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改革开放以年来淮河流域的商业市场与消费研究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Commercial Market and Consumption of Huaihe River Basin since Reform and Opening up
  • 作者:孙语圣
  • 英文作者:SUN Yusheng;School of Sociology and Politics, Anhui University;
  • 关键词:改革开放 ; 淮河流域 ; 商业 ; 经济发展 ; 社会变迁
  • 英文关键词:reform and opening up;;Huaihe River Basin;;commerce;;economic development;;social change
  • 中文刊名:AHND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 机构: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5-15
  • 出版单位: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年:2019
  • 期:v.28;No.133
  • 基金:安徽大学淮河流域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项目“当代淮河流域的商业、城市与金融”(HHYJZX2018ZW01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淮河流域经济开发与变迁研究”(11AZS007)
  • 语种:中文;
  • 页:AHND201903010
  • 页数:9
  • CN:03
  • ISSN:34-1195/C
  • 分类号:67-75
摘要
改革开放后淮河流域的商业市场主体日趋多元,各种所有制呈现多元发展局面,商业活动逐渐呈现出计划经济时代所没有的巨大活力和生机。市场主体规模速扩,体系趋于完善,如商业网点的广泛布局、城乡集贸市场的繁荣、市场主体的体量增大且向买方市场转化。消费需求增长动力逐渐强劲,市场建设不断向多元化和专业化发展,形成了多层次、多类别的商品交易市场体系。消费结构升级不断加快,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消费品供需结构水平大幅提升,城乡居民消费升级呈现出阶梯式递进发展趋势。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commercial market subjects in the Huaihe River Basin become increasingly pluralistic, economies of various ownerships develop in a diversified way, and business activities show a great vitality that was not found in the era of planned economy. Besides, the scale of market entities expands rapidly and market system improves substantively, which is embodied in the extensive distribution of commercial outlets, the prosperity of urban and rural trading markets, and the increase in the size of market entities and their transformation to buyers' market. Consumer demand is also gaining momentum and market construction becoming increasingly diversified and specialized, forming a multi-level and multi-category commodity trading market system.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consumption structure upgrading is accelerating,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income steadily increasing, supply and demand of consumer goods greatly improving, and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consumption developing step by step.
引文
[1] 安徽省统计局.安徽统计年鉴(1989)[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89.
    [2] 安徽省统计局.安徽统计年鉴(1990)[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0.
    [3] 安徽省统计局.安徽统计年鉴(1991)[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1:.
    [4] 安徽省统计局.安徽统计年鉴(1994)[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4.
    [5] 安徽省统计局.安徽统计年鉴(1995)[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5.
    [6] 河南省统计局.河南经济年鉴(1998)[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8:438.
    [7] 江苏省统计局.江苏经济年鉴(1992)[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2.
    [8] 安徽省统计局.安徽统计年鉴(2005)[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489.
    [9] 赵新池.城乡市场日益繁荣活跃[M]//河南省人民政府.河南60年(1949—2009):经济篇.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10] 安徽省统计局.安徽经济年鉴(1998)[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8:375-379.
    [11] 河南省统计局.河南经济年鉴(1994)[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4:298.
    [12] 河南省统计局.河南经济年鉴(1985)[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85.
    [13] 山东省统计局.山东经济年鉴(1988)[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88:364.
    [14] 山东省统计局.山东经济年鉴(1996)[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6.
    [15] 河南省统计局.河南经济年鉴(1996)[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6:462.
    [16] 河南省统计局.河南经济年鉴(2001)[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428.
    [17] 河南省统计局.河南经济年鉴(2004)[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432.
    [18] 山东省统计局.山东经济年鉴(2006)[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414.
    [19] 山东省统计局.山东经济年鉴(2010)[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573.
    [20] 安徽省统计局.安徽经济年鉴(2006)[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517.
    [21] 安徽省统计局.安徽经济年鉴(2010)[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489.
    [22] 江苏省统计局.江苏经济年鉴(2006)[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327-328.
    [23] 江苏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江苏调查总队.数据见证辉煌:江苏60年:资料篇[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538-541.
    [24] 安徽省统计局.安徽经济年鉴(2001)[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512.
    [25] 安徽省统计局.安徽经济年鉴(2006)[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514.
    [26] 安徽省统计局.安徽经济年鉴(2010)[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490.
    [27] 江苏省统计局.江苏经济年鉴(1991)[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1:436-438.
    [28] 江苏省统计局.江苏经济年鉴(2001)[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456-458.
    [29] 江苏省统计局.江苏经济年鉴(2006)[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603-605.
    [30] 江苏省统计局.江苏经济年鉴(2010)[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779-781.
    [31] 河南省统计局.河南经济年鉴(1991)[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1:491.
    [32] 山东省统计局.山东经济年鉴(1986)[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86:236.
    [33] 山东省统计局.山东经济年鉴(1991)[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1:420.
    [34] 山东省统计局.山东经济年鉴(2001)[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329.
    [35] 山东省统计局.山东经济年鉴(2006)[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412.
    [36] 山东省统计局.山东经济年鉴(2010)[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640.
    [37] 黄飞.六十年商都郑州铸辉煌[M]//河南省人民政府.河南60年:地区篇(1949—2009).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200.
    [38] 刘正芳,陈化民,陈洪举,等.六十年食品名城漂河谋崛起[M]//河南省人民政府.河南60年(1949—2009):地区篇.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265.
    [39] 刘晓亭,代克斌,冉铁锋.六十年豫东名城商丘树丰碑[M]//河南省人民政府.河南60年(1949—2009):地区篇.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283.
    [40] 佚名.六十年申城信阳大跨越[M]//河南省人民政府.河南60年(1949—2009):地区篇.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290.
    [41] 安徽省统计局.安徽经济年鉴(2002)[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468.
    [42] 安徽省统计局.安徽经济年鉴(2005)[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472.
    [43] 安徽省统计局.安徽经济年鉴(2007)[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517.
    [44] 安徽省统计局.安徽经济年鉴(2009)[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475.
    [45] 河南省统计局.河南经济年鉴(2002)[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406.
    [46] 河南省统计局.河南经济年鉴(2005)[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409.
    [47] 河南省统计局.河南经济年鉴(2007)[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2009:438.
    [48] 河南省统计局.河南经济年鉴(2009)[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500.
    [49] 山东省统计局.山东经济年鉴(2002)[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345.
    [50] 山东省统计局.山东经济年鉴(2005)[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373.
    [51] 山东省统计局.山东经济年鉴(2007)[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514.
    [52] 山东省统计局.山东经济年鉴(2009)[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482.
    [53] 徐州市统计局.数字看徐州30年巨变[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16-18.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