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20世纪80年代中国录像电影现象——物质性、跨媒介与观影的重组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Materiality, Cross-media and Restructuring of Movie-watching Behavior
  • 作者:吴艳芳 ; 周传艺
  • 英文作者:WU Yanfang;ZHOU Chanyi;
  • 关键词:录像电影 ; 录像厅 ; 电影观念80年代 ; 娱乐王国
  • 中文刊名:BDYX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Beijing Film Academy
  • 机构:厦门大学人文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1-25
  • 出版单位: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 年:2019
  • 期:No.145
  • 基金:2018年厦门大学田野调查基金项目“被遮蔽的‘娱乐王国’——录像厅与80年代我国的观影空间”(项目编号:2018GF011)的阶段性成果
  • 语种:中文;
  • 页:BDYX201901010
  • 页数:7
  • CN:01
  • ISSN:11-1677/J
  • 分类号:82-88
摘要
随着传统胶片电影物质因素的更替,录像电影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迅速成为人们重要的观看介质,并凭借独特的媒介特性,革新了电影本体的艺术形态。同时,录像电影的主要接受空间——录像厅,作为长期以来被遮蔽的"娱乐王国",不仅是现代影院"小厅"的早期实践,同时也是人们想象海外、建构超本土认知的重要载体。对录像电影的观看方式进行探讨,并对其进行本体意义上的追寻与思辨,是重审80年代我国电影生态过程中不可绕过的重要议题。
        
引文
[1]郑雪来.现代电影观念探讨[J].电影艺术,1983(10):04.
    [2]常青.应加强对磁带电影的评价[J].电影评介,1990(02):24.
    [3]柴红兵.“独立录像业”的咄咄逼势——论电影业改革中的一大缺憾[A].季洪主编.电影经济探索——纪念《电影经济》创刊十周年[C].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4:116.
    [4]仲呈祥.开创社会主义录像事业的新局面[J].中国电视,1991(02):43.
    [5]开办闭路电视系统主要是在80年代中期,1985年政府出台文件限制电视台播出海外电视节目的规定(其中包括海外的录像电影),因此人们的观看需求与电视台的播出数量形成了较大的错位,这便刺激了一些国有单位开办闭路电视系统。但由于这一时期闭路电视系统处处受到单位内部的监管,人们无法形成一种观看的自主性,因此并未与录像厅形成竞争关系。而步入90年代,家庭电视机的普及、城乡电视放映网的完善,闭路电视系统以较快的速度开始普及。
    [6]肖锋.中国录像业如何再度繁荣[J].有线电视,1994(Z1):44.
    [7]2001年12月,由国务院发布文件,声明不再审批设立营业性音像制品放映单位;已经依法设立的,不得更新现有设备,并于五年内予以关闭。
    [8]仲呈祥.开创社会主义录像事业的新局面[J].中国电视,1991(02):43.
    [9]佚名.发展中的国内录像市场[J].电影评介,1990(11):17.
    [10]佚名.首届全国优秀录像片评奖通知[J].中外电视,1989(06):02—03.
    [11]莘莘.首届全国优秀录像片展播记[J].中外电视,1990(03):64.
    [12]孙明经.磁带电影的基本概念(一)[J].电化教育研究,1981(02):25.
    [13]常青.应加强对磁带电影的评价[J].电影评介,1990(02):24.
    [14]中国文艺年鉴社编.中国文艺年鉴[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4:159—160.
    [15]中国电影家协会编.中国电影年鉴1987[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0:09—09.
    [16]柴红兵.“独立录像业”的咄咄逼势——论电影业改革中的一大缺憾[A].季洪主编.电影经济探索——纪念《电影经济》创刊十周年[C].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4:120.
    [17]佚名.发展中的国内录像市场[J].电影评介,1990(11):17.
    [18](德)海德格尔著.孙周兴译.艺术作品的本源[A].林中路[C].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03.
    [19](德)海德格尔著.孙周兴译.艺术作品的本源[A].林中路[C].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24.
    [20]有人做过调查,广州产出的录像带刚刚进入市场,半个月内就能在乌鲁木齐放映,发行速度远超电影和电视剧。
    [21]根据1986年中影公司首次发行的50部国产录像电影来看,其中大部分为“十七年”时期的优质电影,如《早春二月》、《红旗谱》、《青春之歌》等;同时也包括新时期的影片《从奴隶到将军》(上、下)、《小花》等。
    [22]如喜剧演员劳莱(Stan Laurel)和哈台(Oliver Hardy)的早期黑白电影在转为录像电影时,电子着色为彩色片进行发行。
    [23]如在1983年美国电影研究所举办的全美录像电影节专刊登载的吉尔·格瑞罗的文章《相互作用视盘电影——具有创造性的设计》中,介绍了一种新的电影形式,即让观众选择一条故事主线,按照自己的思路把故事进行下去,因此,观众改变了传统意义上被动接受的局面,而是主动参与到电影的剧情生产中,它主要包括分支电影(观众选择故事情节的分支并将其发展下去)、荟萃电影(将早期影片进行拼贴合并成一部新的影片)、完全重合电影(单纯依靠计算机主机进行故事片的创作)。
    [24]邹定武.电影对电视的借鉴[J].当代电视,1988(12):39.
    [25](法)乔治·萨杜尔著.徐昭,胡承伟译.世界电影史[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2:07.
    [26]Gene Young blood. Expande dcinema. New York:E.P.Dutton,1970.432pp.
    [27]1984年文化部成立“中国电影总公司的体制改革方案”,电影业被规定为企业性质,独立核算,自负盈亏。
    [28]80年代国家出台了一些管理政策,如1985年“明令禁止私人从事营业性的录像放映,私人拥有的录像机,只能作为家庭电器使用,不能卖票,招揽观众,从事营业性录像放映。”
    [29]边静主编.影业春秋:事业卷[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104—105.
    [30]高军.未来电影市场七思[J].大众电影,1990(12):08.
    [31]常青.应加强对磁带电影的评价[J].电影评介,1990(02):25.
    [32]高军.谁在看电影?——对当今电影观众的调查与思考[J].大众电影,1990(10):04.
    [33](英)约翰·希尔著.陈犀禾译.电影和电视的融合[A].陈犀禾编.跨文化视野中的影视艺术[C].上海:学林出版社,2003:262.
    [34]中共上海市委宣传室宣传处.上海录像事业的现状和发展[J].社会科学,1986(03):15.
    [35]统购统销的生产体系从20世纪50年代电影行业的公私合营开始,直到1993年广播电影电视部《关于深化电影经济改革的若干意见》(3号文件)文件的出台才宣告结束,发行体系真正地与市场接轨。
    [36]严言.如何看待录像放映活动[J].电影普及,1984(11):05.
    [37]梁天明.对当前录像市场整饬的思考[J].电影文学,1994(03):19.
    [38]数据整理自陈播.中国电影编年纪事(发行放映卷·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39](加)马歇尔·麦克卢汉著.何道宽译.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6:29—30.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