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超微粉碎技术的研究进展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钱珊珊 ; 桂双英 ; 杨满琴 ; 谢若男 ; 鲍学梅
  • 关键词:超微粉碎技术 ; 中药复方 ; 应用
  • 中文刊名:SXXY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an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 机构: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安徽中医药大学;
  • 出版日期:2019-05-10
  • 出版单位: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 年:2019
  • 期:v.42;No.207
  • 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研究重大项目(KJ2017ZD23);; 安徽中医药大学科研基金项目(2017fyyb007)
  • 语种:中文;
  • 页:SXXY201903036
  • 页数:5
  • CN:03
  • ISSN:61-1501/R
  • 分类号:140-144
摘要
中药超微粉碎技术可将药材粉碎到0.1~75μm,完全打破药材细胞壁,使微粉后的中药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吸附性和流动性,有效提高生物度,增强疗效。主要对中药超微粉碎的发展、应用情况和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研究,为中药超微粉碎技术今后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引文
[1]谢瑞红,王顺喜,谢建新,等.超微粉碎技术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粉体技术,2009,15(3):64-67.
    [2]李婧琳,王媚,史亚军,等.超微粉碎技术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分析[J].现代中医药,2018,38(5):121-123.
    [3]孙源源,杜光.超微粉碎技术在中药中的应用进展[J].医药导报,2014,33(1):69-71.
    [4]高娜.超微粉碎技术在中药领域的应用研究[J].甘肃科技,2011,31(22):104-105.
    [5]董鹏鹏,梅全喜.中药破壁饮片的质量控制与评价方法研究进展[J].中药材,2015,38(9):1999-2002.
    [6]蔡光先,杨永华,张水寒.微粉化对人参类药材有效成分的影响[J].中国医药学报,2001,16(6):26-28.
    [7]何昱,钟涛,陈龙,等不同粒度甘草超微粉甘草酸溶出情况的比较[J].中成药,2011,33(1):171.
    [8]付廷明,袁红宇,郭立玮.珍珠、牛黄超细粉体的表征[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19(4) :215 -217.
    [9]苗旭辉,唐其,谢宇,等.超微粉碎技术在中药领域中的研究概况[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3):36-38.
    [10]朱莉,隆泉,郑保忠.超微粉碎技术及其在中药加工中的应用[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S1):128-131.
    [11]丁苗苗,杨凯伦,王东亮,等.超微粉碎对西洋参中人参皂苷体外溶出的影响研究[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5(5):327-331.
    [12]张福君,瞿晶田,王强.超微粉碎技术对灵芝中三萜类成分溶出的影响[J].中国药房,2018,29(5)::599-602.
    [13]庞邦斌,陈晓波,黄云兰,等.中药超微饮片研究进展[J].中药材,2012,35(12):2050-2052.
    [14]蔡光先.中药超细粉体研究概况[J],科技导报,2007,25(10):50-52.
    [15]王艳萍,刘宇灵,杨立新,等.超微粉碎技术对三七药材粉碎效果及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2014,39(8):1430-1434.
    [16]陈熹.超微粉碎技术对肉苁蓉的粉碎效果及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5):86-87.
    [17]何春龙,张屏,鞠爱华,等.灵芝超微粉、普通粉和灵芝提取物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的比较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32(2):575-577.
    [18]田红林,张海英.金银花超微粉碎前后绿原酸溶出量和细粉显微特征的比较[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5):8496-8497.
    [19]张中华,刘效栓,王红丽.炮制与超微粉碎对水蛭药效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医研究,2017,30(3):73-75.
    [20]严冬,梁举春.冬虫夏草微粉胶囊的制备及其腺苷的体外溶出度的测定[J].科技视界,2012,(35):30-60.
    [21]吴小明,梁少瑜,程文胜,等.三七普通细粉与超微粉中三七皂苷 R1、人参皂苷 Rb1 及人参皂苷 Rg1 体外溶出行为的比较研究 [J].中草药,2013,44(24):3489-3492.
    [22]李海梅,宋秀芹,田忠静.超微粉碎技术在人参加工中的应用[J].中国农业信息,2013,(1):144.
    [23]甄真.中药超微粉碎技术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24):156-157.
    [24]汤丽芝,史亚军,年娟娟,等.中药传统丸剂研究进展[J].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9(3):107-109.
    [25]王兴海,刘力,孙静,等.超微粉碎技术在固肠止泻丸生产中的应用[J].现代中医药,2014,34(5):79-81.
    [26]李守信,张则平,邱新建,等.生脉散超微粉的显微特征和溶出度研究[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3,28(2):175-177.
    [27]乐大勇,王琼,张隽,等.复方贝母散超微粉体、细粉的化学性质与药效学对比[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4):39 - 43.
    [28]赵国巍,王春柳,廖正根,等.超微粉碎在中药复方制剂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24(6):94-96.
    [29]张军武.超微粉碎技术在中药剂型改革中的应用与思考[J].现代中医药,2004,24(6):64-65.
    [30]罗刚,陈立庭,周晶,等.超微粉碎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1,26(2):108 -112.
    [31]吕明远.近年来中药微粉化的研究概况[J].天津药学,2013,25(4):52 -54.
    [32]吴巧娜,徐玉萍.新型中药饮片的发展[J].河北医药,2017,39(09):1407-1410.
    [33]徐浩坤,苗旭辉,李孟林,等.中药破壁饮片的发展优势[J].内蒙古中医药,2017,(36):205-207.
    [34]丁圣清,郁省,王冬东,等.中药饮片超微粉碎实现剂型改革的初步试验[J].中国药业,2016,25(23):38-42.
    [35]成金乐,赖智填,陈炜璇,等.中药破壁饮片-传统中药饮片的传承和创新[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6,18(9):1546-1552.
    [36]徐浩淇,陈莎,章军,等.西洋参破壁饮片、粗粉与传统饮片中人参皂苷的体外溶出度比较[J].中国中药杂志,2015,40(13):2576-2581.
    [37]黄艺蓉,陈玉棠,彭丽华,等.三七破壁饮片及其常规饮片的凝血作用比较研究[J].今日药学,2014,(2):96-98.
    [38]杨泽锐,曾桂梅,彭丽华,等,红景天破壁饮片对小鼠肠道菌群影响的初步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5,40(15):3053-3058.
    [39]彭安堂,张桂侠,赵玉斌,等.超微粉碎中药的安全性思考[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5,35(21):1973-1976.
    [40]靳子明,贺沙沙.中药超微粉碎技术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11,28(5):77-78.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