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安全视角下政府供给范式的服务转型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Service Transformation of Government Supply Paradig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eople's Security
  • 作者:杨华锋
  • 英文作者:YANG Huafeng;Department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 关键词:人民安全 ; 安全供给 ; 掠夺型政府 ; 主导型政府 ; 服务型政府
  • 英文关键词:people's security;;security supply;;predatory government;;dominance-oriented government;;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 中文刊名:GGXB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Security Studies
  • 机构:国际关系学院公共管理系;
  • 出版日期:2019-05-20
  • 出版单位:国际安全研究
  • 年:2019
  • 期:v.37;No.168
  • 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安全风险管理相关理论和方法”(项目编号:2018YFC0806900);;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研究专项“服务型政府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17VZL016);;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专项“理解公共行政:情境、过程与变革”(项目编号:3262018T27)的阶段性成果
  • 语种:中文;
  • 页:GGXB201903004
  • 页数:24
  • CN:03
  • ISSN:10-1132/D
  • 分类号:35-56+168-169
摘要
人民安全是衡量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尺。从人的安全视角来看,人民安全是政治市场中的公共产品。就需求侧而言,呈现为生存、生活与自由三个基本需求维度;就供给侧而言,包括作为一种政府范式的制度供给和作为公共产品的具体服务供给两个层次,且制度范式的变化为产品供给的变化提供方向、保障与路径。根据安全供给框架中政策支持与资源汲取程度的不同排列组合,可将其分为主导型、无为型、掠夺型和服务型四种政府供给范式,并呈现出各自的供给效率与序列偏好。其中,掠夺型与主导型政府基于对政治安全的价值考虑,对治理能力、安全状态与公众感知三者关系的理解存在特定偏好,在安全治理体系中倾向于构建"能力>状态>感受"的供给秩序。在此情境下,人民安全供给的前置条件是政治安全的保障。在服务型政府的行动逻辑下,人民安全不再内嵌于政治安全之中,而是成为政治安全的逻辑起点与本体内容。人民安全需求的有效满足有赖于政府行为偏好"由掠夺向主导再至服务"的范式转变。这一历史进程意味着人民安全的供给主体、供给策略与供给方式的结构化转型。
        People's security is an important yardstick for measuring the modernization of state governa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uman security, people's security is a public good in the political market. As regards the demand side, it presents such three dimensions as survival, life and freedom in terms of basic need. As far as the supply side is concerned, it includes two levels of supply, the institutional supply as a government paradigm and the specific service supply as a public good. Changes in the institutional paradigm provide clear directions, guarantees and paths for changes in product supply. According to different combinations of policy support and resource acquisition under the security supply framework, the government supply paradigm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types: dominant, inactive, predatory and service-oriented which present their respective supply efficiency and sequence preference. Among them, the predatory and dominant governments, owing to their centralized preference for political security, have specific preferences in their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overnance capacity, security status and public perception and thus tend to construct a supply order of "capacity>status> perception". In this context, the precondition for people's security supply is the guarantee of political security. According to the operational logic of a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people's security is no longer embedded in political security but instead has become the logical starting point and ontological content of political security. Therefore, the effective satisfaction of the needs of people's security depends on a paradigm shift of government's behavioral preference, from "predatory" to "dominant" and to "service-oriented". This historical process mirrors the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supply subject, supply strategy and mode of people's security. With the changes of people's awareness, the government will surely, in the process of modernization of security governance, enhance thecircumstances of people's security and meet the growing security needs of the people by constantly improving the initiative and subjectivity of actors as well as the capacity and quality of security supply.
引文
(1)作者无意对人民安全供给行动者网络及供给效率进行排序,且个体安全意识、安全能力的提升以及社群对个体安全的保障与发展,与政府有效供给是相互支撑、相互协调的融合体系,只是囿于篇幅与主题所限,个体与社群维度暂不展开讨论。
    (2)1994年联合国发布的《人类发展报告》,列举人的安全的七个要素:经济安全、粮食安全、健康安全、环境安全、人身安全、社群安全(传统文化和种族群体的存续以及该群体的人身安全)和政治安全(如享有公民与政治权力,免受政治压迫)。
    (1)[英]巴瑞·布赞:《“人的安全”:一种“还原主义”和“理想主义”的误导》,崔顺姬、余潇枫译,载《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第6页。
    (2)石斌:《“人的安全”与国家安全--国际政治视角的伦理论辩与政策选择》,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14年第2期,第105页。
