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宋代奏事制度中的奏劄写作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On the Writing of Memorials to Throne and the Memorial System of the Song Dynasty
  • 作者:邬志伟
  • 英文作者:WU Zhi-wei;
  • 关键词:宋代 ; 奏劄 ; 文体 ; 上殿奏事 ; 轮对
  • 中文刊名:NJDX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Philosoph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 机构: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文学院;
  • 出版日期:2018-01-30
  • 出版单位: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 年:2018
  • 期:v.55;No.241
  • 语种:中文;
  • 页:NJDX201801013
  • 页数:15
  • CN:01
  • ISSN:32-1084/C
  • 分类号:133-145+161-162
摘要
劄子是宋代产生、兴盛并广泛使用的新文体,涉及三种文体类型:奏议、公移、书信。作为奏议文体的奏劄最初是面奏的辅助工具,宋初范质等宰臣在面奏皇帝时为避免疏失而使用。上殿奏事用劄子,在太祖朝出现,到真宗年间开始变成独立的奏议文书,其进呈方式、覆奏方式通过诏令一步步规范而形成定制。劄子最开始为两府、大两省等近臣高官使用,后来因为劄子上奏途径便捷,能直接在御前进呈,文体体式简洁,批复方式简单,使用官员级别高,更受皇帝重视,故宋代官员使用劄子奏事越来越多。由于奏劄常在御前展读,奏劄的写作讲究叙事、义理、文辞、文气等修辞技巧,大量宋人奏劄因其议题的经典性、写作风格的可借鉴性而成为经典奏议文,为奏劄这一新文体的最终确立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典作品。
        Appearing in the Song Dynasty and becoming widely used since then,zhazi, a new literary style,has three literary genres: the memorials to the throne, official documents and letters. As memorialsto the throne,zhaziwas originally an auxiliary means for reporting to the throne face to face. Fanzhiand other prime ministers used it to avoid lapses when they gave a statement to the throne face toface in the Rein of Taizu in the Song Dynasty. It became an independent document in the Rein ofZhenzong.zhazi' s layout, type of presentation, and pattern of approval gradually became morestandardized through the imperial edict.zhaziwas initially used by the high-ranked government offi-cials fromShangshusheng(the Department of State Affairs),Shumiyuan(Top Military),Zhongshusheng(Central Secretariat) andMenxiasheng(Ministry of Supervision).Thereafter, due to theadvantages of zhazi, say, being convenient, concise in writing, easier to get the official reply, uedby higher government officials,zhazibecame common among the government officials in the SongDynasty. Moreover, sincezhaziwas read to the throne, more attention was paid to its diction, narra-tion and argumentation. Due to the advantages above, a large number ofzhaziwere collected in theanthologies of the classics so that people of later generations may have chances to appreciate them.
引文
(1)关于奏劄的研究,周佳的《北宋上殿札子探研》(《史学月刊》2012年第4期)对上殿札子的呈递、覆奏、署名等问题做了较细致的探讨。此外,梅华的《古代政治文化与奏议文体变迁---以表、状、札子为例》(《南昌大学学报》2015年第3期)、李平的《宋代公文“札子”研究》(《兰台世界》2013年第36期)、毛天宇的《宋代劄子公文:内容与运作》(《兰台世界》2013年第23期)等论文也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1)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奏疏》,罗根泽校点,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第124页。
    (2)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公移》,第127页。
    (3)作为奏疏的“劄子”与“牓子”并非同一文体,这是一个复杂的考证问题,笔者将另撰文详述。
    (1)吴曾祺:《文体刍言》,见王水照编:《历代文话》,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6645页。
    (2)班固:《汉书》,颜师古注,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第1227-1228页。
    (3)班固:《汉书》,第1229页。
    (4)刘熙撰,毕沅疏证,王先谦补:《释名疏证补》,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第202页。
    (5)《春秋左传正义》,《十三经注疏》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9页。
    (6)脱脱等:《宋史》,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3783页。
    (7)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第124页。
    (8)刘熙撰,毕沅疏证,王先谦补:《释名疏证补》,第208页。
    (9)欧阳修:《欧阳修全集》,李逸安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1年,第1008页。
