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许逊信仰看道教与民间信仰的复杂性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On the Complexity of Taoism and Folk Belief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Xuxun Belief
  • 作者:孔令宏 ; 韩松涛
  • 英文作者:Kong Linghong;Han Songtao;Taoism Study Center, Zhejiang University;
  • 关键词:许逊信仰 ; 巫术 ; 道教 ; 闾山教 ; 梅山教 ; 江右商帮 ; 万寿宫
  • 英文关键词:Xuxu belief;;Witchcraft;;Taoism;;Lvshan belief;;Meishan belief;;Jiangyou business Gang;;Wanshou palace
  • 中文刊名:DFHY
  • 英文刊名:Local Culture Research
  • 机构:浙江大学道教文化研究中心;
  • 出版日期:2019-04-15
  • 出版单位:地方文化研究
  • 年:2019
  • 期:No.38
  • 语种:中文;
  • 页:DFHY201902006
  • 页数:12
  • CN:02
  • ISSN:36-1322/C
  • 分类号:37-47+71
摘要
许逊信仰本为家族孝道与巫术信仰的杂交,后来分两个方向发展,其一是往上攀附道教成为孝道派,与道教的天师道、上清派、灵宝派甚至摩尼教等都发生了多方面的联系,在宋和元时期发展成为净明道,到明清时期又攀附道教中的全真道。其二是在继续保持巫术色彩,在唐代发展为闾山教而广为传播,有多个支派。其中传播到湖南梅山地区的部分,与当地法派相融合而衍变为梅山教,梅山教进而在各地传播而发生种种歧变。其三是在这二者的影响下,伴随着江右商帮在全国乃至海外的扩散,以万寿宫作为地方商会聚会之所,作为赣商相互联络的精神力量而存在。上述三个层面,展现了巫术、民间信仰与道教在历史、地域等方面,在术士、道士、官员、士大夫、乡绅、商人等社会阶层影响下发生变化的复杂性。
        Xu Xun's belief was originally a hybrid of family filial piety and witchcraft belief. Later, it developed in two directions. First, it climbed up to Taoism and became a filial piety school. It had many connections with Taoism's Tianshi, Shangqing, Lingbao Sect and even Manichaeism. It developed into Jingming Sect in Song and Yuan Dynasties,and then climbed to Quanzhen sect 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he second is to continue to maintain the color of witchcraft, in the Tang Dynasty, it develops into Lvshan belief and widely spread, there are many tribes. Some of them spread to the Meishan area of Hunan Province, merged with the local legal school and evolved into Meishan belief, which then spread in various places and made various changes. Thirdly,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se two factors, along with the spread of Jiangyou Business Gang in the whole country and even overseas, the Wanshou Palace is used as the meeting place of local chambers of Commerce and the spiritual strength of the contacts between Jiangxi businessmen. The above three levels show the complexity of the changes of witchcraft, folk beliefs and Taoism in history, region and other aspect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magicians, Taoists, officials, scholar-bureaucrats, squires, businessmen and other social strata.
引文
(1)《十二真君传》为唐胡惠超所撰《晋洪州西山十二真君内传》的简称(亦简称为《西山十二真君传》)。
    (2)(宋)李昉:《太平广记》卷14《许真君》,北京:中华书局,1961年版,第1册,第98-100页。
    (3)(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8年版,第156页。另见:《太平御览》卷577。
    (4)(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8年版,第155页。另见《艺文类聚》卷6。
    (1)《太平寰宇记》卷一百七,台北:文海出版社,第2册,第57页。
    (2)《晋书》卷95,成都: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8册,第2482-2483页。
    (3)参见:郭武:《关于净明道研究的回顾及展望》,载郭武:《〈净明忠孝全书〉研究:以宋、元社会为背景的考察》,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4)王卡:《隋唐教道派宗源》,《道教经史论丛》(王卡论文自选集),成都:巴蜀书社2007年版。
    (5)李显光:《许逊信仰小考》,《宗教学研究》,1999年第3期。
    (6)《道藏》,第5册,第219-220页。
    (7)陈垣编:《道家金石略》,北京:文物出版社,1988年版,第424页。
    (1)《太平广记》卷15《兰公》,北京:中华书局,1961年版,第1册,第106-107页。
    (2)《道藏》,第18册,第191-192页。
    (1)《道藏》,第4册,第756页。
    (2)张泽洪:《净明道与正一道》,《江西社会科学》2001年第12期。
    (3)郭武:《净明道与传统道派关系考述》,《云南社会科学》2005年第3期。
    (4)卿希泰、詹石窗:《许逊与净明道之改革》,《中国文化与中国哲学》,北京:三联书店,1988年版,第352-375页。
    (5)柳存仁:《许逊与兰公》,《世界宗教研究》1985年第3期。
    (6)《孝道吴许二真君传》,《道藏》,第6册,第842-843页。
