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君臣的文治实践:基于《论语治要》的文本考察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刘海天 ; 李萍
  • 关键词:《论语治要》 ; 贞观之治 ; 文治实践
  • 中文刊名:XHAI
  • 英文刊名:Academia Bimestrie
  • 机构:中山大学哲学系;中共深圳市委党校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暨哲学系;
  • 出版日期:2019-01-20
  • 出版单位:学海
  • 年:2019
  • 期:No.175
  •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与主流意识形态建构研究”(项目号:16JJD710016)的阶段性成果
  • 语种:中文;
  • 页:XHAI201901011
  • 页数:7
  • CN:01
  • ISSN:32-1308/C
  • 分类号:93-99
摘要
《论语治要》是著名佚存文献《群书治要》所收录六十五部典籍中的一部,成书于贞观初年,反映了贞观一朝崇尚文治的施政理念和重视"文儒"的用人特点。《论语治要》位列《群书治要》内"经部",反映了唐初大规模图书整理中确立的"四部分类法"的最新成果和文化价值定位,亦反映了贞观伊始唐太宗大兴儒学,释奠礼仪的变化,以及选用儒生充实文官系统的施政价值取向,这些都对后世释奠制度、科考制度等产生极其深远影响。《论语治要》中所提倡的文治思想,在实践上既表达了贞观君臣"君为治本""政者,正也"的施政逻辑,亦为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租庸调制等制度形式得以确立和实现奠定了基础。
        
引文
(1)(44)[北宋]欧阳修、宋祁撰:《新唐书》(以下简称《新唐书》)第12册,中华书局,1975年,第3869-3670页。
    (2)此辩论之确切时间,《旧唐书·魏征传》《新唐书·魏征传》均无明确记载。《贞观政要集校》作“贞观四年”,误。见其原文及注释一。([唐]吴兢撰,谢保成集校:《贞观政要集校》卷1《政体》,中华书局,2003年,第36-37页)以封德彝逝于贞观元年六月。(参见[北宋]司马光编著,[元]胡三省音注:《资治通鉴》第19册,中华书局,2013年,第6229页)据清王先恭先生及现代学者考证,宜作“武德九年冬十月前后”。(参见赵克尧、许道勋《唐太宗传》,人民出版社,2015年,第100页注三)
    (3)[唐]吴兢撰,谢保成集校:《贞观政要集校》(以下简称《政要集校》)卷6《杜谗佞》,中华书局,2003年,第346页。
    (4)[清]董诰等撰:《钦定全唐文》卷9《答魏征上群书理要手诏》,第3页。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扬州局刻本。按,此本系非现代出版物。
    (5)[北宋]王溥撰:《唐会要》(以下简称《唐会要》)卷35《经籍》,第15页。按,此书系清武英殿聚珍版,于光绪甲申年由江苏书局雕版印刷,非正式出版物。
    (6)《唐会要》卷64《史馆下》,第14页。
    (7)[后晋]刘昫等撰:《旧唐书》(以下简称《旧唐书》)第8册,中华书局,1975年,第2548页。
    (8)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至1967年,相继于敦煌莫高窟、新疆吐鲁番出土唐钞本《论语》郑氏注六种,皆国内罕见资料。参见郑若静《论语郑氏注辑述·自序》,(台北)学海出版社,1981年。
    (9)(14)《旧唐书》第15册,第4941、4996页。
    (10)《新唐书》第13册,第3977页。
    (11)《政要集校》卷7《崇儒学》,第375页。
    (12)[北宋]司马光编著,[元]胡三省音注:《资治通鉴》(以下简称《资治通鉴》)第19册,中华书局,2013年,第6217-6218页。
    (13)见“贞观之前,从朕经营天下,玄龄之功也。贞观以来,绳愆纠缪,魏征之功也。”参见《资治通鉴》第19册,第6333页;又“成我今日功业,为天下所称者,惟魏征而已。古之名臣,何以加也。”参见《政要集校》卷2《任贤》,第63页。
    (15)张衍田:《四部文献学术源流述略(二)》,《中国典籍与文化》1994年第2期。
    (16)“欧阳修曰:历代盛衰,文章与时高下,然其变态百出,不可穷极,何其多也。自汉以来,史官列其名氏篇第,以为六艺、七略,至唐始分为四类,曰经、史、子、集,以甲、乙、丙、丁为次,谓之四库书,亦曰四部书”,此宜属略说。参见《资治通鉴》第19册,第6217页。本文参考后世现代学者之考证说法。参见张衍田《四部文献学术源流述略(一)》,《中国典籍与文化》1994年第1期。
    (17)王国维:《观堂集林“汉魏博士考”》第4页下栏-第5页;转引自郑若静《论语郑注辑述》,(台北)学海出版社,1981年,第2页。
    (18)张衍田:《四部文献学术源流述略(二)》,《中国典籍与文化》1994年第2期。
    (19)[东汉]班固撰,[唐]颜师古注:《汉书》(以下简称《汉书》)第1册,中华书局,1962年,第212页。
    (20)《汉书》第8册,第2525页。
    (21)《唐会要》卷35《褒崇先圣》第4页。
    (22)《政要集校》卷7《崇儒学》,第376页。
    (23)《唐会要》卷35《褒崇先圣》第4-5页。
    (24)葛兆光:《中国思想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460页。
    (25)《旧唐书》第15册,第4941页。
    (26)《资治通鉴》第19册,第6237页。
    (27)《政要集校》卷7《崇儒学》,第377页。
    (28)傅乐成:《中国通史》(以下简称《中国通史》),中信出版社,2014年,第432-433页。
    (29)《政要集校》卷7《崇儒学》,第384页。
    (30)《政要集校》卷1《政体》,第36页。
    (31)《政要集校》卷6《杜谗佞》,第340页。
    (32)《政要集校》卷3《论择官》,第155页。
    (33)《政要集校》卷6《论奢纵》,第354页。.
    (34)《政要集校》卷6《论谦让》,第324页。
    (35)《政要集校》卷6《论悔过》,第352页。
    (36)《政要集校》卷9《议征伐》,第484页。
    (37)郑若静:《论语郑注辑述》(以下简称《郑注辑述》),(台北)学海出版社,1981年,第2-3、20页。
    (38)[唐]魏徵,令狐德棻撰:《隋书》第4册,中华书局,1973年,第939页。
    (39)《郑注辑述》,第29页,第28页。
    (40)参见王国维《咏史诗》(载《观堂集林》卷二十四),转引自《中国通史》,第343页。
    (41)《政要集校》卷6《慎所好》,第330页。
    (42)《新唐書》第12册,第3869-3870页。
    (43)《政要集校》卷1《政体》,第36-37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