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资源与周边“水外交”——基于国际政治资源的视角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China's Soft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Resources and Neighborhood Water Diplomacy
  • 作者:肖阳
  • 英文作者:XIAO Yang;
  • 关键词:国际政治资源 ; 软性国际政治资源 ; 跨界水资源 ; 周边外交 ; 水外交
  • 英文关键词:international political resources;;soft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resources;;transboundary water resource;;neighborhood diplomacy;;water diplomacy
  • 中文刊名:GJZW
  • 英文刊名:Global Review
  • 机构:武汉大学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武汉大学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
  • 出版日期:2018-05-15
  • 出版单位:国际展望
  • 年:2018
  • 期:v.10;No.54
  • 语种:中文;
  • 页:GJZW201803006
  • 页数:24
  • CN:03
  • ISSN:31-1041/D
  • 分类号:93-114+160-161
摘要
随着国家间跨界水资源争端日益加剧,"水外交"作为一种预防和化解争端、开展合作的新兴外交形式,逐渐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从国际政治资源的视角来看,尽管跨界水资源主要表现为一种硬性国际政治资源,但与跨界水资源相关的科技、制度、组织、观念等软性国际政治资源的战略价值日益凸显。在外交活动中,各行为体掌握资源的多寡和利用程度决定了其外交的质量和效果,在跨界水资源权属、总量、分配等硬性国际政治资源既定且难以改变的前提下,如何在"水外交"中发挥软性国际政治资源的功能和作用显得尤为关键。从中国在东北亚、中亚、南亚和东南亚四个周边区域的"水外交"实践来看,科技资源、制度资源、组织资源和观念资源等软性国际政治资源已经发挥了不同程度的功能和作用,未来中国应进一步加大对相关软性国际政治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力度,从而为周边"水外交"提供更多选择。
        With growing transboundary water disputes between countries, water diplomacy, as a new diplomatic form of preventing and resolving disputes and cooperation, has caught the atten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resources, although transboundary water resources are mainly represented as a hard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resource, transboundary water resources related to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ystem, organization and ideas such as soft strategic value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resources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In diplomatic activities, the amount of resources and the use of various actors determine the diplomatic quality and effectiveness. As it is difficult to change the hard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resources, such as the ownership, total amount and distribution of the transboundary water resources, how to use the soft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resources in the water diplomacy is particularly critical. Analyzing China's practices in Northeast Asia, Central Asia, Southeast Asia and South Asia, soft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resources such a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stitutions, organizations and ideas are playing different roles. In the future, China shouldfurther strengthen the related soft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thereby provide more choices for the neighborhood water diplomacy.
引文
(1)关于“资源”一词的含义,参见《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第1721页。
    (1)Francisco J.Granados and David Knoke,“Organized Interest Groups,”in Thomas Janoski ed.,The Handbook of Political Sociology:States,Civil Societies and Globalization,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5,pp.287-309.
    (2)[美]罗伯特·A·达尔:《现代政治分析》,王沪宁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第47页。
    (3)[美]哈罗德·D·拉斯韦尔:《政治学:谁得到什么?何时和如何得到?》,杨昌裕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58页。
    (4)[美]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等:《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曹沛霖等译,东方出版社2007年版,第209页。
    (5)[美]丹尼斯·朗:《权力论》,陆震纶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48-162页。
    (6)潜旭明:《美国的国际能源战略研究--一种能源地缘政治学的分析》,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24-26页。
    (7)Joseph S.Nye,Jr.,Bound to Lead:The Changing Nature of American Power,New York:Basic Books,1990,p.34.
