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明的“公共化”:宋明南方基层社会的演变——以赣南山区为中心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The Publicization of Deities: Changes in Grass-roots Society of Song and Ming's Southern Jiangxi
  • 作者:黄志繁 ; 宋瑞森
  • 英文作者:HUANG Zhi-fan;SONG Rui-sen;
  • 关键词:宋代 ; 明代 ; 赣南 ; 民间信仰 ; 神明的“公共化”
  • 中文刊名:LWBI
  • 英文刊名:Historical Review
  • 机构:南昌大学人文学院历史学系;会昌县政协文史委员会;
  • 出版日期:2019-02-01
  • 出版单位:史林
  • 年:2019
  • 期:No.178
  • 语种:中文;
  • 页:LWBI201901008
  • 页数:11
  • CN:01
  • ISSN:31-1105/K
  • 分类号:62-71+223
摘要
赣州的灵山庙和会昌的赖公庙在宋代至明初,都是由地方大族控制的神明,但明代中期以后,随着赣南地域社会进一步"正统化",都转变为了带有"公共"性质的神明。灵山庙和赖公庙等神庙的角色转变,表明宋至明代,除了"宗法伦理庶民化"所带来的宗族组织的出现外,还伴随着地方神明逐渐褪去大家族色彩,演变为官方认可的地方神的过程。随着地方神明的转变,宋代赣南基层社会的控制模式,已经由"大族+神庙"模式转变为"宗族+祠庙"的模式。原来很重要的地方神明逐渐摆脱大家族的控制,成为官方认可的地方公共保护神。从家族神到地方神的这一转变历程,给赣南社会留下了深刻痕迹。在赣南的广大乡村地区,宗族组织几乎消灭了大型神庙,几乎所有的神庙都化身为依附于宗族的小庙;而在官方控制比较严的城厢,几乎所有神庙已经公共化,成为地方公众认可的保护神明。我们或可把这个过程称之为神明的"公共化",以和华生所提出的神明的"标准化"相呼应,作为理解宋明以来地方社会转变过程的一个可资借鉴的分析性概念。
        The southern Jiangxi in the period extending from Song down to Ming dynasties witnessed not only the rise of patriarchal clan but also the official recognition of local deities. Most importantly,significant deities that were in the service of clans gradually transmorphed into the authorized public deities defending entire local community. This change deeply influenced the grass-roots society of southern Jiangxi. The present authors have this change referred to as the publicization of deities,echoing James Watson's standardization of deities. The concept of publicization may be helpful to the analysis of transformation of local society in Song and Ming China.
引文
(1)James L. Watson, “Standardizing the Gods: The Promotion of T'ien Hou(‘Empress of Heaven’)along the South China Coast,960—1960,” in David Johnson and Andrew J. Nathan and Evelyn S. Rawski eds., Popular Culture in Late Imperial China,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5, pp.292—324.
    (2)例如Terry F. Kleeman(祁泰履), A God's Own Tale: The Book of Transforinations of Wenchang, The Divine Lord of Zi-tong,Albany's: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1994; 太史文:《幽灵的节日:中国中世纪的信仰与生活》,侯旭东译,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韩森:《变迁之神:南宋时期的民间信仰》,包伟民译,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等。
    (3)“Special Issue on Culture Standardizaton, and Orthopraxy in China: Reconsidering James L.Waston's Ideas,” Mordern China,Volume 33, no.1, Jan.2007;科大卫(David Faure)、刘志伟:《“标准化”还是“正统化”?——从民间信仰与礼仪看中国文化的大一统》,《历史人类学学刊》第6卷第1期第2期合刊,2008年。
    (4)郑振满:《莆田平原的宗族与宗教——福建兴化府历代碑铭解析》,《历史人类学学刊》第4卷第1期,2006年;刘志伟:《从乡豪历史到士人记忆——由黄佐〈自叙先世行状〉看明代地方势力的转变》,《历史研究》2006年第6期;贺喜:《亦神亦祖:粤西南信仰建构的社会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年版。赵世瑜团队对北方社会的研究也展现了相同的旨趣,参考赵世瑜:《长城内外:社会史视野下的制度、族群和区域开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但很显然,北方社会与南方具有比较大的差异和不一样的脉络,本文只讨论南方基层社会的转变,对北方社会相关研究不再一一列举。
    (5)科大卫:《皇帝和祖宗:华南的国家与宗族》,卜永坚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24—425页。
    (6)即指今天江西省赣州市所辖的行政区域范围。
    (7)唐立宗:《在“盗区”和“政区”之间:明代闽粤赣湘交界的秩序变动与地方行政演化》,《台湾大学文史丛刊(118)》,台湾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饶伟新:《生态、族群与阶级——赣南土地革命的历史背景分析》,博士学位论文,厦门大学,2002年;黄志繁:《“贼”“民”之间:12—18世纪赣南地域社会》,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版等。
