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驾驶汽车的刑法规制探究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李文博
  • 关键词:无人驾驶汽车 ; 潜在挑战 ; 责任认定 ; 刑法规制
  • 中文刊名:FZJJ
  • 英文刊名:Legal and Economy
  • 机构:河北师范大学;
  • 出版日期:2019-03-28
  • 出版单位:法制与经济
  • 年:2019
  • 期:No.456
  • 基金:河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创新资助项目“无人驾驶汽车的刑法规制”(项目编号:CXZZSS2018003)最终成果
  • 语种:中文;
  • 页:FZJJ201903003
  • 页数:5
  • CN:03
  • ISSN:45-1188/D
  • 分类号:12-16
摘要
随着无人驾驶汽车的现实化,其为现实生活带来的风险与挑战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忧虑,其中以刑事风险最为突出。刑事风险的来源既有由传统犯罪行为的"量变"所带来的法益侵害风险,也有由于新技术的出现而引起"质变"的新型法益侵害风险。文章认为无人驾驶汽车的出现使得刑法在涉关主体认定、责任分配时面临着前所未见的新型问题。良性刑法追求的是在实现法益保护机能的同时还要促使科技和社会的良性发展,因此无人驾驶汽车刑法规制体系的构建,应当是在充分考虑行业规程、科技标准的基础上严格遵循罪刑法定原则,以期将法的续造和法的创造进行有机结合,进而实现刑法对无人驾驶技术的有效规制和合理引导。
        
引文
(1)[美]E·博登海默.法理学[M].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327-328。
    (2)[意]贝卡利亚.论犯罪与刑罚[M].黄风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02。
    (3)David Strickland,“Autonomous Vehicle Seminar,”http://www.nhtsa.gov/staticfiles/administration/pdf/presentations_speeches/2012/Strick‐land-Autonomoous_Veh_10232012.pdf(Lecture,Washington,DC.Octo‐ber23,2012)。
    (4)[德]乌尔里希·贝克,邓正来,沈国麟.风险社会与中国--与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的对话[J].社会学研究,2010(5):208-231+246。
    (5)Vgl Hans Jonas.Das Prinzip Verantwortung?Versuch einer Ethik für die technologische Zivilization,Frankfurt/Main,1984,S.64-65。
    (6)孙万怀.风险刑法的现实风险与控制[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3(6):130-140。
    (7)(10)刘宪权.人工智能时代刑事责任与刑罚体系的重构[J].政治与法律,2018(3):89-99。
    (8)储陈城.人工智能时代刑法归责的走向--以过失的归责间隙为中心的讨论[J].东方法学,2018(3):27-37。
    (9)王勇.人工智能时代的法律主体理论构造--以智能机器人为切入点[J].理论导刊,2018(2):63-70。
    (11)[德]乌尔里希·贝克、约翰内斯·威尔姆斯.自由与资本主义--与著名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对话[M].路国林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143。
    (12)吴汉东.人工智能时代的制度安排与法律规制[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7(5):128-136。
    (13)张明楷.刑法学[M].法律出版社,2016:287。
    (14)[日]西田典之.日本刑法总论[M].刘明祥,王昭武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207。
    (15)储陈城.自动汽车程序设计中解决“电车难题”的刑法正当性[J].环球法律评论,2018(3):82-99。
    (16)卢建平.刑事政策与刑法完善[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59。
    (17)[德]卡尔·拉伦茨.法学方法论[M].陈爱娥译.商务印书馆,2003:193。
    (18)张明楷.网络时代的刑事立法[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7(3):69-82。
    (19)Niklas Luhmann,Rechtssoziologie,Westdeutscher Verlag,1987,P.35。
    (20)周维明,赵晓光.分化、耦合与联结:立体刑法学的运作问题研究[J].政法论坛,2018(3):114-126。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