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美学下的《危机13小时》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陶丽楠
  • 关键词:《危机13小时》 ; 迈克尔·贝 ; 暴力美学
  • 中文刊名:DYLX
  • 英文刊名:Movie Literature
  • 机构:商丘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2-23
  • 出版单位:电影文学
  • 年:2019
  • 期:No.721
  • 语种:中文;
  • 页:DYLX201904050
  • 页数:3
  • CN:04
  • ISSN:22-1090/I
  • 分类号:157-159
摘要
暴力是电影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式感、节奏感俘获了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观众,愉悦、感动甚至救赎着观众,给观众提供感官和心灵上的多重满足。好莱坞也出现了以迈克尔·贝为代表的善于书写暴力、能够实现暴力和美平衡的导演。在《危机13小时》中,迈克尔·贝再一次用暴力表达了自己的娴熟技艺以及美学选择,同时给予了观众在道德观和价值情感上的潜在指引,在收放自如的暴力叙事之中,既撩拨了观众的神经,又演绎了生命的沉重。
        
引文
[1]马蔚萍.电影艺术中暴力与美学的平衡———电影暴力美学的特点及意义[D].长春:吉林大学,2007.
    [2][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尼各马科伦理学[M].苗力田,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3]戚博蕴.由迈克尔·贝看好莱坞电影的商业美学[J].电影文学,2016(11):82-84.
    [4]张蜀津.论“暴力美学”的本质与美学意味[J].当代电影,2010(10):103-109.
    [5]孙淑桥.论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J].毕节学院学报,2010,28(09):57-63.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