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方言中的■音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The ■ in Chinese Dialects
  • 作者:周杨 ; 王琪
  • 英文作者:ZHOU Yang1,WANG Qi2(1.Zhonghua Book Company,Beijing 100073,China;2.China National Committee for Terms in Sciences and Technologies,Beijing 100717,China)
  • 关键词:■音 ; 语音性质 ; 分布 ; 类型 ; 音走廊
  • 英文关键词:■;phonetic character;distribution;type;■-region
  • 中文刊名:NBDS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Ningbo University(Liberal Arts Edition)
  • 机构:中华书局;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
  • 出版日期:2013-03-10
  • 出版单位: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 年:2013
  • 期:v.26;No.106
  • 语种:中文;
  • 页:NBDS201302008
  • 页数:5
  • CN:02
  • ISSN:33-1133/C
  • 分类号:52-56
摘要
■音在汉语方言中分布广泛,自西向东形成一条"■音走廊"。汉语方言的音从音系结构上可分为■音位型和音素型,从分布区域可分为核心区和非核心区。■音标应被纳入到国际音标表内,其发音方法和语音性质须得到准确定位。
        ■ is widely distributed in Chinese dialects.There is a ■-region from the west to east of China.The ■-region can be divided into phonological type and phonemic type or core group and non-core group.The alphabet should be accepted into the IPA.The phonetic character of ■ should be ascertained.
引文
[1]高本汉.中国音韵学研究[M].上海:商务印书馆,1940.
    [2]李蓝.“中国通用音标符号集”及若干问题的说明[J].方言,2006,3:193-206.
    [3]罗常培,王均.普通语音学纲要:修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77-79.
    [4]孙宜志.安徽宿松方言同音字汇[J].方言,2002,4:369.
    [5]钱乃荣.当代吴语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12.
    [6]CATFORD J C.A practical introduction to phonetics(SecondEdi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1:88.
    [7]LEE W S,ZEE E.Standard chinese(Beijing)[J].Journal of theInternational Phonetic Association,2003,33(1):109-111.
    [8]朱晓农.近音——附论普通话日母[J].方言,2007,1:2-9.
    [9]周杨.黄孝片方言韵系的历史层次及来源[J].语言研究,2007,4:97-99.
    [10]赵元任.湖北方言调查报告[M].上海:商务印书馆,1948:1568-1569.
    [11]邢向东,郭沈青.晋陕宁三省区中原官话的内外差异与分区[J].方言,2005,4:364-371.
    [12]周政.陕西安康方言的混合特征[J].方言,2007,3:265-272.
    [13]张维佳.演化与竞争:关中方言音韵结构的变迁[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5:314-315.
    [14]郑张尚芳.皖南方言的分区(稿)[J].方言,1986,1:8-18.
    [15]葛剑雄.中国移民史:第六卷[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275-281.
    [16]郭丽.也谈黄孝片方言园唇舌尖化现象的来源[J].语言研究,2009,4:54-57.
    [17]张光宇.东南方言关系综论[J].方言,1999,1:33-44.
    ①舌叶下(sublamino)也有学者认为是舌尖(apical)或舌尖下(sub-apical),这里我们使用“舌叶下”的概念(见Catford.APractical Introduction to Phonetics(Second Edition).Oxford:OxfordUniversity Press.2001:79)。
    ②《语音学和音系学词典》(语文出版社,2000年版)将prepalatal翻译成“腭前”,容易引起误解,我们译成“硬腭前”。
    ③此处上标应为国际音标表(2005年版)附加符号中的Rhoticity(r音色)符号,因找不到该符号,暂用代替,下同。
    ④黄孝片方言的材料均经过作者的调查、核对,并录制了语音音档。同时参考了詹伯慧《浠水方言纪要》,日本龙溪书舍,1981年;陈淑梅《湖北英山方言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刘时叶、刘兴策《普通话基础方言基本词汇集.红安音系》,语文出版社,1996年;汪化云《鄂东方言研究》,巴蜀书社,2004年等论著。
    ⑤黄孝片周边方言的材料主要来自:龚佩琏《新县方言的语音系统及其与普通话的对应规律》,《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第2期;储诚志《安徽岳西方言的同音字汇》,《方言》1987年第4期;黄群建《鄂东南方言音汇》,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孙宜志《安徽江淮官话语音研究》,黄山书社,2006年等论著。
    ⑥宁甘陕豫地区的材料主要来自:高本汉《中国音韵学研究》,商务印书馆,1940年;白涤洲《关中方音调查报告》,中国科学院,1954年;张盛裕、张成材《陕甘宁青四省区汉语方言的分区(稿)》,《方言》1986年第2期;曹志耘《普通话基础方言基本词汇集.敦煌音系》,语文出版社,1996年等论著。
    ⑦吴语的材料主要来自:赵元任《现代吴语的研究》,国立清华大学研究院,1928年;江苏省和上海市方言调查指导组《江苏省和上海市方言概况》,江苏人民出版社,1960年;钱乃荣《当代吴语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年;蒋冰冰《吴语宣州片方言音韵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等。
    ⑧该地区材料主要引自:杨时逢《湖南方言调查报告》,中研院史语所,1974年;徐通锵《音系的结构格局和内部拟测法(上)——汉语的介音对声母系统的演变的影响》,《语文研究》1994年第3期;魏刚强《萍乡方言词典》,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年。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