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人论世的方法与批评的力量感——论李振的文学批评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Methods for Knowing the Earthly World and the Sense of Power in Criticism:Li Zhen's Literary Criticism
  • 作者:刘波
  • 英文作者:Liu Bo;
  • 中文刊名:NFWT
  • 英文刊名:Southern Cultural Forum
  • 机构: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7-11
  • 出版单位:南方文坛
  • 年:2019
  • 期:No.191
  • 语种:中文;
  • 页:NFWT201904010
  • 页数:6
  • CN:04
  • ISSN:45-1049/I
  • 分类号:46-51
摘要
<正>在一次访谈中,李振曾说起他的"阅读史",这是一个批评家的书房秘密。当这种隐私成为切入一个青年批评家的精神内核时,我觉得仍然有必要再次回放他那段自我告白:"相比年轻同行们的敬业,我的阅读是非常杂乱的。早些年秦晖、徐友渔、谢泳等几位先生的书对我影响很大,当一些问题一知半解的时候进了中文系,结果却一头扎进经济学和法哲学,扎到哈耶克、科斯、阿伦特、罗尔斯他们那里去了。"这样的阅读路数,似乎并不是一个文学批评家的规范配置,而反差所带来的张力正强化了李振文学批评的思想底色:他不是完全循规蹈矩的
        
引文
(1)(2)(7)(12)(20)李振、周明全:《“80后”批评家有能力对当代文学发声了》,《都市》2015年第8期。
    (3)李振:《尚未长成的“身体”--以〈北京娃娃〉为例看80后写作》,《文艺评论》2006年第4期。
    (4)李振:《生为女人--盛可以小说论》,《当代作家评论》2018年第5期。
    (5)李振:《小说世界中的野心家--阿乙论》,《地域的张力》,时代文艺出版社,2017,第75页。
    (6)李振:《重回“文学本体”并非止步于此》,《学术评论》2018年第4期。
    (8)李振:《“1985”:文学史的傲慢--从被遗忘的三篇小说谈起》,《南方文坛》2017年第2期。
    (9)李振:《1977-1983:文学空间再认识》,《扬子江评论》2015年第4期。
    (10)李振:《陶正是谁?》,《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8年第2期。
    (11)该系列论文可参见李振论文集《时代的尴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第3-91页。
    (13)[日]柄谷行人:《历史与反复》,王成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18年版,第168页。
    (14)李振:《关于“中国故事”的若干疑问》,《南方文坛》2014年第5期。
    (15)李振:《抵达故乡,我即胜利?--读〈生命册〉》,《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6年第2期。
    (16)李振:《知识分子的困境与书写尴尬》,《南方文坛》2016年第1期。
    (17)李振:《“70后”的“文革”想象与叙述--以〈花街往事〉和〈认罪书〉为例》,《当代作家评论》2014年第4期。
    (18)李振:《小说的“超度”--田耳论》,《当代作家评论》2017年第3期。
    (19)刘建东:《生活的“叛徒”及其理想--从刘建东小说集〈黑眼睛〉说开去》,《当代文坛》2018年第1期。
    (21)李振:《我的批评观》,《当代作家评论》2018年第6期封底文字。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