    (8)黄志繁:《“贼”“民”之间:12—18世纪赣南地域社会》,第30—41页。
    (9)同治《南安府志》卷4,《城池·公署》,台北成文出版社1976年版,第248页。
    (10)苏轼:《赵清献公神道碑一首》,《东坡全集》卷86,《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1108册,第394页。
    (11)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91“绍兴五年七月丙申”,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293页。
    (12)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91“绍兴五年七月丙申”,第293页。
    (13)王质:《论镇盗疏》,《雪山集》卷3,四部丛刊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25页。其中“二郡”是指“江西之赣”和“浙江之严”。
    (14)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38“建炎四年十月辛卯”,第558页。
    (15)《宋会要辑稿》第176册《兵一○·讨叛四》,中华书局1957年版,第6932页。
    (16)文天祥:《安湖书院记》,《文山集》卷12,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585页。
    (17)宋濂:《江东庙记》,嘉靖《赣州府志》卷11《艺文》,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43—44页。
    (18)黄志繁:《“贼”“民”之间:12—18世纪赣南地域社会》,第41—90页。
    (19)天启《赣州府志》卷14,《祠祀志》,齐鲁书社1996年版,第496—497页。
    (20)陈仲述:《灵山庙记》,同治《赣州府志》卷11《祠庙》,台北成文出版社1971年版,第264页。
    (21)解缙:《重修福田明觉寺生佛道场碑》,《解学士文集》卷9,《明别集丛刊》,黄山书社2013年版,第1辑第27册,第63页。
    (22)萧核:《重修慧门院塔记》,康熙《雩都县志》卷14《纪言志》,台北成文出版社1989年版,第771页。
    (23)解缙:《重修福田明觉寺生佛道场碑》,《解学士文集》卷9,第63页。
    (24)嘉靖《赣州府志》卷6《祠庙》,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30页。
    (25)宋濂:《江东庙记》,嘉靖《赣州府志》卷11《艺文》,第42—43页。
    (26)道光《赣州府志》卷12《祠庙》,台北成文出版社1989年版,第872页。
    (27)宋濂:《江东庙记》,嘉靖《赣州府志》卷11《艺文》,第43页。
    (28)《宋会要辑稿》第19册《礼二○》,中华书局1957年版,第769页。
    (29)《宋会要辑稿》第19册《礼二○》,第769页。
    (30)万历《明会典》卷81,《礼部三十九》,《续修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第789—792册,第434页。
    (31)科大卫:《皇帝和祖宗:华南的国家与宗族》,第81—90页。
    (32)黄志繁:《“贼”“民”之间:12—18世纪赣南地域社会》,第91—170页。
    (33)陈仲述:《灵山庙记》,同治《赣州府志》卷11《祠庙》,第264页。
    (34)张益:《重修灵山庙记》,天启《赣州府志》卷20《祠庙》,第689页。
    (35)魏瀛:《重修灵山庙记》,同治《赣州府志》卷11《祠庙》,第264页。
    (36)凌焰:《赣南客家赖公信仰研究》,硕士学位论文,赣南师范学院,2011年,第12—18页;罗勇,凌焰:《张公、赖公信仰研究:以赣南为考察重点》,转引自罗勇、徐杰舜主编《族群迁徙与文化认同》,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71页。
    (37)凌价藩:《河间凌氏重修族谱》卷首,光绪五年刻本,第3—4页。
    (38)同治《于都县志》卷14《艺文》,于都县地方志办公室1986年重印本,第636—637页。
    (39)易成:《祁禄二山记》,《畚岭张氏五修族谱》卷首,民国二十八年修,第4—5页。
    (40)张霖:《井塘庙记》,《畚岭张氏五修族谱》卷首,民国二十八年修,第6—7页。
    (41)参见钟永忠,宋瑞森主编《会昌赖公庙会》,江西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2—71页。
    (42)康熙《会昌县志》卷12,《方外志》,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本,第206—207页。
    (43)罗洪先:《金氏族谱原序》,《金氏重修族谱》卷首,民国十五年修,第2—4页。
    (44)无名氏:《金保公简历》,2001年打印本,第1页。
    (45)参见钟永忠、宋瑞森主编《会昌赖公庙会》,第25—27页。
    (46)周汝员:《翠竹祠记》,同治《赣州府志》卷14《舆地志·祠庙》,第305页。
    (47)同治《赣州府志》卷43《官师志·县名宦》,第811页。
    (48)天启《赣州府志》卷12《兵防志》,第1024页。
    (49)周汝员:《翠竹祠记》,同治《赣州府志》卷14《舆地志·祠庙》,第305页。
    (50)康熙《会昌县志》卷12《方外志》,第207页。
    (51)同治《会昌县志》卷28《祠庙志》,第1128页。
    (52)《清穆宗毅皇帝实录》卷125,《清实录》第47册,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746页。
    (53)黄志繁:《“贼”“民”之间:12—18世纪赣南地域社会》,第171—258页。
    (54)同治《赣州府志》卷31《经政志·兵制》,第564页。
    (55)叶芳曾经跟随王阳明平叛,其家族后来盘踞一方,成为赣南亦盗亦兵的地方割据势力。关于叶芳家族的发展及灭亡历史,参见唐立宗:《在“盗区”与“政区”之间:明代闽粤赣湘交界的秩序变动与地方行政演化》,第194—224页。
    (56)天启《赣州府志》卷18《纪事志》,第634页。
    (57)同治《安远县志》卷9《艺文》,《中国地方志集成·江西省府县志辑》第72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614页。
    (58)科大卫,刘志伟:《宗族与地方社会的国家认同——明清华南地区宗族发展的意识形态基础》,《历史研究》2000年第3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