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道德转向个体道德的主体性张扬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葛红梅
  • 关键词:社会道德 ; 个体道德 ; 个体主体性
  • 中文刊名:ZXZZ
  • 英文刊名:Teaching Reference of Middle School Politics
  • 机构: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出版日期:2019-02-28
  • 出版单位: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 年:2019
  • 期:No.720
  • 语种:中文;
  • 页:ZXZZ201906024
  • 页数:2
  • CN:06
  • ISSN:61-1030/G4
  • 分类号:69-70
摘要
个体道德与社会道德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只有将社会道德转化为个体的道德意识、道德情感、道德信仰,才能更好地实现公民道德建设目标。社会道德转向个体道德,个体主体性发挥着中介和桥梁作用。只有充分发挥个体道德主体性,激发个体道德需要,培养个体道德能力,才能有效促进社会道德内化。为此,应当高度重视个体道德主体性培养,在培养个体道德需要、提升个体道德能力过程中,促进社会道德转向个体道德。
        
引文
[1]黄向阳.德育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易小明,赵静波.道德内化中的主体张扬[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
    [3]刘鹏.社会道德向个体道德的转化——兼论道德内化与个体道德生成的主体性[J].学习与实践,2012(05).
    [4]蒋旭明,马玉女.人的主体性在道德内化中的作用[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