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大钊对侯外庐思想嬗变的影响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周鑫 ; 高洁
  • 关键词:李大钊 ; 侯外庐 ; 马克思主义史学
  • 中文刊名:MYSD
  • 英文刊名:Aesthetics
  • 机构: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贵州省社会科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4-25
  • 出版单位:美与时代(下)
  • 年:2019
  • 期:No.794
  • 基金:中国博士后第63批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秦汉时期生态环境思想研究”(2018M633635XB);; 贵州省领导指示圈示课题资助项目“贵州少数民族生态伦理思想研究”(QSBSHYB2017030)阶段性成果
  • 语种:中文;
  • 页:MYSD201904007
  • 页数:4
  • CN:04
  • ISSN:41-1061/B
  • 分类号:30-33
摘要
20世纪20年代,侯外庐在北平求学期间,认识了李大钊。在李大钊的引导与影响下,侯外庐摆脱了种种杂乱思想的束缚,尤其是认清了无政府主义的本质,坚定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积极探求真理的决心。李大钊对侯外庐的影响非常深远,使他致力于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探索中国历史道路的独特性。侯外庐对于马克思主义史学有两点意义:首先,侯外庐的史学实践完成了马克思主义史学观和历史观的转换,即确立服从政治需要、学以致用的史学观,和以阶级斗争为核心的历史观。侯外庐创造的历史体系尤其是思想通史体系,对思想史和学术史的影响都很深远。其次,侯外庐对于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研习及其形成的诸多论断至今深有启发,仍不过时。特别是侯外庐的社会史与思想史并行研究的治史方法和"实事求是""独立自得"的治学精神成为后学者的典范。这些都奠定了侯外庐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史上的特殊地位。
        
引文
[1]毛泽东.反对党八股[M]//毛泽东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32.
    [2]陈独秀.答佩剑青年(孔教)[M]//陈独秀著作选:第一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281.
    [3]侯外庐.在“五四”后的浪潮中[M]//韧的追求.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5.
    [4]侯外庐.回顾史学研究五十年[C]//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史研究所.中国史学集刊:第一辑[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12.
    [5]侯外庐.我是怎样研究中国思想史的[J].历史教学问题,1982(4):2-9.
    [6]侯外庐.我与李大钊先生[C]//张岱年,邓九平,主编.篷窗追忆:学者卷三.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196-197.
    [7]侯外庐.李大钊同志的教诲[M]//韧的追求.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5.
    [8]侯外庐.关于五四运动谁领导的问题[N].光明日报,1950-05-04(3).
    [9]王观泉.“天火”在中国燃烧[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4.
    [10]李大钊.物质变动与道德变动[J].新潮,1919,2(2).
    [11]罗梅君.政治与科学之间的历史编纂——30和40年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形成[M].孙立新,译.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62.
    [12]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22-23.
    [13]王锦民.中国哲学史研究[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229.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