    (1)王沪宁:《市场发育和权威基础:保护和开发政治资源》,《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2期,第5-9页。
    (2)王冠中:《资源政治学在中国:兴起之因及研究路径》,《探索》2007年第6期,第56页。
    (3)陈文新:《政治资源与当代中国政治发展》,《思想战线》2008年第4期,第80-83页。
    (4)陈文新:《当代中国政治资源配置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169页。
    (5)唐国才:《试析我国外交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及其与珠三角的互动》,《国际展望》2013年第1期,第13页。
    (6)舒梦:《中国外交资源的差序式管理探析》,《国际展望》2014年第3期,第30-44页。
    (1)傅菊辉等:《国际政治资源论》,湘潭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3页。
    (2)舒梦:《中国外交资源的差序式管理探析》,第35页。
    (1)喻江、姜中元:《未来之梦--新地缘经济》,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70页。
    (2)魏莱:《以色列“水独立”或重塑中东格局》,环球网,2013年7月15日,http://wo rld.huanqiu.com/depth_report/2013-07/4128736.html;Simona Weinglass,“How Israel Became a Water Superpower,”The Times of Israel,December 1,2015,https://www.timesofisrael.co m/how-israel-became-a-water-superpower/。
    (1)丁娟:《全球化背景下的新加坡公共外交》,云南大学硕士论文,2012年,第35-45页。
    (2)U.S.Water Partnership,美国水伙伴官网,http://www.uswaterpartnership.org。
    (3)陈雷:《弘扬和发展先进水文化促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中国水利》2009年第22期,第17-22页。
    (1)Walter W.Immerzeel,Ludovicus P.H.van Beek,and Marc F.P.Bierkens,“Climate Change will Affect the Asian Water Towers,”Science,Vol.328,No.5984,2010,pp.1382-1385.
    (2)“上游发展困境”即如何满足自身经济发展的同时兼顾下游国家的利益和需求。详见Patricia,Wouters,“The Yin and Yang of International Water Law:China's Transboundary Water Practice and the Changing Contours of State Sovereignty,”Review of European,Comparative&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Law,Vol.23,No.1,2014,pp.67-75。
    (3)Brahma Chellaney,“China's Water Hegemony in Asia,”Livemint,April 27,2016,http://www.livemint.com/Opinion/1q M2Ld MPsM d0fL Nr DUVj RK/Chinas-water-hegemony-in-Asi a.html.
    (4)《瞄准世界水电科技制高点--〈国家能源科技“十二五”规划〉解读之水电篇》,《中国电力报》2012年4月23日。
    (1)孔德安:《水电工程技术标准“走出去”战略管理分析原则与框架模型研究》,《水利水电技术》2015年第3期,第38页。
    (2)《18个国家和地区用上了兵团的节水技术》,《中国经济导报》2012年9月29日。
    (3)《提升科技支撑水平推动防灾减灾救灾事业发展》,《中国减灾》2016年第21期,第6页。
    (1)《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2年第6期,第4-6页。
    (2)饶明奇等:《水与制度文化》,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5年版,第83-95页。
    (3)李振东:《中国城市供排水事业六十年》,《建设科技》2009年第23期,第19页。
    (4)王冠军、王春元、冯云飞:《中国水资源管理和投资政策》,《水利发展研究》2001年第5期,第1页。
    (1)陈宜瑜等:《中国流域综合管理战略研究》,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73-75页。
    (2)吴浓娣等:《中国水利“走出去”的成效与机遇--水利贯彻落实“一带一路”战略系列研究之一》,《水利发展研究》2017年第11期,第83页。
    (3)刁生虎:《水:中国古代的根隐喻》,《中州学刊》2006年第5期,第180页。
    (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参见《老子·第八章》。
    (2)“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诸生之宗室也。”参见《管子·水地篇》。
    (3)“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君以此思危,则危将焉而不至矣?”参见《荀子·哀公》。
    (4)原为“青岛国际脱盐大会”,2017年6月更名为“青岛国际水大会”。
    (1)许正:《中俄边境生态涵养显现生机》,《瞭望》2016年第12期,第30-31页。
    (2)《陈雷出席俄罗斯第二届东方经济论坛》,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2016年9月5日,http://gjkj.mwr.gov.cn/jdxw/201609/t20160905_761868.htm。
