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鬼传说之概念指涉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The Concept of Chinese Contemporary Ghost Legends
  • 作者:陈冠豪
  • 英文作者:CHEN Kuanhao;
  • 关键词:都市传说 ; 鬼传说 ; 真实性 ; 恐怖感
  • 英文关键词:urban legend;;ghost legend;;realness;;fright
  • 中文刊名:MSYA
  • 英文刊名:Folklore Studies
  • 机构:上海大学文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7-15
  • 出版单位:民俗研究
  • 年:2019
  • 期:No.146
  • 语种:中文;
  • 页:MSYA201904011
  • 页数:13
  • CN:04
  • ISSN:37-1178/K
  • 分类号:108-118+161-162
摘要
在我国当代民间传说中,以鬼魂为主题的叙事类型数量颇丰且深具特色。但受限于封建迷信等观念影响,国内对鬼传说的研究较为罕见,加上鬼传说和鬼故事、谣言常被混为一谈,和都市传说的关系也总定位不明,皆加深了鬼传说的理解难度。虽说鬼传说和鬼故事、谣言皆将鬼魂作为叙事主体,但就叙事结构和叙事功能而言,鬼传说有着不同于其他口头叙事的特征。厘清当代鬼传说和传统鬼传说、都市传说、鬼故事、谣言之间的关系,方能准确地认识我国鬼传说的特质。
        There are many types of ghost narratives in Chinese contemporary folk legends.Due to the belief that ghost legend is feudal superstition,scholars are seldom concerned with this subject in China.Moreover,people always mix up ghost legends with ghost stories and rumors,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ghost legend and urban legend is also unclear,and it makes the study of ghost legend more and more difficult.Although ghost legend,ghost story and rumor share the same narrative theme,ghost legend has a unique narrative structure and narrative function.If we can figure out the definition between contemporary ghost legend,traditional ghost legend,urban legend,ghost story and rumor,we will be able to understand ghost legend accurately.
引文
(1)陈冠豪:《中国当代恐怖传说之“解释”结构探讨》,《民族文学研究》2011年第5期。
    (2)阅听人,指读者和听众。
    (3)参见张婷《当代校园恐怖传说研究——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个案》,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
    (4)参见赵莉《网络鬼故事研究》,青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
    (5)参见杨斯康《鬼话连篇——网络鬼故事研究》,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年。
    (6)参见甘露《灵异传说的类型及其文化解读》,《华中学术》2016年第1期。
    (7)参见李娟《传说与传说实践——以青少年笔仙传说为例》,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年。
    (8)参见马星宇《校园“惊魂”:校园恐怖传说探析——以山东大学校园传说为例》,《民俗研究》2016年第6期;马星宇:《山大诡事——一则网络传说的传播与认知》,《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5期。
    (9)(宋)李昉等编:《太平广记》卷三百五十四《鬼三十九·谢彦璋》,中华书局,1961年,第2803页。
    (10)参见文彦生《中国鬼话1》,台北泉源出版社,1992年,第189-190页。
    (11)参见《200个鬼故事,包你看两天》,2012年5月18日发表于网站:楚楚街,网址:http://page.renren.com/699153758/note/846831961 ref=hotnewsfeed&sfet=2012&fin=38&ff_id=699153758&feed=page_blog&tagid=846831961&statID=page_699153758_2&level=1
    (12)目前中外学者对当代传说和都市传说的概念之争未有定论,事实上,因两种说法各有利弊,现阶段也难以有所论断。而本文所持观点则是暂时先将都市传说视为当代传说下的一个亚类型,至于名称之辩因非本文所关注的话题,故暂不讨论。
    (13)参见[美]J.H.布鲁范德《消失的搭车客:美国都市传说及其意义》,李扬、王珏纯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页。
    (14)参见Ristram Potter Coffin.Our Living Traditions:An Introduction to American Folklore.New York:Basic Books,1968,p.166.
    (15)下文皆简称为《美国都市传说及其意义》。
    (16)[美]J.H.布鲁范德:《消失的搭车客:美国都市传说及其意义》,李扬、王珏纯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3页。
    (17)[法]维若妮卡·坎皮农·文森、尚布鲁诺·荷纳:《都市传奇》,杨子葆译,麦田出版,2003年,第431页。
    (18)参见[美]J.H.布鲁范德《消失的搭车客:美国都市传说及其意义》,李扬、王珏纯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61-79页。
    (19)参见[美]J.H.布鲁范德《都市传说类型索引》,张建军、李扬译,《民间文化论坛》2016年第3期。
    (20)参见[美]J.H.布鲁范德《都市传说类型索引》,张建军、李扬译,《民间文化论坛》2016年第3期。
    (21)魏泉:《若有若无:中国大学校园传说的个案与类型》,《民俗研究》2012年第2期。
    (22)参见RunDog《12点的电话!》,2010年5月15日发表于网站“ihao部落格世界”,网址:http://www.ihao.org/ss/html/10/t-90810.html