    (10)王兆芳:《文章释》,见王水照编:《历代文话》,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6301页。
    (1)赵翼:《陔余丛考》,北京:商务印书馆,1957年,第638页。
    (2)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第118页。
    (3)赵升:《朝野类要》,王瑞来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第86页。
    (4)宋敏求:《春明退朝录》,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第27页。
    (1)崇德殿即紫宸殿,宋代朝会的六座主要宫殿名称因火灾等各种原因屡有变更。
    (2)脱脱等:《宋史》,第2751页。
    (3)宋代常朝制度不同时期均有一定变化,这里限于篇幅只叙述简明大概的方式,具体详情参见朱瑞熙:《中国政治制度通史》(宋代卷)第三章第一节“皇帝坐殿视朝听政”,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99-112页。
    (4)脱脱等:《宋史》,第2755页。
    (5)脱脱等:《宋史》,第2754页。
    (6)朱瑞熙:《中国政治制度通史》(宋代卷),第104页。
    (7)周佳:《北宋上殿札子探研》,《史学月刊》2012年第4期。
    (1)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5780页。
    (2)潘汝士:《丁晋公谈录(外三种)》,北京:中华书局,2012年,第22页。
    (3)据周佳的研究,次对与转对在北宋初期有所区分,次对为月朔入阁参拜时所用,而转对则为五日内殿大起居所用,在神宗熙宁四年(1071)取消入阁仪式后,次对与转对两种奏对活动便逐渐合而为一。见周佳:《北宋中央日常政务运行研究》,北京:中华书局,2015年,第313页。
    (4)参见徐东升:《从转对、次对到轮对---宋代官员轮流奏对制度析论》,《厦门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
    (5)赵升:《朝野类要》,第22页。
    (1)陈世崇:《随隐漫录》,孔凡礼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10年,第3-4页。
    (2)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第1476页
    (3)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第2729页
    (4)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第1615页
    (1)“淳化元年十二月二十八日诏:中外所上书疏及面奏事,制可者,并须下中书、枢密院、三司,以其事申覆,然后颁行,著为定制。”见徐松:《宋会要辑稿》“仪制七之一九”,北京:中华书局,1957年,1959页。
    (2)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第1827页。
    (3)徐松:《宋会要辑稿》仪制六之六,北京:中华书局,1957年,第1936页。《续资治通鉴长编》卷82的记载是:“臣僚上殿劄子奏事进呈后,不得批送中书、枢密院、三司等处别取进止。”与《宋会要辑稿》的记载正好相反,据周佳《北宋上殿札子探研》一文考证,《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有误,以《宋会要辑稿》为是。见周佳:《北宋上殿札子探研》,《史学月刊》2012年第4期。
    (4)司马光:《书仪》,见《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42册,第461页。
    (5)叶梦得:《石林燕语》,宇文绍奕考异,侯忠义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第53页。
    (1)刘应李:《新编事文类聚翰墨全书》,见《续修四库全书》第1219册,第393页。
    (2)程颢、程颐:《二程集·河南程氏文集》卷六,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第537-538页。
    (3)叶梦得:《石林燕语》,第42页。
    (1)王霆震:《古文集成前集》,见《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1359册,第200页。
    (2)周必大:《文忠集》,见《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1148册,第534页。
    (3)周必大:《文忠集》,见《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1148册,第468页。
    (4)永2)等:《四库全书总目》,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1379页。
    (1)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钞》,见《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384册,第18页。
    (2)吕祖谦:《宋文鉴》,齐治平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第775页。
    (1)范仲淹:《范仲淹全集》,李勇先、王蓉贵点校,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205页。
    (2)欧阳修:《归田录》,李伟国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第29页。
    (3)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第2621页。
    (4)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第2621页。
    (5)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见朱熹撰,朱杰人、严佐之、刘永翔主编:《朱子全书》(第21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987-988页。
    (1)王化雨:《宋代皇帝与宰辅的政务信息处理过程---以章奏为例》,见邓小南、曹家齐、平田茂树主编:《文书·政令·信息沟通:以唐宋时期为主》,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310页。
    (2)脱脱等:《宋史》,第3782页。
    (3)赵冬梅:《试论通进视角中的唐宋阁门司》,收录于邓小南主编:《政绩考察与信息渠道---以宋代为重心》,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207页。
    (4)脱脱等:《宋史》,第3782页。
    (5)李全德:《文书运行体制中的宋代通进银台司》,收录于邓小南主编:《政绩考察与信息渠道---以宋代为重心》,第318页。
    (6)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第8755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