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灰色地带迈向问题域:论后现代思潮中传播理论整合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From Gray Area to Problem Sphere: On the integration of communication theory in postmodernism
  • 作者:许松
  • 英文作者:XU Song;Nanjing University;
  • 关键词:传播理论 ; 灰色地带 ; 问题域 ; 元理论
  • 英文关键词:Communication theories;;Gray area;;Problem sphere;;Meta theory
  • 中文刊名:GJXW
  • 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Journalism & Communication
  • 机构:南京大学;
  • 出版日期:2019-05-23
  • 出版单位:国际新闻界
  • 年:2019
  • 期:v.41;No.295
  • 语种:中文;
  • 页:GJXW201905009
  • 页数:13
  • CN:05
  • ISSN:11-1523/G2
  • 分类号:147-159
摘要
灰色地带,无疑是近年来传播理论研究中所提出的极富张力的学术概念,但是,其背后所隐藏的是现代主义的知识观与后现代思潮的知识观之间的冲突。本文试图从解析"灰色地带"所带来的理论研究的危机出发,通过引入"问题域"的概念来重新审视传播理论。
        In recent years, the gray area is an extremely rich tension academic concept in the study of communication theories. However, behind this concept, it lies the conflict between the knowledge view of modernism and postmodern thought. This paper attempts to re-examine the theory of communication by introducing the concept of "Problem Sphere" from the crisis of theoretical research brought by "Gray Area".
引文
彼得斯(1997/2003)。《交流的无奈:传播思想史》(何道宽译)。北京:华夏出版社。
    胡翼青(2018)。显现的实体抑或意义的空间:反思传播学的媒介观。《国际新闻界》,40(2),30-36。
    胡翼青(2007)。《再度发言:论芝加哥学派传播思想》。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凯文·凯利(1994/2010)。《失控:全人类的最终命运和结局》(东西文库译)。北京:新星出版社。
    劳凯声(2014)。教育研究的问题意识。《教育研究》,35(8),4-14。
    劳凯声(2009)。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问题意识、学理意识和方法意识。《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5-15。
    李欧梵(2017)。理论于我有何“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和“理论”语言。《读书》,(6),35-43。
    刘海龙(2015a)。《重访灰色地带:传播研究史的书写与记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刘海龙(2015b)。解放灰色地带:对传播思想史叙事的反思。《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8(1),73-80。
    默顿(1968/2008)。《社会理论和社会结构》(唐少杰,齐心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齐泽克(2014/2016)。《事件》(王师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乔纳森·特纳(1998/2008)。《社会学理论的结构》(邱泽奇,张茂元译)。北京:华夏出版社。
    吴予敏(2018)。从“零”到一:中国传播思想史书写的回顾和展望。《国际新闻界》,40(1),90-108。
    杨念群(2012)。“中层理论”应用之再检视:一个基于跨学科演变的分析。《社会学研究》,(6),1-18+242。
    伊瑟尔(2006/2008)。《怎样做理论》(朱刚,谷婷婷,潘玉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俞吾金(2007)。《问题域的转换--对马克思和黑格尔关系的当代解读》。北京:人民出版社。
    Craig,R.T.(1999).Communication theory as a field.Communication theory,9(2),119-161.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