    (1)朱越利:《净明道与摩尼教》,载刘东主编,《中国学术》第14辑,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版。
    (2)郭武:《胡慧超与唐代“孝道”》,《宗教学研究》2004年第1期。
    (3)(宋)李昉:《太平广记》卷232,北京:中华书局,1961年版,第5册,第1780页。另见《玉堂闲话》。
    (4)《仙苑编珠》卷下,《道藏》,第11册,第43页。
    (5)《逍遥山万寿宫志》卷13《人物志》,《藏外道书》,第20册,第820页。
    (6)《逍遥山万寿宫志》卷17《先师华阳张真人传》,《藏外道书》,第20册,第888页。
    (7)《逍遥山万寿宫志》卷13,《藏外道书》,第20册,第821页。
    (8)《逍遥山万寿宫志》卷16,《藏外道书》,第20册,第866页。
    (1)黎元宽:《青云谱志略序》。
    (2)民国《青云谱志·殿宇》。
    (3)《净明宗教录》卷10《祭炼启师威仪玄科》。
    (4)《净明宗教录》卷5《净明三真科戒威仪·朝真礼圣祈禳威仪第一》。
    (5)《逍遥山万寿宫志》卷2《国典》,《藏外道书》,第20册,第686页。
    (6)《逍遥山万寿宫志》卷16《艺文》,《藏外道书》,第20册,第872页。
    (7)《逍遥山万寿宫志》卷二《国典》,《藏外道书》,第20册,第690页。
    (8)刘一浔:《重建逍遥山玉隆万寿宫》,《藏外道书》,第20册,第680页。
    (1)章文焕:《万寿宫》,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年版,第109页。另据清光绪《江西通志》卷121至125《寺观》中录有道教宫观350余所。
    (2)章文焕:《万寿宫》,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年版,第380-406页。另,据李平亮统计,明清时期所建为343座(转引自陈立立等著,《万寿宫民俗》,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05-208页。)
    (3)道光二十一年《创建预章会馆始末碑》,上海博物馆图书资料室编:《上海碑刻资料选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4)章文焕:《万寿宫》,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年版,第407-439页。
    (5)李平亮:《论明清西山万寿宫与地方利益集团》,《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万寿宫文化研究专辑》,2002年12月。
    (6)章文焕:《万寿宫》,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年版,第119-122页。
    (7)《逍遥山万寿宫志》卷11,《藏外道书》,第20册,第799页。
    (1)《逍遥山万寿宫志》卷11《祀典》,《藏外道书》,第20册,第799-800页。
    (2)《苌楚斋随笔续笔三笔四笔五笔》,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317页。
    (3)[法]Kristofer M. Schipper:Taoist Ritual and Local Cults of the T'ang Dynasty, in M.Strickmann, ed. Tantric and TaoistStudies in Honour of R.A.Stein(vol.3).Brussels:Institut Belge des Hautes Etudes Chinoises, P812-834.
    (4)[加]Kenneth Dean. Taoist Ritual and Popular Cults of Southeast China. 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3.
    (5)《道藏》第33册第113-114页。
    (1)(清)乾隆三年《龙岩州志》卷11《人物志·下》。龙岩市地方志编辑委员会整理,福州:福建省地图出版社,1987年7月版,第288页。
    (2)(清)董钟骥、陈天枢纂,《宁洋县志》下册,卷12《杂事志》,1935年据同治十三年版翻印,第2页。
    (3)徐宏图校注:《绍兴孟姜女》,台北:施合郑民俗文化基金会2000年6月版,第230页。
    (4)叶明生:《共生文化圈之巫道文化形态探讨——福建闾山教与湖南梅山教之比较》,《宗教学研究》2005年第4期。
    (5)(明)吴根子集、叶明生校注,《海游记》,台北:施合郑民俗文化基金会2000年6月版,第216页。
    (6)《蜀中广记》卷九第十一,转引自詹石窗:《南宋金元的道教》,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32页。
    (7)赵道一编修:《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26(淡六),上海:文物出版社,1988年涵芬楼影印本,第5册第248页。
    (8)(明)冯梦龙编,《三教拈偶·许真君旌阳宫斩蛟记》,魏同贤主编,《冯梦龙全集·三教拈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484页。
    (9)广济坛陈春来手抄本《大香一宗》,第20页。
    (1)龙岩市东肖镇广济坛陈东林手抄本《幡科全部》卷四《小拷》,第30页。
    (2)《叠山集》卷3,《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84册第879页。
    (3)叶明生:《道教闾山派之研究》,载:詹石窗主编,《道韵》第9辑,台北:中华大道出版社,2001年版,第149-172页。
    (4)龚映华:《走近徐盛久——赣州唯一获批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载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5044098/,2009年1月3日。
    (5)周建刚:《宋代新符箓道教对梅山教之影响》,《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01-16。
    (1)李怀荪:《梅山神张五郎探略》,《民族论坛》1997年第4期,第50-54页。
    (2)张式弘:《张五郎传说述评》,《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第35-38页。
    (3)叶明生:《道教阎山派与闽越神仙信仰考》。
    (4)胡起望:《论瑶传道教》,《云南社会科学》1994年第1期第61-69页。
    (5)徐祖祥:《论闾山教对过山瑶道教的影响》,《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8期。
    (6)许蔚:《断裂与建构:净明道的历史与文献》,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4年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