
  • 作者:袁延胜
  • 英文作者:Yuan Yansheng;
  • 关键词:《集簿》 ; 尹湾汉墓简牍 ; 东海郡 ; 西汉 ; 户口
  • 英文关键词:Jibu;;Wooden Tablets from Yinwan Han tombs;;Donghai prefecture;;the Western Han dynasty;;Households
  • 中文刊名:SXYK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istorical Science
  • 机构:郑州大学历史学院;
  • 出版日期:2016-11-25
  • 出版单位:史学月刊
  • 年:2016
  • 期:No.433
  • 基金: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支持计划项目“中原与中华文明”(2015-CXTD-04)
  • 语种:中文;
  • 页:SXYK201611007
  • 页数:14
  • CN:11
  • ISSN:41-1016/K
  • 分类号:32-45
摘要
尹湾汉墓木牍《集簿》记载的户口统计资料,反映了西汉后期一些重要的人口问题。从西汉后期社会的实际情况看,《集簿》中的户口资料,从户口增长率(9.97‰)、获流人数(户11 662、口42 752)、人口性别比(102.6)、老年少儿人口比重(6岁以下、80岁以上、90岁以上人口分别占东海郡总人口的比例为18.79%、2.424%、0.835%)到高年受王杖人数(2823人)都是可以解释得通的,是真实可信的。《汉书·地理志》中的户口资料也是可信的。
        Household statistics in the wooden tablets Jibufrom Yinwan Han tombs reflects some important population problems in the late Western Han dynasty.Judging from the actual social situation in the late Western Han dynasty,the population growth rate(9.97‰),the refugees re-registration(household 11662,population 42752),the population sex ratio(102.6),the old-age and children population proportion(the number of the people not more than 6 years old,more than 80 years old or more than 90 years old respectively account for 18.79%,2.424% and 0.835% of the total population of Donghai County)and the number of elder people receiving the old-age benefits from the state(2823 persons)are all authentic,so is the household data recorded in"History of the Former Han Geography".
引文
(1)连云港市博物馆、东海县博物馆、中国社会科学院简帛研究中心、中国文物研究所编:《尹湾汉墓简牍》,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77 ~78页。
    (2)参见连云港市博物馆、东海县博物馆、中国社会科学院简帛研究中心、中国文物研究所:《尹湾汉墓简牍初探》,《文物》1996年第10期,第68 ~71页;谢桂华:《尹湾汉墓新出〈集簿〉考述》,《中国史研究》1997年第2期,第29 ~37页;高恒:《汉代上计制度论考——兼评尹湾汉墓木牍〈集簿〉》,《东南文化》1999年第1期,第76 ~83页;高大伦:《尹湾汉墓木牍〈集簿〉中户口统计资料研究》,《历史研究》1998年第5期,第110 ~123页。
    (1)高大伦:《尹湾汉墓木牍〈集簿〉中户口统计资料研究》,第123页。
    (2)葛剑雄先生说:“《集簿》的基本户口数比较可靠,高龄及少儿人口所占比例肯定有误,但据此断定《汉书·地理志》所载户口数不可靠就言之过甚。”(见氏著:《中国人口史》第一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24页)
    (3)葛剑雄先生尽管对高大伦先生的观点提出了一些不同意见,但不少是赞同的。
    (4)周振鹤:《西汉地方行政制度的典型实例——读尹湾六号汉墓出土木牍》,《学术月刊》1997年第5期,第98 ~103页;卜宪群:《西汉东海郡吏员设置考述》,《中国史研究》1998年第1期,第62 ~70页;杨际平:《汉代内郡的吏员构成与乡、亭、里的关系——东海郡尹湾汉简研究》,《厦门大学学报》1998年第4期,第28 ~36页;朱绍侯:《〈尹湾汉墓简牍〉解决了汉代官制中几个疑难问题》,《许昌师专学报》1999年第1期,第78 ~80页;于琨奇:《尹湾汉墓简牍与西汉官制探析》,《中国史研究》2000年第2期,第35 ~47页。
    (5)《汉书·地理志上》,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1588页。
    (6)梁方仲:《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14 ~17页。
    (7)谢桂华:“未知何故?”(见氏著:《尹湾汉墓新出〈集簿〉考述》,第34页)。高大伦:“未知哪个数字才正确。”(见氏著:《尹湾汉墓木牍〈集簿〉中户口统计资料研究》,第111页)
    (8)葛剑雄认为:“这多出来的近193万人正是没有列入分郡国统计的特殊人口——官奴婢,或许还有宗室。”(见氏著:《中国人口史》第一卷,第320页)
    (1)拙文:《悬泉汉简“户籍民”探析》,《西域研究》2011年第4期,第8 ~17页。
    (2)高大伦先生把户数换算成口数,然后再计算人口的增长率,那样尽管符合现代人口学理论中人口年增长率的计算要求,但较为迂回。故笔者没有采用。
    (3)(8)连云港市博物馆、东海县博物馆、中国社会科学院简帛研究中心、中国文物研究所编:《尹湾汉墓简牍·前言》,第4、4 ~5页。
    (4)周振鹤:《西汉地方行政制度的典型实例——读尹湾六号汉墓出土木牍》,第98页。
