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健基于伏邪理论诊疗验案举隅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杨蒋伟 ; 王亚 ; 蒋健
  • 关键词:伏邪 ; 伏阳 ; 伏情 ; 郁证 ; 隐性郁证 ; 内伤杂病
  • 中文刊名:SDZY
  • 英文刊名:Shandong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 出版日期:2019-01-03 17:29
  • 出版单位:山东中医杂志
  • 年:2019
  • 期:v.38;No.375
  • 基金:上海巿进一步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课题(编号:ZY3-CCCX-3-2007);; 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中药临床药理学课题(编号:J50303)
  • 语种:中文;
  • 页:SDZY201901019
  • 页数:3
  • CN:01
  • ISSN:37-1164/R
  • 分类号:91-93
摘要
伏邪理论不仅见于温病范畴,也可见于内伤杂病,对于指导临床诊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结合蒋健教授有关伏饮、伏寒、伏阳、"伏情"的治疗验案,介绍其诊疗伏邪致病的经验。尤其是蒋健教授详细阐述伏阳的诊疗和"伏情"的基本含义及理论基础,认为"伏情"是显性郁证或隐性郁证的病因病机之一。
        
引文
[1]杜金行.伏阳辨析及其临床意义[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8,23(11):964-966.
    [2]蒋健.郁证发微(一)———郁证形态论[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5,49(8):4-7.
    [3]蒋健.郁证发微(四)———隐性郁证论[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5,49(11):4-7.
    [4]蒋健.郁证发微(十三)———郁证心悸论[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6,50(8):5-9.
    [5]蒋健.郁证发微(十六)———郁证自汗、盗汗论[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6,50(11):5-9.
    [6]蒋健.郁证发微(十二)———郁证不寐论[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6,50(7):5-8,14.
    [7]蒋健.郁证发微(七)———郁证耳鸣论[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6,50(2):4-7.
    [8]蒋健.郁证发微(十七)———郁证眩晕论[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6,50(12):4-9.
    [9]蒋健.郁证发微(三)———郁证治疗论[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5,49(10):4-7.
    [10]何绍奇.论伏邪[J].中国医药学报,1986,1(11):8-10.
    [11]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42.
    [12]魏盛,王海军,乔明琦.伏邪理论发挥———七情伏邪学说的提出及论证[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4,16(3):469-473.
    [13]刘英杰,齐向华.从情志伏邪理论探讨失眠症的病因病机[J].湖南中医杂志,2014,30(10):124-125.
    [14]万友生.论伏邪与内因的关系[J].江西医药,1963,9(2):25-26.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