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30年代初期中国旧市民电影向左翼电影的转型过渡——以联华影业公司1932年出品的《奋斗》为例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袁庆丰
  • 关键词:旧市民电影 ; 左翼电影 ; 《奋斗》 ; 史东山 ; 过渡性文本
  • 中文刊名:CMXB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of Media & Communications
  • 机构:中国传媒大学民国电影研究所;
  • 出版日期:2015-02-10
  • 出版单位: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 年:2015
  • 期:v.22;No.103
  • 语种:中文;
  • 页:CMXB201501006
  • 页数:7
  • CN:01
  • ISSN:33-1334/G2
  • 分类号:44-50
摘要
从《奋斗》1合二为一的主题与始终如一的阶级性,以及旧市民电影情色、暴力元素与左翼电影的对应关系可以看出,影片的前54分钟完全是旧市民电影的体格,后30分钟则是左翼电影雏形的生硬添加,这样做的目的为的是迎合市场需求。北京中国电影资料馆2012年年底向民众公映的《奋斗》再次证明,1932年是中国电影史上新、旧电影的交替之年,即旧市民电影开始全面被左翼电影覆盖和取代的时段;史东山编导的《奋斗》,是一部旧市民电影向左翼电影强行转型的过渡性文本。
        
引文
[1]饶曙光.关于深化中国电影史研究的断想[J].当代电影,2009(4):72.
    [2]郦苏元.走近电影,走近历史当代电影,2009(4):63.
    [3]苏凤.《奋斗》评一[A].三十年代中国电影评论文选[C].陈播主编.中国电影出版社,1993:216.
    [4]常人.《奋斗》评二[A].三十年代中国电影评论文选[C].陈播主编.中国电影出版社,1993:217.
    [5]凌鹤.世界名导演评传(中国之部)[M].中国无声电影3,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6:1270.
    [6]程季华主编.中国电影发展史(第一卷)[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63:249.
    [7]阳翰笙.代序一:左翼电影运动的若干历史经验[A].中国左翼电影运动陈播主编.[C].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3:3.
    [8]郦苏元,胡菊彬.中国无声电影史[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6:343.
    [9]吴贻弓主编.《上海电影志》第九编[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22.
    [10]李道新.中国电影文化史(1905-2004)[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77.
    [11]李少白主编.中国电影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87.
    [12]紫雨.新的电影字现实诸问题[A].陈播主编.三十年代中国电影评论文选[C].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3:586.
    [13]郑君里.现代中国电影史略·近代中国艺术发展史[A].中国电影资料馆编.中国无声电影4[C].中国电影出版社,1996:1385.
    [14]范伯群.“电戏”的最初输入与中国早期影坛——为中国电影百年纪念而作[J].江苏大学学报,2005(5):1-7.
    ①《奋斗》(故事片,黑白,无声),联华影业公司1932年出品。
    ①《中国电影发展史》,第一卷,程季华主编,中国电影出版社1963年版,第365页。而不论这个结论是否站得住脚,从时间上就有问题:按照《中国电影发展史》的说法,《奋斗》是受到1933年的左翼电影的影响,但问题是,《奋斗》是1932年出品的。因此,如果反过来说,道理才能成立。
    ②对这一问题的详细讨论,请参见如下文章:《中国早期左翼电影暴力基因的植入及其历史传递——以孙瑜1932年编导的〈火山情血〉为例》,载《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石家庄,双月刊);《〈野玫瑰〉:从旧市民电影向左翼电影的过渡——现存中国早期左翼电影样本读解之一》,载《文学评论丛刊》第11卷第1期(2008年11月,南京,季刊);《左翼电影的道德激情、暴力意识和阶级意识的体现与宣传——以联华影业公司1933年出品的左翼电影〈天明〉为例》,载《杭州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以上文章的未删节版均收入拙著《黑白胶片的文化时态——1922~1936年中国早期电影现存文本读解》(上海三联书店2009年版)。相关问题也在另一本拙著《黑夜到来之前的中国电影——1937年现存国产影片文本读解》(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2年版)多有讨论,敬请参阅。
    ①对这一问题的详细讨论,请参见如下文章:《1922~1936年中国国产电影之流变——以现存的、公众可以看到的文本作为实证支撑》,载《学术界》2009年第5期(本文的未删节版收入拙著《黑白胶片的文化时态——1922~1936年中国早期电影现存文本读解》),《20世纪20年代中国电影文化生态的低俗性及其实证读解》,载《杭州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中国现代文学和早期中国电影的文化关联——以1922~1936年国产电影为例》,载《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0年第4期(以上两篇文章均收入拙著《黑夜到来之前的中国电影——1937年现存国产影片文本读解》),敬请参阅。
    ②对这些影片的个案分析,均收入拙著《黑白胶片的文化时态——1922~1936年中国早期电影现存文本读解》,敬请参阅。
    ③我个人这些影片的个案分析题目如次:《新知识分子的旧市民电影创作——新发现的侯曜〈海角诗人〉残片读解》(载《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2年第5期)、《旧市民电影的又一新例证——以1929年友联影片公司出品的武侠片〈红侠〉为例》(载《浙江传媒学院》2013年第4期)、《中国早期电影中武侠片的情色、打斗与噱头、滑稽——以1929年华剧影片公司出品的〈女侠白玫瑰〉为例》(载《文化艺术研究》2013年第4期)、《旧市民电影:1930年代初期行将没落的中国主流电影特征——以1931年明星影片公司出品的〈银幕艳史〉为例》(载《杭州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第5期),以上文章的未删节版均收入拙著《黑棉袄:民国文化中的旧市民电影——1922~1931年现存中国电影文本读解》(台湾,花木兰出版社2014年9月版),敬请参阅。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