    (5)杨振红、尹在硕:《韩半岛出土简牍与韩国庆州、扶余木简释文补正》,卜宪群、杨振红主编:《简帛研究2007》,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277 ~299页。
    (6)《汉书·地理志》,第1627页。
    (7)袁祖亮:《西汉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初探》,《史学月刊》1981年第3期,第22页。
    (1)《汉书·孔光传》,第3353页。
    (2)(5)(8)《汉书·成帝纪》,第308、309,310 ~311,313、318 ~319页。
    (3)《汉书·沟洫志》,第1688页。
    (4)《汉书·天文志》,第1310页。
    (6)胡平生、张德芳编撰:《敦煌悬泉汉简释粹》,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44页。
    (7)连云港市博物馆、东海县博物馆、中国社会科学院简帛研究中心、中国文物研究所编:《尹湾汉墓简牍》,第97页。
    (9)《汉书·谷永传》,第3462、3470~3471页。
    (1)《汉书·孔光传》,第3358页。
    (2)高恒:《汉代上计制度论考——兼评尹湾汉墓木牍〈集簿〉》,第81页。
    (3)(4)杨振红:《月令与秦汉政治再探讨——兼论月令源流》,《历史研究》2004年第3期,第19、21页。
    (5)高大伦:《尹湾汉墓木牍〈集簿〉中户口统计资料研究》,第113页。
    (6)陈铁梅:《中国新石器墓葬成年人骨性比异常的问题》,《考古学报》1990年第4期,第518页。
    (7)焦培民:《中国人口通史·先秦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26 ~227页。
    (8)罗琨:《试论商代殷都人口的自然构成——兼谈如何利用考古资料研究历史》,《考古》1995年第4期,第346 ~354页。
    (1)陈达:《现代中国人口》,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26页。
    (2)乔晓春:《建国前中国人口性别结构分析》,《南方人口》1995年第2期,第12页。
    (3)侯杨方:《中国人口史》第六卷(1910~1953年),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02页。
    (4)戴世光:《呈贡人口普查》,《戴世光文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61、74页。
    (5)乔晓春指出:“中国30年代举行过一些小范围的调查,并得到了分年龄人口性别比。从总的情况看,各地区通常是青壮年人口性别比较高,而进入老年以后性别比下降并低于100。”(见氏著:《建国前中国人口性别结构分析》,第12页)
    (6)郭申阳:《世界人口性别比浅析》,《人口研究》1983年第6期,第53页。
    (7)尹湾汉墓所在的江苏省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总人口为73 043 577人,其中男36 982 038人,女36 061 539人,性别比为102.55(见江苏省人口普查办公室编:《江苏省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年版,第592页)。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江苏省总人口为78 660 941人,男39 626 707人,女39 034 234人,性别比为101.52,其中连云港市性别比为102.65,东海县人口性别比为99.10(见江苏省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编:《江苏省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年版,第2 ~4页)。
    (8)高大伦:《尹湾汉墓木牍〈集簿〉中户口统计资料研究》,第113 ~114页。
    (9)分见葛剑雄:《中国人口史》第一卷,第237、324、325页。
    (1)《汉书·惠帝纪》,第91页。
    (2)张家山二四七号汉墓竹简整理小组:《张家山汉墓竹简[二四七号墓]》(释文修订本),文物出版社2006年版,第64页。
    (3)高恒:《汉代上计制度论考——兼评尹湾汉墓木牍〈集簿〉》,第82页。
    (4)谢桂华:《尹湾汉墓新出〈集簿〉考述》,第34页。
    (5)《汉书·文帝纪》,第113页。
    (6)《汉书·武帝纪》,第156页。
    (7)《汉书·贾山传》,第2335页。
    (8)《汉书·刑法志》,第1106页。
    (9)《汉书·贡禹传》,第3075、3079页。
    (10)《汉书·平帝纪》,第356页。
    (11)高大伦先生认为6岁以下人口占总人口的18 .834%,是因为他选取的总人口数为男女合计的1 394 196人,笔者选取的是《集簿》中记载的总人口数1 397 343人。下文计算出的高年人口的比例,也以此总数为参照数,所得数据与高先生稍有差异。
    (12)高大伦:《尹湾汉墓木牍〈集簿〉中户口统计资料研究》,第116页。但不知为何,在论文结语中,高先生又说“尤其是少儿和高龄人口数,根本就令人无法相信。”(第123页)前后说法矛盾。
    (1)葛剑雄:《中国人口史》第一卷,第326页。
    (2)高大伦:《尹湾汉墓木牍〈集簿〉中户口统计资料研究》,第117页。
    (3)1953年、1964年、1982年、1990年数据来源于杨子慧主编:《中国历代人口统计资料分析》,改革出版社1995年版,第1567、1576、1582、1587页;2000年数据来源于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国家统计局人口和社会科技统计司编:《中国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上册),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年版,第572页;2010年数据来源于2010年11月1日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见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编:《中国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年版,第267页;江苏省2010年数据来源于江苏省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编:《江苏省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第657页。2030年至2060年的数据,是根据杜鹏等预测的80岁以上的人口数和总人口数计算而来。数据见杜鹏、翟振武、陈卫:《中国人口老龄化百年发展趋势》,《人口研究》2005年第6期,第91页。
