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鲁番壁画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格伦威德尔笔记小桃儿沟石窟图考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The Pictures of Sudhana Visiting 53 Spiritual Guides in the Xiao-taoergou Grottoes
  • 作者:任平山
  • 英文作者:Ren Pingshan;
  • 关键词:格伦威德尔 ; 吐鲁番 ; 小桃儿沟石窟 ; 善财童子 ; 畏兀儿
  • 英文关键词:A·Grünwedel;;Turpan;;Xiao-taoergou Grottoes;;Sudhanakumara;;Uighur
  • 中文刊名:XYYJ
  • 英文刊名:The Western Regions Studies
  • 机构:西南交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
  • 出版日期:2018-01-15
  • 出版单位:西域研究
  • 年:2018
  • 期:No.109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丝绸之路北道佛教艺术研究”(项目编号:15EF177)的阶段性成果
  • 语种:中文;
  • 页:XYYJ201801009
  • 页数:19
  • CN:01
  • ISSN:65-1121/C
  • 分类号:86-103+153
摘要
格伦威德尔分别于1903年和1906年两度考察吐鲁番北郊的小桃儿沟石窟遗址。他在考古报告中详细记录了遗址第4窟(现编小桃儿沟第5窟)壁画,推测其左右侧壁数量众多的壁画构建了一个圣徒皈依的主题。现对照《华严经·入法界品》及汉地相关图像遗存,石窟主题可确定为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壁画当属13世纪,为研究蒙元时期新疆畏兀儿佛教之珍贵材料。
        In 1903 and 1906,A·Grünwedel investigated the Buddhist ruins located in the north of Turpan. In his archaeological report,he described the wall-paintings in the Grotto No 4,and believed that most of these wall-paintings narrated a special story that someone converted to Buddhism. Comparing the paintings with the Avatamsaka Sutra and other similar wall-paintings in China,the theme of this grottoe could be confirmed as the Pilgrimage of Sudhanakumara. These wall-paintings should be painted in the13 th century.
引文
(2)[德]阿尔伯特·格伦威德尔著;管平译:《高昌故城及其周边地区的考古工作报告(1902~1903)》,文物出版社,2015年,第164、169页。
    (3)吐鲁番地区文物局,吐鲁番学研究院:《小桃儿沟石窟调查简报》,《吐鲁番学研究》2012年第1期,第20~22页。
    (1)[德]A.格伦威德尔著;赵崇民,巫新华译:《新疆古佛寺1905~1907年考察成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385页。
    (1)中国佛教协会编:《中国佛教·第三辑》,东方出版中心,1996年,第4页。
    (2)吕澂:《中国佛学源流略讲》,中华书局,1998年,第364页。
    (3)[日]镰田茂雄著;慈怡译:《华严经讲话》,东方出版社,2016年,第275页。
    (4)殷博:《莫高窟第85窟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初探》,《敦煌研究》2014年第2期,第25~33页。
    (5)黎方银:《大足北山多宝塔内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石刻图像》,《敦煌研究》1996年第3期,第51~63页。
    (6)张雪芬:《安岳卧佛院北岩宋代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浮雕图像辨识》,四川大学博物馆编:《南方民族考古(第十辑)》,科学出版社,2015年,第153~191页。秦臻,张雪芬,雷玉华:《安岳卧佛院考古调查与研究》,科学出版社,2014年,第134~138页。
    (1)曹巍:《山西大同上华严寺壁画研究》,中央美术学院博士论文,中央美术学院,2013年,第60~63页。
    (2)李静杰,谷东方,范丽媛:《明代佛寺壁画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图像考察---以成都与张家口的实例为中心》,故宫博物院编:《故宫学刊·第十辑》,故宫出版社,2012年,第238~292页。
    (3)廖旸:《瞿昙寺瞿昙殿图像程序溯源》,《故宫博物院院刊》2012年第6期,第97~99页。董华锋:《瞿昙寺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壁画及汉藏文化交流相关问题补论》,《藏学学刊》2015年第2期,第74~78页。
    (4)罗凌:《佛国禅师文殊指南图赞作者考略》,《图书与情报》2005年第3期,第89页。丛书佛教文献类编编委会编:《丛书佛教文献类编·六》,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年,第587~616页。
    (5)罗凌:《无尽居士张商英研究》,四川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年,第75页。弘学注释:《华严经·入法界品注释》,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08年,第3页。
