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选》分体之三十九类说与其研究方法问题——《〈文选〉分体三种说论衡》之三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力之
  • 关键词:《文选》分类 ; 三十九类说 ; 研究方法 ; 显内证 ; 潜内证
  • 中文刊名:ZSDS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 机构: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版日期:2014-11-15
  • 出版单位: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年:2014
  • 期:v.54;No.252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文选》成书考说”(10XZW010)
  • 语种:中文;
  • 页:ZSDS201406001
  • 页数:10
  • CN:06
  • ISSN:44-1158/C
  • 分类号:6-15
摘要
《文选》分体原既有"移",亦有"难",即其所分本为"三十九类"。今存《文选》,无论是李善注与"六臣注"之种种宋刻本无"移"、"难",还是"五臣注"之陈八郎本与朝鲜正德本缺"符命"、"史述赞",均为流传过程中所造成的。从"史"之角度说,日本学者斯波六郎之贡献不应被遗忘,尽管其《九条本文选解说》未提及《文选》的分体如何。从方法论的层面上说,研究《文选》分体,需结合"显内证"与"潜内证",而后者只有在《文选》为正常完成之书这一前提下才具有必然意义;所依证据,当先"验"其有无问题;不要将两回事当一回事,并需注意从出发处辨"路向"。
        
引文
1参力之:《〈文选〉分文体为三十七类说辨正》,《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第6期;《〈文选〉分文体为三十八类说辨正》,《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第5期。
    1 参力之:《〈文选〉分文体为三十八类说辨正》,《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第5期。
    2 为其《旧钞本文选集注残卷校勘记》的一部分,1941年初稿,1942年补订。
    3 [日]斯波六郎主编,李庆译:《文选索引》第三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附录第18页。又,后引是书而不标明版本者,均此本。“移此文于前”之“移”,刘文原作“依”(《国学论丛》1928年第1卷第4号,第184页),此斯波氏以意改之。又,《中外学者文选学论集》(上)载此文,而于“前”字后施逗号,不妥。“前《喻巴蜀檄》”,即“前面的《喻巴蜀檄》”。
    4 刘先生《〈文选〉篇题考误》考《移书让太常博士并序》云:“上脱另行标题‘移’字。总目及宋刻善注本皆脱,此篇及《北山移文》二篇‘移’之属,非‘书’之属也。”(《国学论丛》1928年第1卷第4号,第184页)确为的论。
    5 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186《文选注》提要云:“此本为毛晋所刻。”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1685页下栏。
    6 迄今为止,我国大陆除“选学”名家陈延嘉先生(《关于〈文选〉五臣注研究的回顾与反思》,见《〈文选〉与“文选学”:第五届文选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学苑出版社,2003年,第784页)等极个别学者外,大多没有注意到斯波氏的这一成果。如刘群栋《当前〈文选〉研究中的四大热点问题》(《求索》2010年第4期)、陈翀《萧统〈文选〉文体分类及其文体观考论:以“离骚”与“歌”体为中心》(《中华文史论丛》2011年第1期)、石树芳《〈文选〉研究百年述评》(《文学评论》2012年第2期)等等。此中,《〈文选〉研究百年述评》之“再增‘难’类。台湾游志诚《‘文选学’之分类评点方法》、《论〈文选〉之难体》有详细论证”云云,不符合实际,“详细论证”的仅后者。另外,“分类评点”乃“文类评点”之误。
    7 游志诚先生见到斯波氏《旧钞集注本卷第八校勘记》,乃其后之事。参其《论广都本〈文选〉》注7,见《〈文选〉与“文选学”:第五届文选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626页。
    1 傅刚:《〈文选〉版本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275页。今按:这里的《文选诸本的研究》,盖《九条本文选解说》之误。又,我们知道,对于“九条本”是否标有“移”、“难”二类,傅刚先生是存疑的。其云:“原九条家旧藏……昭和十三年(1938),当时的东方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吉川幸次郎博士摄影。原本未见,兹据中村宗彦《九条本文选古训集》略加叙录……但九条本于此却脱漏(今按,指‘移’),而同于今刻本(原注‘尤本、明州本等’)。”其于此有“按”云:“据斯波六郎《解说》,九条本卷二十二有‘移’、‘难’二目,这与中村宗彦本所录不同,未知孰是。”(《〈文选〉版本研究》,第145—147页)事实上,斯波氏的《解说》于此是没有问题的,“(九条本)卷二十二文体排列如下:书下,移、檄,难”。这是日本学者静永健先生请其高足陈翀博士以九州大学文学部中国文学研究室所藏《九条本文选钞》(照片本)为笔者验之所得的结果。
    2 傅刚:《〈文选〉版本研究》,第269页。
    3 [日]斯波六郎:《旧钞本文选集注卷第八校勘记·前言》,《文选索引》第三册,附录第5页。
