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代海派传媒机制与左翼文学生产——以良友图书印刷公司为中心的考察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Shanghai Media Mechanism and Left-wing Literary Production in the 1930s——An investigation centered on Liangyou Book Printing Company
  • 作者:余琼
  • 英文作者:Yu Qiong;Research Center of New China Literature,Nanjing University;
  • 关键词:左翼文学 ; 良友图书印刷公司 ; 郑伯奇 ; 海派
  • 英文关键词:left-wing literature;;Liangyou Company;;Zheng Boqi;;Shanghai style
  • 中文刊名:SDSS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 机构: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
  • 出版日期:2019-03-25
  • 出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年:2019
  • 期:v.64;No.283
  • 基金:作者参与的重庆市社科规划博士项目“1930年代中共白区工作经验与左翼文学运动关系研究”(2018BS36)的阶段性成果
  • 语种:中文;
  • 页:SDSS201902012
  • 页数:8
  • CN:02
  • ISSN:37-1066/C
  • 分类号:137-144
摘要
良友图书印刷公司是典型的海派传媒机构,有着独具特色的商业运营策略和世俗趣味的文化趋向。而在1930年代,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同时也成为左翼文学的宣传阵地。特别是"左联"成员郑伯奇加入良友后,该公司一度成为左翼作家实践"文艺大众化"的园地。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对左翼文学的接受,把握住了民国社会文学生态的文化资本规律,带有明显的商业意图;左翼作家利用良友图书印刷公司现代的传媒机制,扩大了左翼文学作为文化商品的生产线和消费场域,带有鲜明的政治意图。两者实现了"民国"文化场域中不同性质的主体的特殊合作关系。
        Liangyou Book Company was a typical Shanghaimedia organization with unique business operation strategies and secular-fun cultural trends. In the 1930 s, Liangyou Company also became a propaganda position for "Left-wing literature". In particular, Zheng Boqi, a member of the "Left League", joined Liangyou, making Liangyou Company a place for the Left-wing writers to practice the "popularity of literature and art". Liangyou Company accepted the Left-wing writers and grasped the cultural capital law of the social literary ecology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with obvious commercial intentions, while with clear political intentions, the Left-wing writers used the very modern media mechanism of Liangyou Company to expand the production line and consumption field of left-wing literature as cultural goods. The two realized the special cooper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ubjects with different natures in the cultural fields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引文
②谢力哲:《民国商业出版与左翼文学潮流的兴起——兼以1930年代良友图书印刷公司的转变为例》,《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6期。
    (1)王爱松:《京海派论争前后的文学空间》,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第157页。
    (2)马国亮:《街头之什》,《良友》1933年第75期。
    (3)赵家璧:《我编的第一部成套书——〈一角丛书〉》,《编辑忆旧》,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年,第38页。
    (4)赵家璧:《重见丁玲话当年——〈母亲〉出版的前前后后》,《编辑忆旧》,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年,第84页。
    (5)赵家璧:《追怀“良友”创办人伍联德先生》,上海鲁迅纪念馆编:《赵家璧文集》(第2卷),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8年,第26-27页。
    (6)赵家璧:《话说〈中国新文学大系〉》,《编辑忆旧》,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年,第173、192页。
    (7)赵家璧:《重见丁玲话当年——〈母亲〉出版的前前后后》,《编辑忆旧》,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年,第89-91页。
    (8)丁玲:《〈意外集〉·自序》,上海: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36年,第3-5页。
    (9)高信:《汪仑与“良友式”》,《书房写意》,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9年,第237-238页。
    (10)马宣伟:《刘湘两次解囊助中共》,徐福生主编:《无形战线》,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第80页。
    (11)高信:《汪仑与“良友式”》,《书房写意》,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9年,第238页。
    (12)上海鲁迅纪念馆编:《赵家璧文集》(第1卷),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8年,第157页。
    (13)《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转请国民政府明令公布祀孔办法函》(1934年6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文化),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530页。
    (14)赵家璧:《话说〈中国新文学大系〉》,《编辑忆旧》,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年,第171页。
    (15)《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新任务——一九三一年十一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执行委员会的决议》,《文学导报》1931年第1卷第8期。
    (16)郑伯奇:《左联回忆散记》,《新文学史料》1982年第1期。
    (17)《读者意见》,《新小说》1935年第1卷第4期。
    (18)《读者意见》,《新小说》1935年第1卷第5期。
    (19)《作者·读者·编者》,《新小说》1935年第1卷第4期。
    (20)《作者·读者·编者》,《新小说》1935年第1卷第2期。
    (21)《作者·读者·编者》,《新小说》1935年第1卷第3期。
    (22)《作者·读者·编者》,《新小说》1935年第1卷第4期。
    (23)赵家璧:《我编的第一部成套书——〈一角丛书〉》,《编辑忆旧》,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年,第26页。
    (24)包亚明主编:《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布尔迪厄访谈录》,包亚明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192、196页。
    (25)《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702页。
    (2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297页。
    (27)《鲁迅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568页。
    (28)[匈牙利]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关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研究》,杜章智、任立、燕宏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第249-252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