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毒社区服刑人员与循证矫正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Drug-related Termers in Communities and Evidence-based Correction
  • 作者:敬雪华
  • 英文作者:JING Xuehua;
  • 关键词:涉毒社区服刑人员 ; 吸毒成瘾 ; 循证矫正 ; 社区矫正
  • 中文刊名:SHGX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ndong Police College
  • 机构: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
  • 出版日期:2018-05-20
  • 出版单位: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 年:2018
  • 期:v.30;No.159
  • 基金:西南政法大学2017年“十九大”专项重点项目(项目编号:XZYJS2014112);; 西南政法大学2015年博士生项目(项目编号:XZYJS2014036);; 西南政法大学毒品问题研究基地支持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语种:中文;
  • 页:SHGX201803012
  • 页数:8
  • CN:03
  • ISSN:37-1432/D
  • 分类号:102-109
摘要
随着毒品犯罪的猖獗以及吸毒人数的增加,涉毒社区服刑人员不断攀升。涉毒服刑人员中吸毒成瘾者由于长期吸食毒品,呈现出疾病缠身、毒瘾难戒等生理和心理特征。涉毒社区服刑人员兼具罪犯和病人双重身份,面临再犯风险高、收监执行难、不被社会接纳等难题,传统矫正方法已无法有效应对,需要检视传统矫正模式,探查困境和原因,引入循证矫正的理念和方法。对涉毒社区服刑人员的矫正应立足于社会支持系统,基于犯因和病情,寻找各类矫正证据,科学地矫正和戒治,使其回归社会,从而实现社会防卫和社会治理的双重目标。
        
引文
[1]王利荣,揭萍.毒品消费与供给关系实证分析——以江西省毒情为样本[J].时代法学,2016,(1).
    [2]莫洪宪.毒品犯罪死刑制度的发展与国情[J].法治研究,2012,(4).
    [3]刘建宏.中国吸毒违法行为的预防及矫治[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25.
    [4]司法部社区矫正局.全国社区矫正发展情况与数据统计[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7.261.
    [5]商小平,陆铮宏.经济发达地区缓刑人员重新犯罪刍议[J].法治研究,2014,(11).
    [6]何荣功.十年来我国毒品滥用趋势与特点的实证分析——兼论我国毒品治理方向的调整[J].辽宁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
    [7]中国国家禁毒委员会.2016中国毒品形势报告[EB/OL].https://baike.baidu.com/item/2016%E5%B9%B4%E4%B8%AD%E5%9B%BD%E6%AF%92%E5%93%81%E5%BD%A2%E5%8A%BF%E6%8A%A5%E5%91%8A/22487425?fr=aladdin.
    [8]郑海,李国华.中观视野中重新犯罪的罪刑样态与耦合关系[J].法律科学,2017,(4).
    [9]张秀华.加快推进康复训练工作科学化专业化发展的实践与思考[G].戒毒康复训练工作科学化、专业化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2018,(4).
    [10]项昌林,董海波,曹攀伟,陈建群.涉毒社区服刑人员的社区矫正与实践[J].中国司法,2015,(12).
    [11]王利荣.行刑一体化视野下的矫正体制架构[J].当代法学,2017,(4).
    [12]张桂荣,司绍寒,陈静.美国循证矫正实践的概念与基本特征[J].犯罪与改造研究,2012,(6).
    [13]夏苏平.循证矫正中国化研究[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3.134.
    [14]张崇脉.当代美国循证矫正及其启示[J].中国刑事法杂志,2013,(6).
    (1)毒品犯罪包括走私、贩卖、制造、运输毒品,非法持有毒品,非法提供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等与毒品犯罪相关的犯罪。
    (1)《刑法修正案(八)》第38条规定,对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依法实行社区矫正;第76条规定,对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第85条规定,对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限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刑事诉讼法》第258条规定,对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假释或者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依法实行社区矫正。
    (1)详见李豪,蔡长春.戒毒教育矫治协同奋战成效显[N].法制日报,2016-08-10(01).
    (1)一是“犯罪情节较轻”的规定具有模糊性。犯罪情节较轻作为判断行为人没有再犯罪危险的依据,需要达到何种程度,刑法并没有具体规定,操作起来没有一定的规范制约,具有随意性。二是“悔罪表现”的规定具有不确定性。悔罪表现是行为人主观意识在客观上的反映。这种反映可能是真实的,也可能是虚假的,不容易判断。三是“没有再犯罪的危险”跟“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一样成为了法官在裁判中最难把握的条件。
    (1)2004年国家出台了“四免一关怀”制度。“四免”,指的是(1)对农村居民和城镇未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等保障制度的经济困难人员中的艾滋病病人免费提供抗病毒药;(2)在全国范围内为自愿接受艾滋病咨询检测的人员免费提供咨询和初筛检测;(3)为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妇提供免费母婴阻断药物及婴儿检测试剂;(4)对艾滋病病人的孤儿免收上学费用。“一关怀”,指的是将生活困难的艾滋病病人纳入政府救助范围,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必要的生活救济。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