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从“受众”到“后受众”:媒介演进与受众变迁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刘燕南
  • 关键词:受众 ; 后受众 ; 媒介演进 ; 分发机制 ; 受众生态
  • 中文刊名:XWXZ
  • 英文刊名:News and Writing
  • 机构: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受众研究中心;
  • 出版日期:2019-03-05
  • 出版单位:新闻与写作
  • 年:2019
  • 期:No.417
  • 基金:中国传媒大学“双一流”学科建设项目“融媒体前沿创新研究”的成果之一,项目编号YLTS180505
  • 语种:中文;
  • 页:XWXZ201903005
  • 页数:7
  • CN:03
  • ISSN:11-1109/G2
  • 分类号:7-13
摘要
受众形态,受众与媒介之间的关系互动,是表征受众生态的两大指标。媒介作为技术社会系统的观点,帮助我们在思考受众生态问题时,从历史与现实、社会与媒介等维度出发,在互联网大背景下,聚焦"媒介—受众"框架,重新认识受众,对媒介与受众的关系进行再探讨。本文从受众生态视角出发,以社会与媒介、历史与现实为坐标,对受众及其概念演变进行了梳理,考察媒介与受众之间的互动关系,探讨受众、用户和后受众的内涵与特征,并对媒介发展中新出现的圈层受众、闭环受众、屏端受众等受众现象进行了分析。
        
引文
(1)克里斯蒂安·福克斯著、赵文丹译:《社交媒体批判导言》第38页,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8年5月第一版。
    (2)保罗·莱文森著、何道宽译:《软利器:信息革命的自然历史与未来》第3页,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3月第一版。
    (3)丹尼斯·麦奎尔著、刘燕南等译:《受众分析》第3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3月第一版。
    (4)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172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
    (5)谭天:《媒介平台论》,第5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7月第一版。
    (6)Harris,Dan.Watching the Internet.The New Media Book,London:British Film Institute,2002;Bruns,Axel.Blogs,Wikipedia,Second Life,and Beyond:From Production to Produsage.New York:Peter Lang,2008.转引自张雪静:《媒介融合视域下跨屏受众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第30页,中国传媒大学2018博士论文。
    (7)丹尼斯·麦奎尔著、刘燕南等译:《受众分析》第176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3月第一版。
    (8)克里斯蒂安·福克斯著、赵文丹译:《社交媒体批判导言》第6页,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8年5月第一版。
    (9)克里斯蒂安·福克斯著、赵文丹译:《社交媒体批判导言》第36页,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8年5月第一版。
    (10).(20)俊世太保“微信日活用户超9亿,QQ日活仅5亿,为什么微信功能还没QQ强大?”2018年2月8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91817492802226585&wfr=spider&for=pc
    (11)张维宁、李梦军:《“今日头条:继BAT之后的‘超级玩家’”》,《清华管理评论》2017第6期。
    (12)Philip m.Napoli,Audience evolution,p9,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2011.受众信息机制(audience information system),是指媒体业和广告商使用的一系列数据收集和反馈手段,这一机制,不仅用来测量受众对媒体内容的接触时长,还用来预测受众的内容偏好和消费规律,并且向特定的受众人群定向提供内容,收集受众对内容做出的行为反馈。与詹姆斯·韦伯斯特在《注意力市场》一书中提到的“用户信息机制”类似,两者的共同点是,同时提供受众/用户媒介效果信息和受众/用户上网服务。
    (13)市场信息机制,是指为媒介市场各方提供市场信息,视听率测量是其中最典型代表。詹姆斯·韦伯斯特著、郭石磊译:《注意力市场》第40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1月。
    (14)刘燕南:《数字时代的受众分析》,《国际新闻界》2017年第3期。
    (15)[美]凯文·凯利著,周峰、董理、金阳译:《必然》第93页,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年1月第一版。
    (16)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8年8月20日。http://www.cac.gov.cn/2018-08/20/c_1123296882.htm。
    (17)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2018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18年11月29日。http://ent.ifeng.com/a/20181129/43142743_0.shtml。
    (18)高瓴资本《中国互联网趋势报告》,2018年5月31日。http://www.199it.com/archives/731255.html。
    (19)徐立军主编:《中国电视收视年鉴2018》第19页,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8年6月第1版。
    (21)刘燕南、张雪静:《跨屏受众收视行为测量:现状、问题及探讨》,《现代传播》2016年第8期。
    (22)张雪静、刘燕南:《媒介使用:跨屏、移动和参与》,《新闻与写作》2018年第7期。
    (23)梁梦婷:《抖音日活突破2.5亿月活突破5亿》,2019年1月15日。http://www.pcpop.com/article/5146123.shtml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