    (1)马炜,蒙中编著:《西域绘画·3(菩萨)·敦煌藏经洞流失海外的绘画珍品》,重庆出版社,2010年,第20页。
    (1)《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图赞·百城烟水》,香港精诚印务,1987年,第11页。翁连溪,李洪波主编:《中国佛教版画全集·第2卷》,北京中国书店,2014年,第61页。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学研究院,武汉大学中国三至九世纪研究所编著:《吐鲁番柏孜克里克石窟出土汉文佛教典籍·上》,文物出版社,2007年,第61~63页。
    (1)耿世民:《回鹘文〈八十华严〉残经研究》,《民族语文》1986年3期,第59~60页。张铁山,皮特·茨默:《两页回鹘文〈华严经·光明觉品〉写本残卷研究》,《民族语文》2012年第4期,第73页。杨富学,阿依达尔·米尔卡马力:《回鹘文〈华严经·十无尽藏品〉写本残卷研究》,《敦煌研究》2007年第2期,第74~75页。
    (2)阿依达尔·米尔卡马力:《安藏与回鹘文〈华严经〉》,《西域研究》2013年第3期,第74~86页。
    (3)国立历史博物馆编译小组:《丝路上消失的王国--西夏黑水城的佛教艺术》,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1996年,第121页。
    (1)陈玉珍,陈爱峰:《大桃儿沟第9窟八十四大成就者图像考释》,《敦煌研究》2014年第6期,第36~47页。陈爱峰:《大桃儿沟石窟第10窟观无量寿经变考释》,《敦煌吐鲁番研究》第十五卷,2015年,第201~215页。陈爱峰,吾买尔·卡德尔:《高昌故城东南佛寺与藏传佛教》,《中国藏学》2013年第4期,第92页。
    (2)梁尉英:《元代早期显密融汇的艺术---莫高窟第四六四诸窟的内容和艺术特色》,梁尉英编著:《莫高窟第四六四、三、九五、一四九窟(元)》,江苏美术出版社,1997年,第11页。
    (1)梁尉英:《莫高窟第464窟善财五十三参变》,《敦煌研究》1996年第3期,第43~50页。
    (1)沈雁:《回鹘服饰文化研究》,东华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年,第116、136、144、146页。
    (2)沈雁主编:《中国北方古代少数民族服饰研究·2·回鹘卷》,东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71页。
    (3)[意]柏朗嘉宾,[法]鲁布鲁克著;耿昇,何高济译:《柏朗嘉宾蒙古行纪·鲁布鲁克东行记》,中华书局,2002年,第30页。
    (4)王红梅:《元代蒙古王室与畏兀儿亦都护家族联姻考》,《兰州学刊》2009年第6期,第11页。
    (5)中国新疆壁画艺术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新疆壁画艺术·第六卷·柏孜克里克石窟》,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2009年,第298页。
    (1)勒柯克给出转写后回鹘文题记是“……tangri(m)ol”。Tangri即“天”“天授”之意。用在人物称谓前指代天授权力的最高统治者。勒柯克的翻译结合了回鹘文题记和壁画内容,无论是否精准,题记表明了石窟供养人与畏兀儿统治者的关联。[德]阿尔伯特·冯·勒柯克,恩斯特·瓦尔德施密特著;管平,巫新华译:《新疆佛教艺术·下》,新疆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373、412、413页。
    (2)[德]阿尔伯特·冯·勒柯克,恩斯特·瓦尔德施密特著;管平,巫新华译:《新疆佛教艺术·上》,第230页。
    (3)Yuka Kadoi,ISLAMIC CHINOISERIE:THE ART OF MONGOL IRAN,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2011,P.186.
    (4)[明]王圻著:《三才图会·衣服一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1502页。
    (5)曹喆主编:《中国北方古代少数民族服饰研究·6·元蒙卷》,东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158页。陆锡兴:《明梁庄王墓帽顶之研究---兼论元明时代大帽和帽顶》,《南方文物》2012年第4期,第96~100页。
    (1)[意]柏朗嘉宾,[法]鲁布鲁克著;耿昇,何高济译:《柏朗嘉宾蒙古行纪·鲁布鲁克东行记》,第250~251页。
    (2)贾应逸编著:《丝绸之路流散国宝---吐鲁番壁画》,山东美术出版社,2013年,第72、221页。
    (3)中国壁画全集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敦煌壁画全集·10·敦煌西夏、元》,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6年,第176、177图。
    (1)刘迎胜:《元朝与察合台汗国的关系》,《元史论丛·第3辑》;罗贤佑:《元代畏兀儿亦都护谱系及其地位变迁》,《民族研究》1997年第2期,第75页。
    (2)贾丛江:《关于元朝经营西域的几个问题》,《西域研究》1998年第4期,第10页。
    (3)[伊朗]志费尼著;何高济译:《世界征服者史·上》,商务印书馆,2009年,第47页。
    (4)[日]安部健夫著;宋肃瀛,刘美崧译:《西回鹘国史的研究》,新疆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49页。
    (5)阿依达尔·米尔卡马力:《安藏与回鹘文〈华严经〉》,《西域研究》2013年第3期,第74~86页。
    (6)王红梅:《元代畏兀儿翻译家安藏考》,《敦煌学辑刊》2008年第4期,第75~83页。
    (1)[日]中村淳:《蒙古时代“道佛争论”的真像---忽必烈统治中国之道》,《蒙古学信息》1996年第2期,第1~5页。
    (2)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实验室:《新疆吐鲁番和南疆地区部分石窟年代测定报告》,《考古》1991年第11期,第1041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