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伊利奇的“技能交换论”重释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Reinterpretation of Illich's "Skill Exchange Theory" in the Digital Age
  • 作者:刘猛 ; 闻亚兰
  • 英文作者:Liu Meng;Wen Yalan;
  • 关键词:数字时代 ; 技能交换论 ; 自主学习文化 ; 技能教师市场
  • 中文刊名:ZJLT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 机构:江苏理工学院职业教育学部;江苏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2-15
  • 出版单位:职教论坛
  • 年:2019
  • 期:No.702
  • 基金:2018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服务于我国职教健康发展的学术研究组织之研究”(编号:18YJA880055),主持人:刘猛;; 2016年度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社基金项目“数字时代的学习文化变革研究:以我国大学英语学习为例”(编号:2016SJB880140),主持人:闻亚兰;; 2015年度江苏理工学院社科基金项目“慕课革命下大学生英语学习文化转型研究”(编号:KYY15510),主持人:闻亚兰
  • 语种:中文;
  • 页:ZJLT201902002
  • 页数:8
  • CN:02
  • ISSN:36-1078/G4
  • 分类号:8-15
摘要
伊利奇是二十世纪中叶美国"去学校化社会"思想的集大成者,其对现代学校制度的批判影响深远。"技能交换论"是伊利奇对未来社会新教育构想的核心部分,是多种教育要素相汇之聚集点,包括教育双主体(技能示范者与想学习技能的人或伙伴)、教育内容(广泛的技能)、教育方式(以示范来交换),甚至也会涉及教育物品。由于我国近二十年来职业教育发展存在"过度学校化"的倾向,并且在师资和生源这两大"人力要素"上产生了难以化解的消极的严重后果,抓住当下数字时代迅猛发展的契机对"技能交换论"进行重新阐释,有助于建构未来我国职业教育健康发展所需要的自主性学习文化与开放性技能教师市场。
        
引文
[1]和震.世界银行职业教育政策的演变[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1):68.
    [2][4][5][6][7][8][21][22][23][24][25][26][27]伊利奇.去学校化社会(英汉双语版)[M].吴康宁,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7:3-7,90,57,57,92,136,90,21,21,21,101-102,103,101.
    [3]武青,等.控制与自由:伊凡·伊利奇的工具批判思想解析[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7(4):42-43.
    [9]马维娜.“去学校化社会”:今天还能怎样看?[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8(2):1.
    [10][11]王继平.中国教育改革大系·职业教育卷[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16:3-15,18-19.
    [12]范绪锋.“半壁江山”应该怎样经营?[N].中国教育报,2003-11-12(05).
    [13]马慧娟.高职高烧了?[N].中国青年报,2015-08-31(11).
    [14]张曙光.思考变迁:经济讲演录[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4:228-229.
    [15]刘猛.“‘双师型’教师”:一个中国特色概念的语用分析[J].教师教育研究,2012(6):26-30.
    [16]刘猛.高等职业教育何以“职冷高热”[J].教育学术月刊,2018(9):36-41.
    [17]弗兰克.M.弗拉纳根.最伟大的教育家:从苏格拉底到杜威[M].卢立涛,安传达,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96.
    [18]瞿葆奎.教育学文集·教育与社会发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658.
    [19]曾文婕.走向文化学习———学习文化的历史嬗变与当代重建[J].课程教材教法,2011(4):29-34.
    [20]闻亚兰.从教育信息化看翻转课堂变革的精神要旨[J].当代教育科学,2015(24):51.
    [28]汤敏.慕课革命:互联网如何变革教育?[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51.
    [29]吴康宁.破除学校神话走向学习化社会———《去学校化社会》译者导读[J].教育学报,2017(5):126-127.
    [30]刘猛.“为了上学,我不得不中断我的教育”———读双语版的伊利奇《去学校化社会》[J].今日教育,2017(12):67-70.
    [31]顾建军.职业教育名著解读[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325.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