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视阈下河南省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生态适应性研究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谢青玉
  • 关键词:传统村落 ; 保护与发展 ; 生态适应性
  • 中文刊名:GSNY
  • 英文刊名:Gansu Agriculture
  • 机构:河南农业职业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4-10
  • 出版单位:甘肃农业
  • 年:2019
  • 期:No.502
  • 语种:中文;
  • 页:GSNY201904017
  • 页数:4
  • CN:04
  • ISSN:62-1104/F
  • 分类号:49-52
摘要
传统村落作为传统民族文化生发的文化空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其核心价值在于存续和弘扬优秀文化基因,对于"美丽乡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价值和不可替代的功能,正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生态适应性本属于生物研究的一个范畴,在"美丽乡村"建设视阈下我们对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也要遵循自然、社会和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引文
[1]逄翠玉.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研究[D].天津:天津理工大学社会学,2015.
    [2]逯家桥.美好乡村建设中徽州古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D].安徽:安徽建筑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2014.
    [3]魏宇.晋中山地传统村落生态适应性及保护发展策略研究[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建筑学,2015.
    [4]郑文堂,邓蓉.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J].现代化农业,2015,(2).
    [5]刘之杨,孙志国.武陵山片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美丽乡村建设[J].浙江农业科学,2013,(11).
    [6]刘圣臣.传统村落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保护与发展途径研究[J].苏州科技学院,2015,(35).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