    (3)任晓、李燕星:《向人回归:中国的“人的安全”路径》,载《国际安全研究》2014年第3期,第44页。
    (4)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习近平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4页。
    (5)刘跃进:《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落实到国家安全各个领域》,载《人民论坛》2017年第29期,第43页。
    (1)李敏:《维护国家安全是人民根本利益所在》,载《文汇报》2017年12月5日,第5版。
    (2)刘跃进:《总体安全为人民--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论述》,载《紫光阁》2018年第7期,第17页。
    (3)蔡昉:《十九大报告中的提高人民收入水平》,载《就业与保障》2017年第23期,第14页。
    (1)财政部:《2018年1-5月财政经济实现良性循环》,财政部网,http://www.mof.gov.cn/zhengwuxinxi/caizhengxinwen/201806/t20180620_2935656.htm。
    (2)国家统计局:《2018年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5%》,国家统计局网,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806/t20180614_1604561.html。
    (3)财政部:《2018年5月财政收支情况》,财政部网,http://gks.mof.gov.cn/zhengfuxinxi/tongjishuju/201806/t20180614_2929000.html。
    (4)吴忠民:《以社会公正奠定社会安全的基础》,载《社会学研究》2012年第4期,第17页。
    (1)《人权宣言》,也即《人权和公民权宣言》,法国大革命时期颁布,其第四条明确界定了自由的含义,认为“自由是指能从事一切无害于他人的行为;因此,每一个人行使其自然权利,只以保证社会上其他成员能享有相同的权利为限制。此等限制只能以法律决定之。”
    (2)徐大同:《中国人民拒绝自由主义接受共产主义的文化基因》,载《政治学研究》2012年第3期,第15页。
    (3)杨光斌:《国家治理视野下的自由主义民主与人民民主》,载《行政科学论坛》2017年第9期,第18页。
    (4)[美]德隆·阿西莫格鲁、[美]詹姆斯·罗宾逊:《国家为什么会失败》,李增刚译,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年版,第315页、321页。
    (1)冯仕政:《政治市场想象与中国国家治理分析--兼评周黎安的行政发包制理论》,载《社会》2014年第6期,第75页。
    (2)钟开斌:《以安全社会建设增强人民安全感》,载《学习时报》2017年11月6日,第6版。
    (3)张伟:《政治市场:民商阶层行为逻辑的新视角》,载《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5年第6期,第167页。
    (1)何昌垂、玄理:《重塑国家之责:人的安全保护、冲突与治理》,载《国际安全研究》2014年第1期,第49页。
    (2)人民日报评论部:《平安是基本的公共产品》,载《人民日报》2013年6月3日,第5版。
    (3)张康之:《论公共性的生成及其发展走向》,载《青海社会科学》2018年第3期,第1页。
    (4)[美]穆雷·N.罗斯巴德:《人,经济与国家》,董子云等译,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824页。
    (5)[法]弗雷德里克·巴斯夏:《财产·法律与政府》,秋风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页。
    (1)[美]维托·坦茨:《政府与市场--变革中的政府职能》,王宇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年版,第350-351页。
    (2)转引自范世涛:《包容性制度、汲取性制度和繁荣的可持续性》,载《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3年第1期,第12页。
    (1)[美]詹姆斯·加尔布雷斯:《掠夺型政府》,苏琦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年版,第132页。
    (2)[美]詹姆斯·加尔布雷斯:《掠夺型政府》,苏琦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年版,第146页。
    (3)[美]安德列·施莱弗、[美]罗伯特·维什尼编著:《掠夺之手--政府病及其治疗》,赵红军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年版,第5页。
    (1)范世涛:《包容性制度、汲取性制度和繁荣的可持续性》,载《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3年第1期,第18页。
    (2)[美]詹姆斯·加尔布雷斯:《掠夺型政府》,苏琦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年版,第147-148页。
    (3)刘熙瑞:《服务型政府--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政府改革的目标选择》,载《中国行政管理》2002年第7期,第7页。
    (4)[美]维托·坦茨:《政府与市场--变革中的政府职能》,王宇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年版,第183-184页。
    (1)刘跃进:《政治安全的内容及在国家安全体系中的地位》,载《国际安全研究》2016年第6期,第21页。
    (2)《首轮巡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价值取向紧盯食品药品等行业安全》,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http://www.ccdi.gov.cn/toutiao/201807/t20180726_176426.html。
    (3)《习近平对吉林长春长生生物疫苗案件作出重要指示》,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8-07/23/c_1123166080.htm。
    (1)李增刚:《包容性制度与长期经济增长--阿西莫格鲁和罗宾逊的国家兴衰理论评析》,载《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3年第1期,第23页。
    (2)[美]安·兰德等:《自私的德性》,焦晓菊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7年版,第109页。
    (3)[美]安·兰德等:《自私的德性》,焦晓菊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7年版,第114页。
    (1)赵施迪等:《中国封建王朝包容性制度向攫取性制度渐变之原因--王朝兴衰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载《江海学刊》2017年第3期,第157页。
    (2)[美]兰迪·T.西蒙斯:《政府为什么会失败》,张媛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17年版,第41页。
    (3)汤玉刚、赵大平:《论政府供给偏好的短期决定:政治均衡与经济效率》,载《经济研究》2007年第1期,第38页。
    (1)汤玉刚、赵大平:《论政府供给偏好的短期决定:政治均衡与经济效率》,载《经济研究》2007年第1期,第39页。
    (2)[美]卡斯·桑斯坦:《简化--政府的未来》,陈丽芳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年版,第4-5页。
    (1)[美]穆雷·N.罗斯巴德:《人,经济与国家》,董子云等译,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941页。
    (1)刘跃进:《政治安全的内容及在国家安全体系中的地位》,载《国际安全研究》2016年第6期,第6页。
    (1)马振超:《当代中国政治安全的现实逻辑和终极价值》,载《国际安全研究》2018年第3期,第21页。
    (2)[美]安德列·施莱弗、罗伯特·维什尼编:《掠夺之手--政府病及其治疗》,赵红军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年版,第73页。
    (1)[英]乔纳森·戴维斯、[美]戴维·英布罗肖主编:《城市政治学理论前沿》(第二版),何艳玲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170页。
    (2)贺照田:《群众路线的浮沉--理解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一个重要视角》,载《二十一世纪评论》2018年12月号,总第170期,第45-46、49-50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