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问题与教育学知识增长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On Scientific Problems and the Increase of Knowledge of Pedagogy
  • 作者:袁振国
  • 英文作者:Yuan Zhenguo;Faculty of Education,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 关键词:教育学 ; 知识增长 ; 科学问题
  • 英文关键词:pedagogy;;knowledge growth;;scientific problem
  • 中文刊名:JYYJ
  • 英文刊名:Educational Research
  • 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 出版日期:2019-04-15
  • 出版单位:教育研究
  • 年:2019
  • 期:v.40;No.471
  • 语种:中文;
  • 页:JYYJ201904002
  • 页数:11
  • CN:04
  • ISSN:11-1281/G4
  • 分类号:6-16
摘要
学科的发展史乃是知识的增长史,一门学科知识的丰富性、层次性和更新速度决定着一门学科的社会价值和学术地位。保持知识的持续增长,是每门学科自身建设的需要,更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与社会科学的多数学科相比,教育学的知识相对贫乏、增长缓慢,加快知识增长的速度是教育学学科建设的紧迫任务,其关键在于聚焦科学问题,加强实证研究,为教育学发挥揭示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支撑科学决策、提高育人水平的重要功能提供科学根据。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a specialized subject indicates the history of the increasing knowledge of it,and the rich,layered and updated knowledge of a specialized subject determines the social value and academic status of the specialized subject. A continuous increase of knowledge in a specialized subject is needed by both the specialized subject itself and social development. Compared with most specialized subjects of social sciences,pedagogy contains poor and slowly increased knowledge. Therefore,accelerating the increase of knowledge is an urgent task in the development of pedagogy. The key issue lies in focusing on scientific problems,strengthening empirical research,and offering a scientific basis for pedagogy's revealing the rules for education, guiding educational practice, supporting scientific decision-making,and improving talent cultivation.
引文
[1]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M].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1.2-3.
    [2]F.Raymond McKenna.Piaget's Complaint:and Mine:Why Is There no Science of Education?[J].Phi Delta Kappan,1976,(6).
    [3]Daneil,C.Jordan.Rx for Piaget's Complaint,and Miner:AScience of Education[J].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1979,(5).
    [4][6]卡尔·波普尔.猜想与反驳:科学知识的增长[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3.308、318.
    [5]A.爱因斯坦,L.英费尔德.物理学的进化[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2.66.
    [7]杜威.我们怎样思维[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99.
    [8]Polanyi,M.Problem Solving[J].British Journal for the Philosophy of Science,1957,(30).
    [9]Toulmin,S.Human Understanding[M].Oxford: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72.转引自:林定夷.问题与科学研究--问题学之探究[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69.
    [10]卡尔·波普尔.客观知识[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192.
    [11]威廉·维尔斯曼.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36.
    [12]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Scientific Research in Education[M].Washington,D.C.:National Academy Press,2002.2.
    [13]怀特海.教育的目的[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6.
    [14]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9.
    [15]杜晓利.教育研究重心的转移:以哈佛教育评论为例[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94-95.
    [16][1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289、290.
    [18]顾明远.中国教育存在八个悖论[J].教师博览,2017,(2).
    [19]王坤庆.当代教育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发展趋势[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6).
    [20]袁振国.实证研究是教育学走向科学的必要途径[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2017,(3);增荣光,等.寻找实证研究的意义:比较-历史视域中的实证主义之争[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8,(3).
    (1)科学的发展、学科的成熟依赖于知识的增长和积累,其含义如下。第一,科学的理解在其发展过程中要不断聚集知识以便了解各种系统、经验和现象;第二,科学的探索是建立在先前的研究基础上的。教育科学研究产生的知识也和自然科学、生命科学及其他社会科学的知识一样,是逐步积累发展的吗?美国教育研究科学原则委员会组织了来自不同学科的科学家们,通过精心分析四个领域的例子来说明科学知识是如何积累起来的。第一,在所有的例子里,知识积累是通过时起时伏而实现的,也就是说,它不是从无知直接飞跃到顿悟的过程。第二,竞争性。科学家们经过训练并受聘成为一个持怀疑态度的观察者,他们善于提出挑剔的问题,与同行通过建设性的对话挑战知识和理论。第三,实证研究、方法学的进步和理论发展之间的相互依存和循环具有互相促进的本质。理论和方法相互依靠,它们既有助于实证观察和知识的确立,又得益于实证观察和由此而来的知识。第四,相对性。人是复杂的生物,研究人的行为、信仰、动作、个性特征、在文化中的定位和意志等本身是很复杂的,这是研究社会科学的一大挑战。参见:袁振国的《实证研究是教育学走向科学的必要途径》一文,载《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2017年第3期。
    (2)前不久笔者对十多位来自不同师范大学教育学的大二本科生做了一次访谈,询问他们如果可以随意转换专业,是否会考虑转换到其他专业。80%的人说“会”。问他们“为什么”,说得最多的是,“教育学太虚,学不到什么东西”。——————————
    (1)知道是什么的知识(Know-what),主要是叙述事实方面的知识;知道为什么的知识(Know-why),主要是自然原理和规律方面的知识;知道怎么做的知识(Know-how),主要是指对某些事物的技能和能力;知道是谁的知识(Know-who),涉及谁知道和谁知道如何做某些事的知识。详见:世界经合组织1996年年度报告《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
    (1)十个一级研究方向下共有65个二级子研究方向,其每一个一级方向下的二级子方向情况如下:1.婴幼儿的脑研究下有8个子研究方向分别为学习与记忆、注意与大脑成像、镜像神经系统、语言表达的生物学、大脑学习的生物学研究、注意力与情绪、音乐对大脑的影响和脸部和目标识别;2.认知科学基础研究下有8个子研究方向分别为认知-情感互动、认知行为评估、动机与转移、教育认知神经科学、关系推理、内隐学习、视觉与认知可塑性和教育干预;3.脑机交互下有2个子研究方向分别为思维控制的电脑和脑机接口;4.模仿学习下有2个子研究方向分别为机器人的模仿学习和儿童的模仿学习;5.人工智能下有5个子研究方向分别为智能导师、机器学习、机器人自动寻标(觅食)、智能评测和教育机器人;6.学习环境下有6个子研究方向分别为基于游戏的学习环境、基于计算机的学习环境、虚拟现实学习环境、协作学习环境、非正式学习环境和探究式学习环境;7.学习技术与知识媒体下有10个研究子方向分别为远程教学与学习、基于游戏的学习、导师学习系统、协作学习、在线学习、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分布式学习、社会学习、学习伙伴和服务学习;8.计算建模与数据挖掘下有5个研究方向,分别为教育大数据挖掘、计算思维、学习算法、网络安全教育和数据分析;9.STEM教育与学习下有10个子研究方向,分别为数学学习、计算机科学、少数族裔及女性的STEM学习、空间思维能力、空间认知与交流、3D打印、残疾人STEM学习、STEM文化建构、STEM未来劳动力培训和STEM教学;10.社会、文化与学习下有7个子研究方向,分别为失聪或听力障碍人群的阅读能力训练、语言发展与双语学习、社会交流、社会文化对学习的影响、手语、自闭症患者的学习和公民参与。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