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蒙视野下的中国科幻小说发展流变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ese Science Fic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nlightenment
  • 作者:詹玲
  • 英文作者:ZHAN Ling;
  • 关键词:科幻小说 ; 启蒙 ; 工业现代性 ; 转型 ; 技术诗学
  • 英文关键词:scientific fiction;;enlightenment;;industrial modernity;;transformation;;technical poetics
  • 中文刊名:XSYK
  • 英文刊名:Academic Monthly
  • 机构:杭州师范大学中文系;杭州师范大学文艺研究院;
  • 出版日期:2019-04-20
  • 出版单位:学术月刊
  • 年:2019
  • 期:v.51;No.599
  •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当代科幻小说转型研究”(16BZW026);; 浙江省之江青年社科学者项目“建国初期小说中的城乡关系书写研究”(13ZJQN003YB)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语种:中文;
  • 页:XSYK201904014
  • 页数:11
  • CN:04
  • ISSN:31-1096/C
  • 分类号:130-140
摘要
20世纪中国科幻小说创作呈现出科学观窄化、科技美学不张及人文哲理思考空间受限等不足,这源于将科学幻想作为民族国家启蒙的工具,以及前工业化时代的社会现实。20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现了以科技为中心的"人学"转向,新世纪则具备了较为成熟的出版平台和作家群体,二者促成了新世纪中国科幻小说新质的发生。表现为:一,开启了主流文学未竟的工业现代性启蒙之路,深化了现代性思考,建构起技术诗学这一新美学维度及以科技为轴的新历史维度,形成独特的"中国标识";二,生成了后现代社会启蒙与世俗享乐主义的新价值体系。由于主流文学与科幻小说的长期隔阂,致使科幻小说的启蒙思考难以形成对主流文学启蒙观的补充,如何消除隔阂,确立科幻小说的文学价值和地位,任重而道远。
        Chinese science fiction novels in the 20th century present some defects such as the narrowing of the scientific view, the lack of scientific aesthetics and the limited space of humanistic philosophy, which stems from the use of science fiction as a tool for the enlightenment of the nation-state and the social reality of the pre-industrial era. In the 1980s and 1990s, the "human science" trend centered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new century publishing platform and the possession of writers' conditions have contributed to the emergence of the new quality of Chinese science fiction in the new century. The performance is as follows: First, it has opened up the unfinished industrial modernity enlightenment road of mainstream literature, deepened the thinking of modernity, constructed a new aesthetic dimension of technical poetics and a new historical dimension wi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 the axis, forming a unique "Chinese identity".Second, the new value system of post-modern social enlightenment and secular hedonism. Due to the longterm estrangement between mainstream literature and science fiction, it is difficult to form an enlightenment thinking on science fiction, which is complementary to the mainstream literary enlightenment. There is a long way to go to establish the literary value and status of science fiction.
引文
(1)王德威:《被压抑的现代性-晚清小说新论》,宋伟杰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292页。
    (1)鲁迅:《月界旅行·辩言》,《译文序跋集》,《鲁迅全集》第10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164页。
    (1)冯契:《究天人之际与通古今之变》,袁运开、周翰光主编:《中国科学思想史论》,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2年,第19页。
    (2)杨振宁:《美与物理学》,《科学新闻》周刊,2003年1月25日。
    (3)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年,第83页。
    (4)达科·苏恩文:《科幻小说面面观》,郝琳等译,合肥: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第34-43页。
    (1)黄海:《台湾科幻文学薪火录(1956-2005)》,台北:五南图书出版有限公司,2007年,第163页。
    (2)詹姆斯·冈恩:《钻石透镜:从吉尔伽美什到威尔斯》(英文版序言),郭建中等主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1-2页。
    (3)Brian Stableford,John Clute and Peter Nicholls:“Definition of SF,”The Encyclopedia of Science Fiction,ed.by John Clute and Peter Nicholls,1993,New York:St Martin’s Griffin,1995,p.314.
    (1)张未民:《新现代性与新世纪文学的兴起》,《文艺争鸣》2005年第2期。
    (2)王达敏:《从启蒙人道主义到世俗人道主义-论新时期至新世纪人道主义文学思潮》,《文学评论》2009年第5期。
    (1)张光芒:《试论启蒙主义的内在张力-兼及如何重构新世纪的启蒙思想体系》,《山东社会科学》2001年第2期。
    (2)洒文:《疯狂地生长着的年轻人》,《中国图书商报》2002年3月21日,第15版。
    (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第86页。
    (1)参见李泽厚:《美学四讲》,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年。
    (2)刘慈欣:《三体·黑暗森林》,重庆:重庆出版社,2008年,第371-372页。
    (3)刘慈欣:《三体·黑暗森林》,第378页。
    (4)张荣翼:《中国文学的后发现代性语境》,《学术月刊》2007年第1期。
    (1)张康之:《论全球化、后工业化进程中的启蒙》,《学术界》2017年第5期。
    (2)“返魅”是美国学者大卫·格里芬针对近代以来科学对自然的“祛魅”提出的,他试图建构一种新的世界观,使技术从单纯的偏重效益转向与人性、情感等人文因素融合一体。参见大卫·格里芬:《后现代科学-科学魅力的再现》,马季方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5年。
    (3)刘慈欣:《刘慈欣谈科幻》,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年,第114页。
    (4)“爽”这个字借用了邵燕君评网络文学的文字,参见邵燕君:《从乌托邦到异托邦-网络文学“爽文学观”对精英文学观的他者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6年第8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