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共享性政治伦理范型:经验、知识及其信念——“文化公共性”的实践叙事与价值逻辑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Paradigm of Participatory Political Ethics in Modern Times: Experience,Knowledge and Belief——Practice Narrative and Value Logic of Cultural Publicity
  • 作者:袁祖社
  • 英文作者:Yuan Zushe;
  • 关键词:政治伦理 ; 公民社会 ; 公共性
  • 英文关键词:political ethics;;civil society;;publicity
  • 中文刊名:POLI
  • 英文刊名:CASS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 机构: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
  • 出版日期:2016-12-18
  • 出版单位:政治学研究
  • 年:2016
  • 期:No.131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诚信制度内化为公民规范信念与行动自觉的机制、路径与保障研究”(15AZD019)的研究成果
  • 语种:中文;
  • 页:POLI201606007
  • 页数:11
  • CN:06
  • ISSN:11-1396/D
  • 分类号:73-82+129
摘要
政治伦理是现代公民社会"政治文明"的内核和灵魂所在。立足文化"公共性"这一新的学理视角,当代中国新"政治伦理"文化信念之理据的价值辨思、规范化意义上的当代中国的政治伦理研究,以及基于合法化和正当性本身的未来中国社会的合理的政治伦理信念之表达,需要同时做出两个方面的努力:一是坚持以美好生活承诺为终极伦理信念,以"政治正义性"为核心伦理价值预设,以民主政治下的公共"治理"为工具性/功能性伦理目标,以权利、平等、自由、参与、宽容等为实践性伦理运行原则,致力于与现实具有高度契合性的理论模型的设计与实践;二是着眼于健全的公民性政治人格、优良政治的德性素养的养成。具体路径有两条:一是对一种建立在公共伦理基础上的优良制度理性的慎思明辩与实践求证;二是"社会道义"的理性熔铸——公正之为目标的社会政治生活的责任担当;三是立足中国伦理文化语境,搭建国家与社会之间对话、合作及其良性互动的平台。
        Political ethics is the core and soul of political civilization in modern civil society. Based on culture publicity,which is a new theoretical perspective,value rethinking derived from cultural beliefs of the contemporary Chinese new political ethics,the study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political ethics in the sense of standardization,as well as expression of rational political ethical beliefs based on the legalization and legitimacy of the future Chinese society. The following two aspects should be achieved at the same time. Firstly,people should make a commitment to a better life as the ultimate ethical belief,political justice as the core ethical values default,public governance of the democratic politics as instrumental / functional ethical goal,and rights,equality,freedom and tolerance as the operating principle of practical ethics,then we apply ourselves to design and practice the theoretical model which highly agree with reality. Secondly,the government should focus on culturing citizen's sound political personality and excellent political moral accomplishment. There are three specific paths. The first one is a careful reflection,clear discrimination and practice of rational proof for an excellent system in the basis of public ethics. The second is the rational insistence of the social morality,which is a kind of responsibility of social and political life aimed at justice. The last one is to establish a interactive platform for dialogue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state and society.
引文
(1)齐格蒙特·鲍曼:《被围困的社会》,第231页,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2)亨利·西季威克:《伦理学方法》,第39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
    (3)万俊人:《政治伦理及其两个基本向度》,《伦理学研究》,2005年第1期。
    (4)李萍:《公民社会的政治定位与政治伦理》,《湖湘论坛》,2003年第6期。
    (5)何怀宏:《政治家的责任伦理》,《伦理学研究》,2005年第1期。
    (6)陈义平:《全球政治伦理的可能性及当代中国政治伦理的发展趋向》,《教学与研究》,2001年第8期。
    (7)陈筠泉:《制度伦理与公民道德建设》,《道德与文明》,1998年第6期。
    (8)蒋庆、盛洪:《以善致善》,第70~72页,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2004年版。
    (1)(3)(5)哈贝马斯:《理论与实践》,第44页,第43页,第44页,第45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36页,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4)乌尔里希·贝克:《世界风险社会》,第121~122页,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罗素:《西方哲学史》,第395~396页,下卷,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1)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
    (2)李瑞存、潘左华:《公共性:政府制度供给的价值内涵》,《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学报》,2001年第3期。
    (3)张康之著:《寻找公共行政的伦理视角》,第204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5)(6)(7)(8)徐湘林等主编:《民主、政治秩序与社会变革》,第3页,中信出版社,2003年版。
    (1)(2)萨缪尔·P·亨廷顿著:《变动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第19页,第22~23页,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1989年版。
    (3)钱海梅:《论社会转型期的责任行政》,《上海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
    (4)樊浩:《伦理政治与民主政治---传统政治形态与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建设》,《江海学刊》,1995年第3期。
    (5)廖申白等主编:《伦理新视点---转型时期的社会伦理与道德》,第31~42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1)(2)(3)(4)格雷厄姆·沃拉斯:《政治中的人性》,第75页,第76页,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5)格雷厄姆·沃拉斯:《政治中的人性》,第76页。
    (1)吕嘉:《政治理性与政治学》,《学习与探索》,2003年第3期。
    (2)王翠英:《现代公信力的道德价值》,《光明日报》,2005年7月26日。
    (3)布坎南:《自由、市场和国家》,第110页、111页,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
    (4)马克斯·韦伯:《法律与价值》,第272页,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5)(6)马克斯·韦伯:《韦伯作品集---学术与政治》,第103页,第117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何怀宏:《重提“道德”概念》,《探究心灵》,第10页,郑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皮均等著:《治政论》,第16页,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
    (3)何怀宏:《公平的正义:解读罗尔斯的正义论》,第97页,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4)商红日:《政治伦理与政治生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004年第2期。
    (5)王敏、王乐夫:《公共事务的责任分担与利益共享》,《学术研究》,2001年第11期。
    (1)齐格蒙特·鲍曼:《被围困的社会》,第57页。
    (2)徐耀东:《现代政治伦理的历史使命》,《湖湘论坛》,2004年第3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