    (23)参见[美]J.H.布鲁范德《消失的搭车客:美国都市传说及其意义》,李扬、王珏纯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57-58页。
    (24)参见张敦福、魏泉《解析都市传说的理论视角》,《民间文化论坛》2006年第6期。
    (25)参见RunDog《12点的电话!》,2010年5月15日发表于网站“ihao部落格世界”,网址:http://www.ihao.org/ss/html/10/t-90810.html
    (26)参见[美]J.H.布鲁范德《都市传说的研究方法》,张敦福译,《民俗研究》2003年第2期;张敦福:《都市传说初探》,《民俗研究》2005年第4期;张敦福:《消失的搭车客:中西都市传说的一个类型》,《民俗研究》2006年第2期;张敦福、魏泉:《解析都市传说的理论视角》,《民间文化论坛》2006年第6期;魏泉、张敦福:《中国都市传说的个案简析》,《民俗研究》2011年第2期;张敦福、范国周:《日本核辐射与中国盐恐慌:又一个都市传说》,《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4月12日;魏泉:《若有若无:中国大学校园传说的个案与类型》,《民俗研究》2012年第2期;魏泉:《裂变中的传承:上海都市传说》,《民俗研究》2013年第3期。
    (27)参见[美]J.H.布鲁范德《旧篇新章——美国都市传说略谈》,李扬、王珏纯译,《民俗研究》2000年第4期;[美]J.H.布鲁范德:《都市传说类型索引》,张建军、李扬译,《民间文化论坛》2016年第3期;李扬、张建军:《都市传说分类方法论述》,《文化遗产》2016年第3期;张建军、李扬:《都市传说》,《民间文化论坛》2016年第3期。
    (28)参见王杰文《作为文化批评的“当代传说”——“当代传说”研究30年(1981-2010)》,《民俗研究》2012年第4期。
    (29)参见任志强《中国都市传说研究:理论与实践》,《民间文化论坛》2015年第6期。
    (30)参见王娟《校园民俗》,《民俗研究》1996年第1期。
    (31)参见王杰文《乘车出行的幽灵——关于“现代都市传说”与“反传说”》,《民俗研究》2005年第4期。
    (32)参见张敦福《消失的搭车客:中西都市传说的一个类型》,《民俗研究》2006年第2期。
    (33)参见黄景春《当代民间叙事的文化幻象——上海都市传说的文学解析》,王光东:《中国现当代文学与上海写作》,上海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182-209页。
    (34)参见马伊超《“尸体新娘”——一则中国都市传说》,《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集刊》2013年。
    (35)[美]威廉·巴斯科姆:《口头传承的形式:散体叙事》,朝戈金译,[美]阿兰·邓迪斯:《西方神话学读本》,朝戈金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9-11页。
    (36)参见[美]威廉·巴斯科姆:《口头传承的形式:散体叙事》,朝戈金译,[美]阿兰·邓迪斯:《西方神话学读本》,朝戈金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8页。
    (37)下文所有使用“鬼故事”一词的段落,皆是持相同立场的概念。
    (38)(宋)李昉等编:《太平广记》卷三百一十七《鬼二·文颕》,中华书局,1961年,第2506-2507页。
    (39)参见徐华龙编《鬼学全书》第二卷《鬼话类·近世鬼话·饿鬼》,中国华侨出版社,1998年,第870页。
    (40)2006年1月于新竹,作者的高中同学讲述。
    (41)参见徐华龙编《鬼学全书》第二卷《鬼话类·近世鬼话·水鬼》,中国华侨出版社,1998年,第736-738页。
    (42)参见文彦生《中国鬼话》,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年。
    (43)参见伍红玉《中国口传鬼故事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学位论文,2000年。
    (44)参见[美]斯蒂·汤普森《世界民间故事分类学》,郑海等译,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年,第49-51页。
    (45)参见[美]斯蒂·汤普森《世界民间故事分类学》,郑海等译,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年,第304-309页。
    (46)参见[德]艾伯华《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王燕生、周祖生译,商务印书馆,1999年,第36-37、163-164、189、194-195、195-197、197-198、218-219、219-220、222、227-228页。
    (47)[美]尼古拉斯·迪方佐:《茶水间的八卦效应:透视谣言背后的心理学》,林铮顗译,博雅书屋,2011年,第69-81页。
    (48)参见陈泳超编《北大段子·鬼故事》,新星出版社,2005年,第96页。
    (49)吴芷洁、喻旭东:《燕园“灵异”事件簿》,2014年10月31日发表于微信朋友圈:北大青年,网址:http://mp.weixin.qq.com/s?_biz=MzA3NzAzMDEyNg==&mid=200738805&idx=1&sn=e5360f17456d8f38f0e637492a269197&scene=1#rd。
    (50)参见《七夜怪谈》,另译《午夜凶铃》,导演:中田秀夫;原著:铃木光司;编剧:高桥洋;演员:松嶋菜菜子、真田广之;出品:东宝株式会社;首映日期:1998年1月31日。
    (51)参见[美]尼古拉斯·迪方佐、普拉尚·博尔迪亚《流言、传言和都市传说》,艾彦译,《第欧根尼》2008年第1期。
    (52)参见周裕琼《伤城记——深圳学童绑架案引发的流言、谣言和都市传说》,《开放时代》2010年第12期。
    (53)参见刘文江《作为实践性体裁的传说、都市传说与谣言研究》,《民俗研究》2012年第2期。
    (54)参见施爱东《盗肾传说、割肾谣言与守阈叙事》,《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6期。
    (1)参见[俄]李福清《神话与鬼话——台湾原住民神话故事比较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第253页。
    (2)参见徐华龙《中国鬼文化》,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年;徐华龙:《中国鬼文化大辞典》,广西民族出版社,1994年;徐华龙:《西方鬼故事》,广西民族出版社,1994年;徐华龙:《鬼话连篇》,湖南文艺出版社,1996年;徐华龙编:《鬼学全书》,中国华侨出版社,1998年;徐华龙:《中国鬼故事》,北岳文艺出版社,2001年;徐华龙:《鬼学》,北岳文艺出版社,2008年。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