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翻译学视角下《中庸》英译研究——以安乐哲、郝大维《中庸》译本为例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摘要
描述翻译学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是在规定性研究不足的背景下产生的一种翻译研究范式,而翻译规范是描述翻译学的核心理论。《中庸》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它的英译一直以来都是中国典籍英译的研究对象。本文以安乐哲、郝大维《中庸》译本为例阐释了初始规范、预备规范、和操作规范在《中庸》的英译过程中对两位译者选择的影响。
        
引文
[1] Ames,Roger T.&David L.Hall.Focusing the Familiar:A Translation and Philosophic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Zhongyong[M].United States of America: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2001.
    [2] Toury,G.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and beyond[M].Amsterdam: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1995.
    [3]侯健.“格义”翻译方法的双向性比较[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7,40(1):19-27.
    [4]江晓梅.《中庸》核心概念“天”的英译对比分析[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0(6):134-138.
    [5]江晓梅.《中庸》英译研究[M].武汉大学出版社,2016.
    [6]李钢,李金姝.描述翻译学视域中的《论语》英译研究[J].外语学刊,2013(1):131-135.
    [7]宋晓春.比较哲学视阈下安乐哲《中庸》翻译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3(2):77-80.
    [8]谭晓丽.安乐哲、郝大维《中庸》译本与美国实用主义[J].中国翻译,2012(4):75-79.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