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现代:在与思想史的对话中进入历史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肖明华
  • 关键词:别现代 ; 现代性 ; 思想史 ; 别现代中国
  • 中文刊名:JXSH
  • 英文刊名:Jiangxi Social Sciences
  • 机构:江西师范大学当代形态文艺学研究中心;
  • 出版日期:2019-06-15
  • 出版单位:江西社会科学
  • 年:2019
  • 期:v.39;No.391
  •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考中国化当代化研究”(17ZDA269)
  • 语种:中文;
  • 页:JXSH201906012
  • 页数:9
  • CN:06
  • ISSN:36-1001/C
  • 分类号:102-110
摘要
作为一种原创于中国的理论,别现代已然打开了研究中国社会文化问题的切口,成为一种与现代性有关的思想。为了更好地嵌入中国社会历史文化的肌理之中,别现代有必要进入思想史,并主动与那些讨论不同时段的中国现代性问题或启蒙问题的理论话语构成对话。因此,别现代理论更应该寻找属于自己的真正时期。一方面,它可以作为现代性发生以来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文化现实的理论表述,描画出一个真实的"别现代中国";但另一方面,作为当前一种具有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中国理论,它更应该是面向现实并指向未来的,并介于意识形态与乌托邦之间的理论,以推动一个可欲的"别现代中国"的生成。
        
引文
[1]王建疆.别现代:主义的吁求与建构[J].探索与争鸣,2014,(12).
    [2]王建疆.别现代:主义与本体——兼回应国内的别现代问题讨论[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5).
    [3]王建疆,(美)基顿·韦恩.别现代:作品与评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
    [4]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论[M].北京:三联书店,2008.
    [5]肖明华.别现代:在“意识形态”与“乌托邦”之间[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5).
    [6]何吉贤.理解中国的视野:汪晖学术思想评论集(二)[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4.
    [7]汪晖.死火重温[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8]秦晓.当代中国问题:现代化还是现代性[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9]王建疆.别现代:研究中国问题的切口[J].贵州社会科学,2018,(4).
    [10]陶东风.超越历史主义与道德主义的二元对立:论对于大众的第三种立场[J].上海文化,1996,(3).
    [11]王宁.文学理论前沿(第3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12]王建疆,(斯诺文尼亚)阿列西·艾尔雅维茨等.别现代:话语创新与国际学术对话[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
    [13]贺雪峰.新乡土中国[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14]王宁.论“后理论”的三种形态[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
    [15]王建疆.别现代:别在哪里?[J].湖南社会科学,2017,(5).
    (1)当然,也可能出现一种情况,即这种“集体无意识”如果找不到合适人选就可能让某种具体的“存在”无法开显。比如,费孝通不写《乡土中国》,可能“乡土中国”的“存在”就没有办法开显。
    (2)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中的原文为:“儒者三纲之说为吾伦理政治之大原……近世西洋之道德政治,乃以自由、平等、独立之说为大原……此东西文化之一大分水岭也……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徜徉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之觉悟为最后觉悟之觉悟。”参见陈独秀《青年》第1卷第6号。
    (3)关于中国模式的讨论可参考:丁学良《辩论“中国模式”》(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王新颖《奇迹的建构:海外学者论中国模式》(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年版);黄亚生的《“中国模式”到底有多独特?》(中信出版社2011年版);郑永年《中国模式:经验与挑战》(中信出版社2016年版)。
    (4)1994年,在给《二十一世纪》的信中,李泽厚写道:“90年代大陆学术时尚之一是学问家凸显、思想家淡出,王国维、陈寅格被抬上天,陈独秀、胡适、鲁迅则‘退居二线’。这很有意思,显现出某种思想史的意义,提示的或是人生价值、学术价值究竟何在,及两者的复杂关系等等问题。”(李泽厚《三边互动》,载《二十一世纪》1994年6月号。)此后,在大陆探访期间,李泽厚还提及过其所命名的“学问家凸显、思想家淡出”,之后,渐已流行开来,成为关于90年代转型的一个颇有影响之说。
    (5)值得注意的是,汪晖在《去政治化的政治——短20世纪的终结与90年代》中提出的“去政治”说尚需讨论。对此,陶东风在《中国有真正的理论论辩吗——评汪晖先生的“纠错”论》中指出,理论论辩不曾存在,更遑论有理论论辩的机制了。这种“去政治”的讨论,其实早已有之。只不过以前不是以去政治为话题。
    (6)这样说并不表明别现代理论就与中国古代社会文化无关。事实上,中国古代社会文化无疑是参与了中国现代性的发生与发展。即使古今社会有断裂,但中国文明文化却从来没有断裂。就此而言,要理解别现代文化理论,还有必要进入到中国古代社会文化之中。
    (7)顺便说一下,如果要介绍中国理论出境,我们恐怕很难去介绍比如后人文主义什么的,倒是可以介绍别现代理论。可喜的是,别现代已经得到了国外一定程度的回应。目前,在美国、斯诺文尼亚建立了两个研究中心。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的学术事件。
    (8)就此而言,文化研究在当代中国研究中还是具有较大意义的。而别现代理论也可谓是一种当代中国研究意义的文化理论。可惜这一点,却还没有得到文化研究界的认同。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