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ICOMB的网络学习空间研究现状分析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An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Research Situation of The Network Learning Space Based on BICOMB
  • 作者:姚苗苗 ; 王川芳
  • 英文作者:YAO Miao-miao;WANG Chuan-fang;School of Education,Ningxia University;
  • 关键词:网络学习空间 ; BICOMB ; 研究热点 ; 研究趋势 ; 网络教学
  • 英文关键词:network learning space;;BICOMB;;research focus;;research trends;;online education
  • 中文刊名:RJDK
  • 英文刊名:Software Guide
  • 机构:宁夏大学教育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1-25 15:40
  • 出版单位:软件导刊
  • 年:2019
  • 期:v.18;No.198
  • 基金:宁夏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NXJG2017031)
  • 语种:中文;
  • 页:RJDK201904050
  • 页数:4
  • CN:04
  • ISSN:42-1671/TP
  • 分类号:220-223
摘要
为了解我国网络学习空间研究现状,进一步研讨网络学习空间研究热点,以中国知网(CNKI)为数据库,运用文献共现分析系统(BICOMB)对收集到的有效文献进行相关信息提取,在此基础上对网络学习空间的文献数量、作者、第一作者、关键词、期刊等进行科学计量分析。研究发现,我国网络学习空间研究将持续升温,且形成了一定规模、具有影响力的研究团队,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网络学习空间设计与构建、教学模式及学习方式变革等方面。研究可为该领域其他研究者了解我国网络学习空间研究现状、发掘创新点、寻找专家提供参考。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research on online learning space in China and further research on network study space research hotspots,we extracted relevant information of the valid documents from the literature co-occurrence analysis system(BI-COMB)based on Hownet(CNKI).Then we conducted scientific measurement analysis on data including the numbers of documents on network learning space research,the authors,the first authors,keywords and journals.It is found that online learning space research in China has been heating up and has formed a certain scale of influential research teams.The research focuses on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learning space,the reform of teaching mode and learning mode.This study is expecte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other researchers in this field to understand the research status of China's network learning space,explore innovation points and find experts.
引文
[1]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606/t20160622_269367.html.
    [2]教育部.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指南[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805/t20180502_334758.html.
    [3]杨现民.网络学习空间的发展:内涵、阶段与建议[J].中国电化教育,2016(4):30-36.
    [4]祝智庭,管钰琪,刘俊,等.个人学习空间:数字学习环境设计新焦点[J].中国电化教育,2013(3):3-6.
    [5]祝智庭,管钰琪.“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框架[J].中国电化教育,2013(10):2-4.
    [6]吴永和,管钰琪,余云涛,等.“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技术标准研究[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14(6):40-43.
    [7]祝智庭,郁晓华,管钰琪,等.面向“人人通”的学生个人学习空间及其信息模型[J].中国电化教育,2015(8):1-9.
    [8]张再富.学生用空间是“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根本--兼评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校长刘晓对“空间革命”的论述[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3):53-56.
    [9]张再富.学生用空间是“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根本(下)--兼评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校长刘晓对“空间革命”的论述[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4):66-69.
    [10]张再富.世界大学城“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问题解答与延伸解读(上)[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16):61-63.
    [11]张再富.世界大学城“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问题解答与延伸解读(中)[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18):64-67.
    [12]张再富.世界大学城“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问题解答与延伸解读(下)[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20):66-69.
    [13]张再富.“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助推新课改实现革命性突破与发展[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2):57-59.
    [14]王伟,赵桐,钟绍春.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网络学习空间设计与案例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4(3):71-77.
    [15]唐烨伟,樊雅琴,钟绍春.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7):49-54+65.
    [16]郭绍青,贺相春,张进良,等.关键技术驱动的信息技术交叉融合--网络学习空间内涵与学校教育发展研究之一[J].电化教育研究,2017(5):28-35.
    [17]贺相春,郭绍青,张进良,等.网络学习空间的系统构成与功能演变--网络学习空间内涵与学校教育发展研究之二[J].电化教育研究,2017(5):36-42+48.
    [18]张进良,贺相春,赵健.交互与知识生成学习空间(学习空间V3.0)与学校教育变革--网络学习空间内涵与学校教育发展研究之四[J].电化教育研究,2017(6):59-64.
    [19]张进良,郭绍青,贺相春.个性化学习空间(学习空间V3.0)与学校教育变革--网络学习空间内涵与学校教育发展研究之五[J].电化教育研究,2017(7):32-37.
    [20]贺相春,郭绍青,张进良,等.智能化学习空间(学习空间V4.0)与学校教育变革--网络学习空间内涵与学校教育发展研究之六[J].电化教育研究,2017(7):38-42+50.
    [21]郭绍青,张进良,郭炯,等.网络学习空间变革学校教育的路径与政策保障--网络学习空间内涵与学校教育发展研究之七[J].电化教育研究,2017(8):55-62.
    [22]李玉斌,王月瑶,马金钟,等.教师网络学习空间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5(6):100-106.
    [23]姚巧红,武亚男,李爽,等.教师网络学习空间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1):24-28.
    [24]李玉斌,李爽,武亚男,等.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应用能力调查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8):64-68.
    [25]杨玉宝,吴利红.泛在学习视角下网络学习空间的创新应用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2016(7):29-35+42.
    [26]杨玉宝,谢亮.具身认知: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的新视角[J].中国电化教育,2018(2):120-126.
    [27]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科技司2018年工作要点》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78/A16/s8213/A16_sjhj/201803/t20180316_330301.htm.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