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未能从祀文庙的儒家学者——论荀子的生命形态及其思想特征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On Xunzi's life form and his mental characteristic
  • 作者:张晚林
  • 英文作者:Zhang Wanlin;
  • 关键词:荀子 ; 文庙 ; ; 学人 ; 经验
  • 中文刊名:TFXL
  • 英文刊名:New Horizons from Tianfu
  • 机构:湖南科技大学哲学系;
  • 出版日期:2019-05-05
  • 出版单位:天府新论
  • 年:2019
  • 期:No.207
  •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先秦儒学宗教性内涵演进之脉络研究”(编号:17ZXB048)的阶段性成果
  • 语种:中文;
  • 页:TFXL201903005
  • 页数:8
  • CN:03
  • ISSN:51-1035/C
  • 分类号:29-36
摘要
荀子之所以没有从祀文庙,乃因为其生命形态根本不能传孔孟之道。孔孟之道有必不可少的超越神圣维度,但荀子因为完全切断了人与天的连接,故根本体会不到这个维度。由此,荀子的生命形态完全是一层的、经验的,从而使得荀子只是一个冷静、密察的学人而不是像孔孟那样的圣者。这样,荀子的思想特征乃是横向的、广度的,经验的、观解的,论辩的、推证的。这种思想特征又决定了其政治思想之根本气质是孱弱的、设防的,进而成为法家思想的先声。
        
引文
(1)清儒钱大昕曰:“孔庙从祀,非寻常事。”见《潜研堂集》卷十九,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322页。
    (1)(2)罗素:《西方哲学史》,何兆武、李约瑟译,商务印书馆,2009年,第211页,第220页。
    (1)体现这一变化之显著事件是,魏文侯时期出现了西河学派,齐威、宣王时期出现了稷下学宫。孔子死后,子夏即前往魏国,“子夏居西河教授,为魏文侯师”(《史记·仲尼弟子列传》)。《礼记·檀弓上》载:“子夏丧其子而丧其明。曾子吊之曰:‘吾闻之也:朋友丧明则哭之。’曾子哭,子夏亦哭,曰:‘天乎!予之无罪也。’曾子怒曰:‘商,女何无罪也?吾与女事夫子于洙泗之间,退而老于西河之上,使西河之民疑女于夫子,尔罪一也;丧尔亲,使民未有闻焉,尔罪二也;丧尔子,丧尔明,尔罪三也。而曰女何无罪与!’子夏投其杖而拜曰:‘吾过矣!吾过矣!吾离群而索居,亦已久矣。’”可见,子夏居西河,乃为一穷经之学人,非修身弘道之圣徒,故惹来曾子之不满。其余的西河人物,如田子方、段干木、李克、吴起等,或为学人,或为策士,俱为学有专攻之游士,以此养尊处优。钱穆先生认为,魏文侯礼遇贤士,显示世局之变有二:“一为礼之变,一为法之变。何言乎礼之变?当孔子时,力倡正名复礼之说,为鲁司寇,主堕三都,陈成子弑君,沐浴而请讨之。今魏文侯以大夫僭国,子夏既亲受业于孔子,田子方段干木亦孔门再传弟子,曾不能有所矫挽,徒以踰垣不礼,受贵族之尊养,遂开君卿养士之风。人君以尊贤下士为贵,贫士以立节不屈为高。自古贵族间互相维系之礼,一变而为贵族平民相对抗之礼,此世变之一端也。何言乎法之变?子产铸刑书,叔向讥之。晋铸刑鼎,孔子非之。然郑诛邓析而用其竹刑,刑法之用既益亟。至魏文时,而李克著《法经》,吴起僨表徙车辕以立信,皆以儒家而尚法。盖礼坏则法立,亦世变之一端也。”(钱穆:《先秦诸子系年》,九州出版社,2011年,第139页。)礼,本为天子治国之大道,但至此而降为君主士人之间的相处之道,而治国之道则由礼而变为法。由此,治国从由道而至政变为由法而至政,即由政教合一之形态变为纯政治形态,士人亦由尽道之宗教形态变为纯粹政治家。此世风堕退之征也。
    (1)这个结论首先出自钱穆,见《先秦诸子系年》之《孟子不列稷下考》。后来学者白奚亦认可钱穆的结论,见白奚:《稷下学研究》,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第154页。
    (1)J.V.吕斯布鲁克:《精神的婚恋》,张祥龙译,商务印书馆,2012年,第7-8页。
    (2)王恩洋:《王恩洋先生论著集》卷八,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565-569页。
    (3)陈文洁:《荀子的辩说》,华夏出版社,2008年,第233页。
    (4)康有为:《康有为全集》第二卷,姜义华等编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第372页。
    (1)莱辛:《莱辛寓言》,高中甫译,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04年,第108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