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明巴蜀文人杨慎对孔明的批评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Criticism from the Bashu Literati,YANG Shen,to KONG Ming
  • 作者:杨钊 ; 黄元英
  • 英文作者:YANG Zhao;HUANG Yuanying;
  • 关键词:杨慎 ; 孔明 ; 文化 ; 批评
  • 中文刊名:YWXB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inese Verse Studies
  • 机构:重庆文理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1-15
  • 出版单位:中国韵文学刊
  • 年:2019
  • 期:v.33;No.88
  • 基金:国家社科重大项目“《杨慎全集》整理与研究”(14ZDB075);;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儒学研究中心”2014年一般资助课题“杨慎诗文笺注”(RX14Y10)
  • 语种:中文;
  • 页:YWXB201901009
  • 页数:5
  • CN:01
  • ISSN:43-1014/H
  • 分类号:52-56
摘要
盛明巴蜀文人杨慎对三国时期蜀中贤相孔明多有批评,资料散见于其杂考著述、诗文作品、诗学批评论著以及《全蜀艺文志》诗文选集等。上承历代士人对孔明的批评,杨慎基于自身的学识,对孔明道德与事功、学术与治才等历代讨论的热点问题进行辨析,目的是晞仰前贤、教化后人,并非腐儒的寻章摘句。
        
引文
[1]陈寿.三国志[M].裴松之,注.北京:中华书局,1959.
    [2]杨慎.全蜀艺文志[M].刘琳,王晓波,点校.北京:线装书局,2003.
    [3]冯文楼.诸葛亮形象的寻绎[J].江汉论坛,2005(6).
    [4]周复俊.全蜀艺文志[M]//文渊阁四库全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5]杨慎.升庵诗话新笺证[M].王大厚,笺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6]杨慎.升庵文集[M]//杨升庵丛书.成都:天地出版社,2003.
    [7]杨慎.杨子卮言[M]//杨升庵丛书.成都:天地出版社,2003.
    [8]杨慎.升庵经说[M]//杨升庵丛书.成都:天地出版社,2003.
    [9]杨慎.丹铅总录笺证[M].王大淳,笺证.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3.
    [10]牟发松.略论诸葛亮的名士风范[J].社会科学战线,2011(1).
    [11]苏辙.苏辙集[M].陈宏天,高秀芳,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90.
    [12]马斗成.三苏与诸葛亮[J].历史教学,2004(4).
    [13]杨慎.升庵诗文补遗[M]//杨升庵丛书.成都:天地出版社,2003.
    (1)又《三国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袁孝尼之评,亦曰:“亮,持本者也,其于应变,则非所长也,故不敢用其短。”
    (2)成都万里桥,相传诸葛孔明送费祎使吴曰“万里之行始于此”,后因以名桥(宋范成大《吴船录》),《全蜀艺文志》卷三十一选录宋代刘光祖《万里桥记》,文章评价孔明其功绩和德行可上承文翁、司马相如、扬雄等。筹笔驿在今四川广元市北,相传诸葛亮出兵攻魏,尝驻军筹划于此(宋代祝穆《方舆胜览》卷六十六),《全蜀艺文志》卷十八选录李商隐、罗隐、薛逢三人诗歌《筹笔驿》,这些文章命意大体相同,既倾慕诸葛亮的政治军事才能,又为他未能实现统一中原的志愿而深感遗憾。成都武侯祠有古柏参天,气象甚古,历代文人多有咏叹(任渊《重修先主庙记》),《全蜀艺文志》选录关于武侯祠古柏的诗文,包括卷十八唐代李商隐《武侯庙古柏》、卷四十九段文昌《诸葛武侯庙古柏文》、卷四十宋代田况《古柏记》、卷五十九陆游《跋古柏图》等,这些文章既描摹武侯祠古柏的苍劲,喟叹其历经风雨而不衰,又睹物思人,缅怀孔明治蜀之功和规划经纶之远略,并慨叹其遭逢末世、功业未成的遗憾。
    (3)两诗分别收录于《全蜀艺文志》卷十五、卷十九。
    (1)《全蜀艺文志》收录关于孔明诗文73篇,其中孔明作品4篇:《临发汉中上后主疏》《乞伐魏疏》《黄陵庙记》《与群下教》,其余69篇为历代士人批评孔明之作。
    (2)如《升庵集》卷四十六“淮南子格言”条、《升庵集》卷四十九“孔明格言”条;《丹铅总录》卷十三“出师表缺句”条、《丹铅总录》卷二十六“璅语类”条、《丹铅总录》卷二“渡泸辨”条。
    (3)如《升庵集》卷六十七“孔明炊釜”条、《丹铅总录》卷十一“孔明遗事”条。
    (4)如《丹铅总录》卷十“傅玄称孔明”条、《谭苑醍醐》卷七“孔明心如秤”条、《丹铅总录》卷十“岳武穆当称忠武”条。
    (5)《升庵诗话》卷二“梁武白纻辞”条王大厚注释语。
    (6)此处引文节选于赵天泽《送儒学副提举刘公序》,文曰:“虽然,有卞氏而知荆山之宝,有九方皋而知千里之才,天机所到,不独汤文之识伊吕也,萧何拔韩信于诸将中,刘豫州师孔明于草庐,何世之人曾萧刘之不若也。向非信之笃,而用之专,则泜水之奇,八伍之图,何由照耀后人,况抱负非止于二子者耶。”(刘基《刘意伯文集》卷二十,《钦定四库全书荟要》本,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5年版)
    (1)《后汉书》卷七十《孔融传》曰:“(孔融)负其高气,志在靖难,而才疏意广,迄无成功。”又关于杨慎“孔明不取文举”之论,近人缪荃孙《艺风堂杂钞》卷七有驳论,可参。
    (2)《三国志》卷四十《李严传》裴松之注引文。又李严后改名为李平。
    (3)《三国志》卷四十《李严传》裴松之注引文。
    (4)周密所论三苏皆不取孔明,不出于《癸辛杂识》,出于《齐东野语》卷一,系杨慎偶误。
    (5)杨慎《升庵文集》卷二《群公四六序》亦曰:“昔苏文忠公称孔明《出师》二表,与《伊训》《说命》表里,岂屑屑于赘牙诘屈哉。”
    (1)《三国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
    (1)又《全蜀艺文志》选录历代士人游览蜀中八阵图的诗文,或对八阵图追溯源流及论述其厚惠巴蜀,如宋代李昭玘《八阵论》;或由八阵图论及孔明的功过是非,如宋代刘望之《八阵台赋并序》;或载士人游览遗址而怀古思今,如宋代忠州进士李兴宗《观八阵图有感》,杨慎之论当为承袭前贤而来。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