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的二胡协奏曲创作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侯太勇
  • 中文刊名:MUSI
  • 英文刊名:Music Research
  • 机构:曲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 出版日期:2015-01-15
  • 出版单位:音乐研究
  • 年:2015
  • 期:No.170
  • 语种:中文;
  • 页:MUSI201501015
  • 页数:11
  • CN:01
  • ISSN:11-1665/J
  • 分类号:102-112
摘要
<正>中国二胡协奏曲的创作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1936年,俄国犹太裔作曲家阿甫夏洛穆夫(АаронАвшалyмов,1894—1965)首次采用了二胡与交响乐队的形式,根据其自创歌剧《杨贵妃暮景》中的曲调创作了由6首曲子组成的二胡套曲《杨贵妃之死》。11949年以来,从刘文金、朱晓谷、张晓峰、关铭到王建民、何训田、关乃忠、郑冰等许多中国作曲家对这一音
        
引文
1 乔建中、杨光熊主编《华乐大典·二胡卷》(文论篇),上海音乐出版社2010年版,第513页。
    2 其中的两部作品为黄锦培(1919—2009)创作,分别是1942年以台儿庄战役为题材创作完成的《空前大捷》;1944年采用浪漫曲(Romanza)形式创作完成的《阳光幻想曲》。
    3 据笔者不完全统计,这一阶段共出现了39部二胡协奏曲。
    4 乔建中《一件乐器和一个世纪——二胡艺术百年观》,《音乐研究》2000年第1期。
    5 比如刘文金《〈长城随想〉的创作及其他》,闵惠芬《博大境界中的民族神韵——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演奏札记》,王建民《源于民间根系传统——〈第二二胡狂想曲〉创作札记》,邓建栋《偏离与回归的完美统一——谈〈第一二胡狂想曲〉及其演奏》,乔建中、杨光熊主编《华乐大典·二胡卷》(文论篇)含有大量80 年代二胡协奏曲创作者本人和著名演奏家的创作、演奏札记。
    6 目前,关于二胡在整个20世纪或某一历史阶段的发展研究的代表性文章有:乔建中《一件乐器和一个世纪——二胡艺术百年观》(2000)、《论二胡艺术的现代精神》(2011),冯光钰《20世纪的中国二胡艺术》(1998),赵寒阳《二胡的思考与展望》(1994),王艺、胡志平《20世纪中国二胡艺术的创新与发展》(2008),汪海元《20世纪后期二胡音乐创作的多元样式解读》(2008)、《20世纪二胡音乐主题思想之嬗变》(2011),张晓娟《建国以来二胡音乐的初步研究》(2005)等。
    7 特别在1995—2001年间,中国音乐界以《人民音乐》为主要平台展开了关于“民族器乐创作与发展的”系列讨论(计45篇文章),其研讨的焦点是民族乐队的编制、形式、乐器改革、交响性创作等问题。
    8 乔建中《“民族器乐的创作与发展”系列讨论之三——民族乐队作品创作四十年》,《人民音乐》1997年第1期。
    9 王安国《在音乐教化和艺术审美的广阔空间——中国(大陆)当代音乐创作的多元发展态势及复合文化品位》,《人民音乐》1998年第10期。
    10 汪海元《20世纪二胡音乐主题思想之嬗变》,《音乐研究》2011年第3期。
    步振勇《二胡百年历程初衡》,《艺海》2007年第3 期。
    闵惠芬《风雨同舟筑长城》,《中国二胡》(创刊号)2003年,第6—7页。
    赵寒阳《二胡的思考与展望》,《人民音乐》1994年第5期。
    乔建中《落潮也有好景观——1990年—2000年民族音乐创作简论》,《人民音乐》2001年第8期。
    于润洋《器乐创作的艺术规律》,《人民音乐》1979年第5期。
    吴赣伯《二十世纪香港中乐史稿》,国际演艺评论家协会(香港分会)2006年版,第152页。
    陈文源《试论小提琴的发音与弦振动的关系》,《音乐探索》1983年第1期。
    夏滟洲、王小龙《乐器改革:音乐物质文化创新与继承的今典——系列秦胡研创的二元审视》,《音乐研究》2008年第1期。
    韩新安《寻找理想的彼岸——王建民访谈录》,《人民音乐》2003年第2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