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献计量的黄梅戏研究综述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张巧珍
  • 关键词:黄梅戏 ; 文献计量 ; 产业化
  • 中文刊名:AQSS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Anqing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 机构:黄冈师范学院图书馆;
  • 出版日期:2019-04-25
  • 出版单位: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年:2019
  • 期:v.38;No.209
  • 基金:鄂东教育与文化研究中心项目“鄂东地方文化资源馆的构建研究”
  • 语种:中文;
  • 页:AQSS201902016
  • 页数:5
  • CN:02
  • ISSN:34-1329/C
  • 分类号:79-83
摘要
黄梅戏研究文献的产出波动性较大,但总体呈现上升的趋势;其所属期刊变动性较大且尚未形成核心区期刊群;在研究方向上,黄梅戏音乐与表演、剧目、文化发展与传承、产业化发展等研究是黄梅戏研究当前的主要研究主题。同时,黄梅戏研究与发展还需要在人才培养、传播方式和发展路径等方面做出改革性举措以适应并促进未来黄梅戏的发展。
        
引文
[1]邱均平.信息计量学(十一)——第十一讲信息计量学在图书情报领域中的应用——以核心期刊研究和测定为例[J].情报理论与实践, 2001(5):396-400.
    [2]王秋贵.黄梅戏研究综述[J].中华艺术论丛, 2006(00):344-364.
    [3]王伟军,官思发,李亚芳.知识共享研究热点与前沿的可视化分析[J].图书情报知识, 2012(1):115-123.
    [4]徐玉莲,何林慧.民间戏班——黄梅戏在鄂东农村的传承与发展模式——以蕲春县春雷戏班为例[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0(1):36-38.
    [5]徐冉.新农村建设中黄梅戏的传承与发展[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9):151-153.
    [6]徐冉.黄梅戏的形成、发展困境与保护[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3(4):10-11.
    [7]李峰.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戏曲艺术的动态性传承——以黄梅戏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为例[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2012(4):66-72.
    [8]夏玢.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看黄梅戏文化传承[J].池州学院学报, 2008(2):108-110.
    [9]肖欣锴.黄梅戏生态形式研究[J].戏剧之家, 2015(8):42.
    [10]刘萍.黄梅戏的发展现状与对策[J].大舞台, 2013(10):9-10.
    [11]关阳.黄梅戏的传承与发展的问题及对策[J].大众文艺, 2014(18):30.
    [12]严萍,刘洋.“创新”赋予艺术生命的力量——从黄梅戏电影《天仙配》谈起[J].大舞台, 2012(12):7-8.
    [13]王鹏.以《天仙配》为例谈黄梅戏的研究[J].文学教育(下),2017(4):46-47.
    [14]刘翠,陆天平.谈谈黄梅戏产业化发展[J].黄梅戏艺术, 2009(1):3-7.
    [15]胡建国,张鹏顺.黄梅戏市场价值挖掘及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与对策[J].红河学院学报, 2011(6):71-74.
    [16]章顺磊.产业化视角下黄梅戏传承与发展的困境和出路[J].文化艺术研究, 2016(3):44-48.
    [17]胡亏生.继往开来,再创辉煌——关于振兴黄梅戏电视剧的思考[J].黄梅戏艺术, 2011(4):15-19.
    [18]汪超.论黄梅戏影视事业的产业化发展[J].江淮论坛, 2011(3):188-192.
    [19]宋睿斐.探索黄梅戏与影视媒介的艺术联姻[J].电影评介,2016(6):107-109.
    [20]胡小莉.黄梅戏与旅游联姻发展模式探讨[J].江淮论坛, 2013(5):68-71.
    [21]江军民,陈中文.湖北黄梅戏文化旅游产业开发模式的创新策略研究[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 2013(11):75-77.
    [22]陈中文,江军民,段友芳.湖北黄梅戏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 2013(9):196-198.
    [23]张才刚,金洪申.影视传播与黄冈旅游文化形象建构[J].青年记者, 2014(17):57-58.
    [24]杨厚松.黄梅戏与安庆旅游互动发展策略[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11):4-7.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