    4 [日]斯波之郎主编:《文选索引》卷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
    5 [日]斯波六郎主编:《文选索引》卷首,台北:正中书局,1971年。
    6 赵福海主编:《文选学论集》,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1992年,第366、383—384页。
    7 《魏晋南北朝文学与思想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二辑,台北:文津出版社,1993年,第259—289页。后收入氏著《昭明文选学术论考》中,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96年。又,本文所引《论文选之〈难体〉》者即此。
    1 游志诚:《昭明文选学术论考》,第142—143页。
    2 傅先生盖于其与曹道衡先生合著《萧统评传》(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244—245页)时,始注意到陈八郎本无“符命”与“史述赞”。不过,屈守元先生此前在发表于《文学遗产》1998年第5期之《绍兴建阳陈八郎本〈文选五臣注〉跋》一文中,已指出了这一点。
    3 456傅刚:《〈文选〉版本研究》,第269,270,270,270页。
    1 傅刚:《〈文选〉版本研究》,第273页。其实,五臣注之陈八郎本和朝鲜正德四年本,其与李善注之尤刻本和胡刻本、六臣注之赣州本、六家注之明州本和奎章阁本等一样,也只有三十七体。而就“体”言,两者之异只是前者有“移”、“难”而无“符命”、“史述赞”;后者有“符命”、“史述赞”而无“移”、“难”。于此,难以思议的是,就版本辨《文选》之分类的学者竟有此疏忽而或说陈八郎本分文体为三十九类,或说朝鲜正德四年本与陈八郎本分文体均为三十九类。另外,就版本辨《文选·诗》之再分类为二十四类者虽“发现”陈八郎本以“临终”为小类,而竟没有注意是本失“百一”、“游仙”,即仅有二十二小类(朝鲜正德四年本亦然)。又,关于这方面的问题,笔者已另撰《关于“五臣注”陈八郎本与朝鲜正德本之分类问题:无“符命”“史述赞”与“百一”“游仙”乃后来之失辨》一文以究之,兹不赘。
    2 3傅刚:《〈文选〉版本研究》,第275,275页。
    4 傅刚:《〈昭明文选〉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第189—190页。又,参傅刚:《〈文选〉版本研究》下编之《〈文选〉三十九类说考辩》,第268—275页。
    5 王立群:《现代〈文选〉学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第436页。
    6 参力之:《〈文选·书〉序次本先朱叔元而后孔文举辨》,《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第3期。
    1 参力之:《关于〈文选序〉与〈文选〉之价值取向的差异问题》,《文学评论》2002年第2期;《关于〈文选〉的编撰工作量、成书状况与编者问题》,《江汉论坛》2011年第5期。
    2 34萧统撰,李善注:《文选》,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600页下栏,614页下栏,322页上栏。
    5 [日]斯波六郎主编:《文选索引》第三册,附录第21页。
    6 参力之:《从始点或岔口处辨路向就原典本身察是非:关于〈文选〉成书研究的方法问题之二》,《学术交流》2014年第8期。
    1 范文澜:《文心雕龙注》卷4《檄移》,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
    2 3陈懋仁:《文章缘起注》,《丛书集成初编》,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8,14页。
    4 傅刚:《〈文选〉版本研究》,第275页。
    5 678傅刚:《〈昭明文选〉研究》第162—164,171,183,224页。
    1 傅刚:《〈文选〉版本研究》,第269页。
    2 关于《文选》成书与编者,笔者之见与傅先生迥异。笔者认为,《文选》乃正常完成之书,非仓促所就;而为“昭明太子一己之所撰”(参前文)。
    3 章学诚著,叶瑛校注:《文史通义校注》上,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81—82页。
    4 游志诚:《昭明文选学术论考》,第156页。
    5 678910傅刚:《〈昭明文选〉研究》,第188,188,188—189,189,190,187—188页。
    于光华:《评注昭明文选·凡例》,上海:扫叶山房,1919年。
    1 2 傅刚:《〈昭明文选〉研究》,第188,187页。
    3 [日]吉川幸次郎著,钱婉约译:《我的留学记》,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9年,第79页。
    4 关于就整体来考察《文选》分类问题的研究,参力之:《关于〈文选〉成书研究的方法问题》,《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4年第5期。
    5 斯波氏在《九条本文选解说》中虽无片言只语及于《文选》之分体如何,然证明了《文选》有“移”、“难”二体,其本质上就等于说是书分体为三十九类。
    1分别参力之:《〈文选〉分文体为三十七类说辨正》,《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第6期;《〈文选〉分文体为三十八类说辨正》,《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第5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