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语第一人称称谓系统及其类型意义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First Person Appellation System and it's Typological Significance in the Tai Languages
  • 作者:洪波 ; 曾惠娟 ; 郭鑫
  • 英文作者:HONG Bo;ZENG Huijuan;GUO Xin;
  • 关键词:台语支 ; 人称代词 ; 谦敬功能 ; 区域特征
  • 英文关键词:Tai language branch;;personal pronouns;;function of humbleness and deference;;areal features
  • 中文刊名:MZYW
  • 英文刊名:Minority Languages of China
  • 机构: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版日期:2016-08-05
  • 出版单位:民族语文
  • 年:2016
  • 期:No.220
  •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境内语言语法化词库建设”(15ZDB100)、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上古汉语指示代词的语用学研究”(11BYY096)资助
  • 语种:中文;
  • 页:MZYW201604001
  • 页数:12
  • CN:04
  • ISSN:11-1216/H
  • 分类号:5-16
摘要
专用词汇形式表示人称谦敬是东亚、东南亚地区的语言区域特征。作者认为,这类人称代词的产生为社会文化和宗教因素所促成。
        It is an areal feature among East and Southeast Asian languages using distinct self-depreciatory or honorific lexical forms to indicate humbleness, politeness and deference/ respect of persons. The authors propose that personal pronouns of this kind are motivated by social, cultural and religious factors.
引文
陈玉洁:《人称代词复数形式单数化的类型意义》,《语言教学与研究》2008年第1期。
    崔希亮:《人称代词及其称谓功能》,《语言教学与研究》2000年第1期。
    龚群虎:《汉泰关系词的时间层次》,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
    何彦诚:《红丰仡佬语的人称代词系统》,《民族语文》2014年第1期。
    洪波:《上古汉语第一人称代词“余(予)”“我”“朕”的分别》,《语言研究》1996年第1期。
    胡静:《论侗台语与古汉语人称代词的来源和发展》,《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
    金顺吉:《韩汉语人称代词对比研究》,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9年。
    李方桂:《龙州土语》,商务印书馆,1940年。
    李方桂:《比较台语手册》,《李方桂全集》(8),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
    李锦芳:《西林壮语人称代词探析》,《民族语文》1995年第2期。
    林亦、唐龙:《壮语汉达话第三人称代词》,《民族语文》2007年第3期。
    罗美珍:《傣语的称谓法》,《民族语文》1989年第5期。
    马学良主编:《汉藏语概论》(第二版),民族出版社,2003年。
    覃凤余、田春来:《广西汉壮语方言的“噻”》,《民族语文》2011年第5期。
    宣德五等:《朝鲜语简志》,民族出版社,1985年。
    余茵:《西双版纳傣语人称代词研究》,云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14年。
    喻翠容、罗美珍:《傣语简志》,民族出版社,1980年。
    诸同镐:《汉语韩语中敬语和表尊敬代词的比较》,《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33卷。
    (英)安娜·谢维尔斯卡:《人称范畴》(影印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Bhat,D.N.S.Pronouns.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4.
    Cooke,Joseph R.Pronominal reference in Thai,Burmese,and Vietnamese.(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ublications in Linguistics 52).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68.
    Enfield,N.J.A Grammar of Lao.Mouton de Gruyter.2007.
    Noguchi,Tohru.Two types of pronouns and variable binding.Language 73,770-97.1997.
    Shoichi,Iwasaki and Preeya Ingkaphirom.A Reference Grammar of Thai.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5.
    Sugamoto,Nobuko.Pronominality:a noun-pronoun continuum.In:Roberta Corrigan,Fred Eckman and Michael Noonan(eds.),Linguistic Categorization,267-91.John Benjamins.1989.
    (1)泰语的调类采用李方桂提出的分类法。我们用1、2、3、4、5、6、7、8标记李方桂A1(33或24)、A2(33)、B1(22)、B2(41)、C1(41)、C2(453或55)、D1S(22)、D1L(22)、D2S(55)、D2L(41)调。其中7标记D1S和D1L、8标记D2S、D2L。
    (1)不少壮语北部方言第三人称代词普遍与远指指示代词共用一个词汇形式te1。但泰语有专门的第三人称代词,不同于远指指示代词。泰语指示代词系统三分:近指ni:4、中指nan4、远指no:n4。(Iwasaki and Ingkaphirom 2005:83)
    (2) 本文对老挝语的补充调查得到首都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学院老挝留学生范雨森的帮助,特此感谢。
    (3) 老挝语调类按照Enfield(2007)的分类。
    (1)罗美珍称其为自负称,我们这里使用尊称的说法。
    (2) 西双版纳傣语用于僧侣和僧俗之间的人称称谓形式可参看罗美珍(1989)以及余茵(2014)。
    (3) 原文用五度标记法标记调值,本文统一转换为相应的调类。
    (4) 根据洪波1989年的田野调查,龙州壮语“我”的通称形式是?o6,《龙州土语》记录为?o1。由于本文龙州壮语的语料取自《龙州土语》,故采用?o1。
    (1)根据李锦芳(1995)的研究,西林壮语人称代词的使用存在性别区别。西林壮族地区的女性使用代词的观念比男性守旧、谨慎,谦称式w?i5、?2、la?1ku5等的使用频率高于男性。男子进入中年以后才使用谦称w?i5“我”,但女子从出嫁起就得对所有的长辈亲属甚至夫家的晚辈使用这一谦称。西林壮语人称代词依靠不同的使用频率区分性别,不同于泰语使用男性或女性专用的人称形式这一典型的区分性别的方式。所以从严格意义上讲,西林壮语的人称代词和中国境内其他壮侗语一样并不区分性别。
    (1)本文所引用的朝鲜(韩国)语例子原文均以朝鲜谚文记录,我们依据宣德五等人编纂的《朝鲜语简志》相关记载将其转写为国际音标。
    (1)原文中的泰语语料未注明声调,我们在引用时给例句添加相应的调类。
    (2) 根据曾惠娟的母语自省,泰语强调“我自己”的用法是phom1khon2ni:4(我-个-这),与Cooke(1968)的记录有所出入。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