    (1)(3)张友庭:《上海市老年人口高龄化趋势及其影响》,《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第19页。
    (2)上海市老年学学会:《2014年上海市老年人口和老龄事业监测统计信息》,http://www.shanghaigss.org.cn/news_view.asp?newsid=9687,2015年4月1日发布,2015年10月6日下载。
    (4)舒星宇等:《对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间接估算及评价——基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人口学刊》2014年第5期,第18页。
    (5)分见《史记》卷一二一;《汉书》卷四〇、三六、五一、五八、六六、六九、九八各传。
    (6)分见《史记》卷一二、一〇一、一〇二、一二一各传;《汉书》卷七二、七五各传。
    (7)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东海县总人口952668人,其中80岁及以上18691人,占总人口的1.95%,90岁及以上1864人,占总人口的0 .1957%。分别高于全国80岁及以上占总人口1 .57%、90岁及以上占总人口0 .15%的平均水平。东海县人口数据见江苏省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编:《江苏省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第364页。
    (8)赵凯:《西汉“受鬻法”探论》,《中国史研究》2007年第4期,第21页;赵凯:《尹湾汉简的一组“养老”统计数字》,《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9月10日,第5版。
    (9)《汉书·武帝纪》,第156页。
    (1)(5)张家山二四七号汉墓竹简整理小组:《张家山汉墓竹简[二四七号墓]》(释文修订本),第57页。
    (2)赵凯:《西汉“受鬻法”探论》,第25页。
    (3)甘肃省博物馆、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武威汉简》,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140页。
    (4)李均明、何双全编:《散见简牍合辑》,文物出版社1990年版,第16、17页。
    (6)高大伦先生估计东海郡70岁以上人口约有10万,并以此计算出70岁以上受杖者占70岁以上总人口数2 .8%左右。见高大伦:《尹湾汉墓木牍〈集簿〉中户口统计资料研究》,第119页。
    (7)臧知非:《“王杖诏书”与汉代养老制度》,《史林》2002年第2期,第40页。
    (8)(9)(10)高大伦:《尹湾汉墓木牍〈集簿〉中户口统计资料研究》,第119、123、119页。
    (11)《后汉书·礼仪志中》,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3124页。
    (12)《后汉书·章帝纪》,第157页。
    (1)赵凯:《尹湾汉简的一组“养老”统计数字》,《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9月10日,第5版。
    (2)(6)高大伦:《尹湾汉墓木牍〈集簿〉中户口统计资料研究》,第120、121页。
    (3)陈卫:《中国未来人口发展趋势:2005~2050年》,《人口研究》2006年第4期,第95页。
    (4)杜鹏、翟振武、陈卫:《中国人口老龄化百年发展趋势》,第91页。
    (5)赵忆宁:《日本最大的社会挑战:少子化与老龄社会》,《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3月30日,第4版。
    (1)刘铮主编:《人口理论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97页。
    (2)邬沧萍:《从人口学到老年学:邬沧萍自选集》,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329页。
    (3)池田温著,龚泽铣译:《中国古代籍帐研究》,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8页。
    (4)葛剑雄:《中国人口史》第一卷,第317页。
    (5)(6)高大伦:《尹湾汉墓木牍〈集簿〉中户口统计资料研究》,第123页。
    (1)王鸣盛撰,陈文和等校点:《十七史商榷》,凤凰出版社2008年版,第82页。
    (2)《汉书·地理志》,第1544页。
    (3)高大伦:《尹湾汉墓木牍〈集簿〉中户口统计资料研究》,第121页。
    (4)《汉书·平帝纪》,第347、348页。
    (5)周振鹤谓王鸣盛《十七史商榷》“最多只好算脸上贴金之滥竽”(见氏著:《点石成金、披沙沥金与脸上贴金》,载周振鹤:《随无涯之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版,第83页)。
    (6)《汉书·食货志上》,第1142、1143页。
    (7)高大伦:《尹湾汉墓木牍〈集簿〉中户口统计资料研究》,第122、123页。
    (8)(9)(10)张家山二四七号汉墓竹简整理小组:《张家山汉墓竹简[二四七号墓]》(释文修订本),第53、53、54页。
    (11)(12)《汉书·宣帝纪》,第273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