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极庙与斩白蛇:秦之正统的树立及接受研究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Construction of Celestial Pole Temple and Chopping White Snake——A Study on the Establishment and Acceptance of Qin's Orthodoxy
  • 作者:蒋晓光
  • 英文作者:JIANG Xiao-guang;
  • 关键词:极庙 ; 水德 ; 斩蛇 ; 因秦 ; 五德
  • 英文关键词:Celestial Pole temple;;Water ethics;;chopping snake;;inheriting the Qin Dynasty;;the five virtues
  • 中文刊名:HQDX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aqiao University(Philosophy & Social Sciences)
  • 机构:华侨大学文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2-20
  • 出版单位: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年:2019
  • 期:No.130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汉代礼制与赋体文学关系研究”(15CZW032)
  • 语种:中文;
  • 页:HQDX201901010
  • 页数:8
  • CN:01
  • ISSN:35-1049/C
  • 分类号:122-129
摘要
始皇定水德以明正统,终又落实于立极庙,欲以天极一元信仰取代西周封建以来逐步形成的地方区位信仰,使之与统一的帝国相适应,同时通过建设"帝者祖庙"达到庇佑帝国传祀万世的目的。从刘邦集团起事之初编造赤帝子杀白帝子的故事来看,楚人依然坚持方位信仰,无视秦朝统一信仰的制度设计,而立足关中之后又沿袭秦人所立水德。高祖无论"斩蛇"还是"因秦",实际上都是对秦朝统治"正当"与"正统"的否定。秦始皇与汉高祖关于国家祠祭体系的举措与态度,仿佛一场跨时空的对话,显现出秦汉时代思想变化的隐曲、激烈。五德(五行)信仰在秦至东汉这一时间段里可谓复杂多变,对之加以梳理具有重要意义。
        The emperor Qin Shihuang demonstrated his orthodoxy by establishing the Water ethics,and finally implemented i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elestial Pole temple,hoping to replace the local belief gradually formed by the Western Zhou Dynasty with a single faith,so that it adapts to the unified empire,and at the same time,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the"Emperor Ancestor Temple"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blessing the empire lasting forever. Judging from the story that the Red Emperor'son killed the White emperor's son,which was Liu Bang group made up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uprising,they (the people from Chu state) still adhered to the positional belief,ignoring the system design of the unified faith of the Qin dynasty,and inherited the water ethics established by the Qin Empire after setting up their regime in central Shaanxi province. The emperor Liu Bang,whether "chopping snake" or "inheriting the Qin Dynasty",was actually a negation of the "legitimacy"and"orthodox"of the Qin Dynasty. The measures and attitudes of Qin Shihuang (emperor of Qin dynasty) and Han Gaozu (empror of Han Dynasty) about the National sacrificial system are like a dialogue across time and space,showing the invisible and intense changes of thought in the Qin and Han dynasties. The five virtues (five elements) beliefs were complex and changeable from the Qin Dynasty to the Eastern Han Dynasty,and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ort them out.
引文
(1)顾颉刚:《五德终始说下的政治和历史》,《清华学报》第六卷第一期(1930年)。此文经修改后,曾以《汉代学说史略》《秦汉的方士与儒生》为书名出版。
    (1)杨权:《新五德理论与两汉政治---“尧后火德”说考论》,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
    (2)蒋重跃:《五德终始说与历史正统观》,《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4年第2期。
    (3)徐卫民:《论秦都咸阳和汉都长安的关系》,《秦文化论丛》第八辑,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
    (4)王子今:《“斩蛇剑”象征与刘邦建国史的个性》,《史学集刊》2008年第6期。
    (5)司马迁:《史记》,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236页。
    (6)司马迁:《史记》,第239页。
    (7)司马迁:《史记》,第241页。
    (8)杨宽:《中国古代陵寝制度史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193页。
    (9)司马迁:《史记》,第243页。
    (10)司马迁:《史记》,第245页。
    (11)司马迁:《史记》,第249页。
    (12)司马迁:《史记》,第250页。
    (13)司马迁:《史记》,第266页。
    (1)司马迁:《史记》,第1366页。
    (2)司马迁:《史记》,第1368页。
    (3)司马迁:《史记》,第1378页。
    (4)司马迁:《史记》,第1358-1364页。
    (5)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影印本,第1383页。
    (6)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第788页。
    (7)司马迁:《史记》,第241页。
    (8)司马迁:《史记》,第235-242页。
    (1)赵翼:《廿二史札记》,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第36页。
    (2)司马迁:《史记》,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241页。
    (3)司马迁:《史记》,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1289-1308页。
    (4)司马迁:《史记》,第256页。此处标点从胡忆肖:《“以象天极阁道绝汉抵营室也”解》一文,《武汉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第Z1期。
    (5)司马迁:《史记》,第758页。
    (6)司马迁:《史记》,第1386页。
    (7)司马迁:《史记》,第1290页。
    (8)司马迁:《史记》,第391页。
    (1)司马迁:《史记》,第392页。
    (2)司马迁:《史记》,第347页。
    (3)司马迁:《史记》,第348页。
    (4)司马迁:《史记》,第300页。
    (5)司马迁:《史记》,第1959页。
    (1)班固:《汉书》,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第3154页。
    (2)太昊木德、炎帝火德、黄帝土德、少昊金德、颛顼水德、帝喾木德、唐尧火德、虞舜土德、夏禹金德、商汤水德、周武王木德、汉高祖火德、王莽土德,前者化生后者。
    (3)范晔:《后汉书》,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27页。
    (4)班固:《汉书》,第81-82页。
    (5)吴树平:《东观汉纪校注》,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第8页。
    (6)司马迁:《史记》,第1381页。
    (7)司马迁:《史记》,第356-357页。
    (8)冯时:《“太一生水”思想的数术基础》,见中国考古网:http://www.kaogu.cn/cn/xueshuyanjiu/yanjiuxinlun/qita/2013/1025/33269.html。
    (1)王子今:《秦始皇议定“帝号”与执政合法性宣传》,《人文杂志》2016年第2期。
    (2)司马迁:《史记》,第252页。
    (3)司马迁:《史记》,第259页。
    (4)司马迁:《史记》,第275页。
    (5)司马迁:《史记》,第258页。
    (6)司马迁:《史记》,第236-237页。
    (7)古人关于刘邦生年存在争议,有皇甫谧的秦昭王五十一年生、臣瓒秦庄襄王三年生两种说法。《太平御览》八十七引《史记》:“四月甲辰崩于长乐宫,时年六十二”,《册府元龟》卷一《帝王部》:“高祖初封汉王,五年平项籍,即皇帝位,在位通为王十二年,年六十二”,刘跃进先生据此支持皇甫谧的观点。见《<册府元龟>中的秦汉史料》一文,原载《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2007年第10期,后收入《秦汉文学论丛》一书,凤凰出版社2008年版。刘邦在秦昭王五十一年即公元前256年生,而始皇生于秦昭王四十八年即公元前259年,两人相差三岁,可视为同龄人。
    (1)胡宝国:《汉唐间的史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第8页。
    (2)沈约:《宋书》,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259页。
    (3)班固:《汉书》,第1030页。
    (4)萧统:《文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2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