    (3)《刘宁副部长会见朝鲜气象水文局局长高日勋》,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2009年9月14日,http://gjkj.mwr.gov.cn/jdxw/200909/t20090914_594934.htm。
    (1)《中蒙边界水联委会第六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国政府网,2014年5月16日,http://www.gov.cn/xinwen/2014-05/16/content_2680684.htm。
    (2)金哲平:《哈萨克斯坦玛伊纳水电站项目签字仪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国际经济合作》2008年第4期,第56页;杨永江等:《中国水战略--以水电开发为先导》,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1年版,第162页。
    (3)《中哈两国携手利用跨界河流水资源》,人民网,2013年7月5日,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3/0706/c70731-22099221.html。
    (1)2010年,中国、哈萨克斯坦等国家众多科学家及国内18家科研院校百名科技工作者首次对中亚地区的水资源、气候、土壤、植物等进行了系统性阐述和评估,为中亚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参见吉力力·阿不都外力等:《中亚环境概论》,气象出版社2015年版,第1页。
    (2)《中哈利用和保护跨界河流联合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在阿拉木图举行》,新华网,2016年11月30日,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1/30/c_129384958.htm。
    (3)《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政府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对接合作规划》,“一带一路”官网,2017年2月16日,https://www.yidaiyilu.gov.cn/wcm.files/upload/CMSydylgw/201702/201702160515014.pdf。
    (4)Anatoliy Dmitriyevich Ryabtsev,“Threats to Water Security in the Republic of Kazakhstan:The Transboundary Context and Possible Ways to Eliminate Them,”in Chandra Madramootoo,ed.,Water and Food Security in Central Asia,Springer Netherlands,2011,pp.69-75.
    (1)Kallol Bhattacherjee,“No Data from China on Brahmaputra This Year,”The Hindu,August18,2017,http://www.thehindu.com/todays-paper/tp-national/no-data-from-china-on-brahmaputrathis-year/article19520875.ece.
    (2)雷志华:《水资源争端隐现的周边安全新变数》,《华夏时报》2011年9月12日。
    (3)李志斐:《水与中国周边关系》,时事出版社2015年版,第120页。
    (1)《澜沧江-湄公河合作首次领导人会议三亚宣言》,新华网,2016年3月23日,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6-03/23/c_1118422397.htm。
    (2)《长江委主任魏山忠访问柬埔寨、老挝、缅甸》,长江水利网,2017年4月5日,http://www.cjw.gov.cn/ldzl/wsz/gzhd/25245.html。
    (3)《水利部:将水资源合作打造成澜湄合作的旗舰领域》,人民网,2017年12月19日,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7/1219/c1001-29717130.html。
    (4)《应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请求我方启动澜沧江梯级水电站水量应急调度缓解湄公河流域严重旱情》,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2016年3月15日,http://fxkh.mwr.gov.cn/gzdt/201603/t20160315_735745.html。
    (1)2010年5月,英国卡梅伦内阁组建了国家安全委员会(NSC),并构建了“大国家安全”管理框架,将水资源与反恐、能源短缺、自然灾害等问题都纳入其中。参见游志斌:《英国政府应急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及启示》,《行政管理改革》2010年第11期,第59-63页。
    (1)郑晓云:《水文化与水历史探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21页。
    (2)新加坡国际水周每两年一届,是由新加坡政府发起的国际多边水问题对话平台,是当前国际规模和影响力最大的国际水事活动之一,活动包括水领导人峰会、水大会、水博览会、水节,并设立了著名的“李光耀水源荣誉大奖”,旨在表彰通过科技进步和政策管理为解决全球水问题取得杰出成就的个人或机构。
    (1)张清敏:《外交的本质与崛起大国的战略选择》,《外交评论》2016年第4期,第1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