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蒙与鲁迅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Wang Meng and Lu Xun
  • 作者:白草
  • 英文作者:Bai Cao;
  • 中文刊名:DDZP
  • 英文刊名:Contemporary Writers Review
  • 机构:宁夏社会科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5-25
  • 出版单位:当代作家评论
  • 年:2019
  • 期:No.213
  • 语种:中文;
  • 页:DDZP201903017
  • 页数:9
  • CN:03
  • ISSN:21-1046/I
  • 分类号:113-121
摘要
<正>当代作家中,引用、谈论鲁迅最多的是王蒙,他对鲁迅著作的熟知程度,尤其那种贴切自如的运用,无人可及,左抽右取,信手拈来,化为己有,——不仅表现在散文、随笔、评论、演讲、访谈等文体中,同时也体现在小说作品中。《青春万岁》(1957年、1979年)序诗开头几句"所有的日子,所有的日子都来吧,/让我编织你们……",即是从《好的故事》中受到了"一种启示,一种吸引,一种创作心理学意味上的暗示"。~((1))短篇小说《风筝飘带》(1980年)中,王蒙甚
        
引文
(1)② 王蒙:《王蒙文存》(21),第35-36、35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2)王蒙:《王蒙文存》(23),第525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3)王蒙:《王蒙自传·半生多事》第一部,第49、117页,广州,花城出版社,2006。原文此处“杨嫂”系笔误,应为“柳妈”。
    (4)王蒙:《王蒙文存》(20),第216-217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5)王蒙:《王蒙文存》(22),第6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6)王蒙:《王蒙文存》(21),第38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7)王蒙:《王蒙自传·九命七羊》第三部,第183、185页,广州,花城出版社,2006。
    (8)王蒙:《王蒙新世纪讲稿》,第404页,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5。
    (9)在与人对谈中,王蒙说过《好的故事》“是《野草》中最好的”,见《王蒙文存》(20),第361页;在自传中说比起《故乡》《祝福》,“更喜欢他的《风筝》和《好的故事》”,见《王蒙自传·半生多事》第一部,第49页;在一次讲演中,王蒙称《影的告别》也是他“非常喜爱的作品”,见《王蒙文学十讲》,第60页。
    (10)③ 王蒙:《王蒙文存》(21),第36-37、184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11)王蒙:《王蒙文存》(23),第65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12)王蒙:《王蒙文存》(22),第6-19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13)王蒙:《王蒙自传·半生多事》第一部,第202页,广州,花城出版社,2006。
    (14)王蒙:《王蒙文存》(20),第294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15)王蒙:《王蒙文学十讲》,第60-61页,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9。
    (16)王蒙:《王蒙文存》(17),第168-169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关于〈春之声〉的通信》(1980年)中,王蒙写道:“如果生活是一个大西瓜,那么短篇小说可以是一粒西瓜子,也可以是一片、一角瓜……”,类似的提法在许多文章中出现过。见《王蒙文存》(21),第33页。
    (17)《王蒙文存》(23),第65页;《王蒙文存》(21),第33-34页。
    (18)④ 王蒙:《王蒙文存》(21),第119、297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19)王蒙:《王蒙自传·半生多事》第一部,第117页,广州,花城出版社,2006。
    (20)⑦ 王蒙:《王蒙文存》(19),第97、104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21)王蒙:《王蒙文学十讲》,第64-65页,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9。
    (22)王蒙:《王蒙文存》(21),第418、49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23)王蒙:《王蒙文存》(21),第369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24)王蒙:《青狐》,第253页,北京,作家出版社,2009。
    (25)王蒙:《王蒙新世纪讲稿》,第149页;《王蒙文学十讲》,第11页。
    (26)⑤ 王蒙:《庄子的享受》,第141、23页,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0。
    (27)王蒙:《与庄共舞》,第102页,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
    (28)王蒙:《庄子的享受》,第153页;《与庄共舞》,第287页。
    (29)王蒙:《庄子的享受》,第364页,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0。
    (30)王蒙:《王蒙文存》(14),第418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31)此书为陈漱渝主编《谁挑战鲁迅——新时期关于鲁迅的论争》,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2002。书凡10辑,王蒙文章列在第3辑,目录题名“再论‘费厄泼赖’”,除王蒙文章外,收录其他论争文三篇。
    (32)王蒙:《王蒙自传》第三部,第184页;《王蒙谈话录》,第25页。
    (33)王蒙:《王蒙文存》(23),第215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34)王蒙:《王蒙文存》(23),第211-212、217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35)王蒙:《王蒙自传》第三部,第183页,广州,花城出版社,2008。
    (36)王蒙:《王蒙新世纪讲稿》,第178页;《王蒙文存》(17),第365页。
    (37)王蒙:《庄子的享受》,第245页,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0。
    (38)王蒙:《王蒙文存》(2),第141-142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39)王蒙:《老子的帮助》,第330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
    (40)王蒙:《王蒙谈话录》,第302页,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1。《文学现状断想》(1983年)中,王蒙列出能代表民族传统的作家作品有:杜甫、三李(李白、李贺、李商隐)、《红楼梦》《西游记》《聊斋志异》、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赵树理、曹禺。再如《全球化浪潮与文化大国建设》(2001年)中,民族文化传统代表人物有:孔子、老子、孟子、屈原、李白、杜甫、司马迁、曹雪芹、齐白石、徐悲鸿、鲁迅。见《王蒙文存》(23),第101、257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