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米芾书法艺术的沉逸之美及其意义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Beauty of Mi Fu's Calligraphy and Its Importance
  • 作者:杨豪良
  • 英文作者:YANG Haoliang;
  • 关键词:米芾 ; 书法艺术 ; 沉逸之美 ; 八面出锋
  • 中文刊名:XFXY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 机构:湖北文理学院美术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1-15
  • 出版单位: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 年:2019
  • 期:v.40;No.247
  • 语种:中文;
  • 页:XFXY201901004
  • 页数:5
  • CN:01
  • ISSN:42-1830/Z
  • 分类号:20-24
摘要
所谓沉逸之美是指书法作品中将沉雄、厚重、朴茂与飘逸、秀雅、自由等相对立的书法风格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并能够巧妙变化而产生出的书法之美。沉逸之美为是米芾书法艺术的独特审美特征,"沉逸"既是米芾"颠"的行为表现,也是米芾"戏"的书法创作观的定格;"沉逸"是米芾"八面出锋"刷字技法所表达出的综合之美;"沉逸"是米芾"内审美"的表白方式。"沉逸之美"也为我们带来了新的价值之思。
        
引文
[1]蒲震元.中国艺术意境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2]陈敬友.冷逸境界勃然生机——当代黑龙江地域工笔花鸟画的人文内涵[J].设计艺术,2009(4):70-71.
    [3]长北.中国古代艺术论著集注与研究[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
    [4]曹宝麟.中国书法史·宋辽金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
    [5]傅合远.要之皆一戏,不当问拙工——米芾书法美学思想略论[J].山东社会科学,2012(10):30-35.
    [6]梁敏.米芾“集古字”辨析[J].中国书法,2012(7):182-183.
    [7]漆剑影,潘晓晨.中国历代书法名句简明辞典[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1996.
    [8]丰坊.书诀[M]//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
    [9]王世国.“二王”书法比较[N].书法导报,2013-08-07(23).
    [10]丁二留.略谈米芾对王献之书风的继承[N].书法报,2014-02-12(25).
    [11]米芾.海岳名言[M]//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
    [12]杨豪良.米芾对颜真卿的偏见与偏爱[M]//李凤刚,胡湛.颜体书法论坛论文集.广州:珠江文艺出版社,2013.
    [13]米芾.书史[M]//沃兴华.米芾书法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14]方建勋.从米芾对颜真卿书法的评论看其书法审美追求[J].书法赏评,2009(5):22-26.
    [15]蒋怀坦.从《苕溪诗帖》看米芾对颜真卿书法的承传与创新[J].美术向导,2011(5):75-76.
    [16]岳珂.宝真斋法书赞[M]//卢辅圣.中国书画全书(第二册第1卷).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
    [17]曾国祥.米芾“颠狂”实质探微[J].惠阳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1):78-89.
    [18]郑淼.功名皆一戏,未觉负丹青——浅析米芾仕途经历对其性格、书风的影响[J].大众文艺,2012(11):59-60.
    [19]张铁民.米芾的文化符号:颠[J].中国典籍与文化,1995(1):99-104,108.
    [20]杨豪良,姚庆良.略说米芾的“八面出锋”[J].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3(1):27-30.
    [21]王建疆.淡然无极——老庄人生境界的审美生成[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